文化歷史
【書籍試閱】《黃靈芝的文學軌跡:一位戰後以日語創作的台灣作家》
台灣有位戰後才開始以日語創作的作家,他的名字是黃靈芝。
黃靈芝本名黃天驥,一生堅持以日語創作,優秀作品涵蓋俳句、短歌、詩、小說、隨筆、評論等不同領域,具有後人無與倫比的文藝性,無疑是戰後台灣最偉大的作家之一,卻幾乎被台灣文學史遺忘。
作者從戰後台灣文藝發展的背景出發,探討黃靈芝的創作軌跡。隨後分析其生平及作品,包括《台灣俳句歲時記》、〈蟹〉、〈古稀〉、〈癌〉、〈法〉、〈董桑〉、〈輿論〉、〈龍宮翁戎貝〉、〈紫陽花〉、〈齒輪〉等,並蒐羅與其他作家及團體的交流互動,嘗試從時代及文化的脈絡,尋找這位奇特作家在台灣文藝的定位,同時叩問重新建構台灣文藝史的必要性。黃靈芝總是藉由書寫,據實描繪出戰後台灣的尋常市井小民群像,透過本書,我們可一窺當時社會的細微面貌。
好評推薦
本書的特色之一在於著者格調高雅的文筆,淋漓盡致地描寫一位作家且又不拖泥帶水,充滿魄力的筆調將論文題材轉化成文學作品,極富有說服力,最有效率地帶領讀者接觸黃靈芝的文藝。──佐藤智水(日本.岡山大學教授)
岡崎的著作以黃靈芝及其作品為主軸,同時也論及陳蕙貞、邱永漢等作家,長久以來被台灣文學研究者遺忘的作家與作品,蒐集更多的新史料加以詳細分析,也挖掘出戰後在新加坡發行的《明台報》以及1955年之後為原住民族以日語發行的《軍民導報》等珍貴資料。──山田敬三(日本.神戶大學名譽教授)
作者簡介
岡崎郁子
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日本岡山大學文化科學研究所博士。曾任吉備國際大學社會學部專任講師、淡水工商管理學院台灣文學系客座副教授,現任吉備國際大學社會科學部教授,研究領域為台灣文學、中國文學。著有《台湾文学―異端の系譜》、《ひまわりのごとくあれ―台湾留学の記》、《台湾近現代文学史》(合著)。譯有《デイゴ燃ゆ》(劉大任著)、《阿里山の神木》(鄭清文著)、《寒夜》(李喬著,合譯)等書。編有《宋王之印》。
譯者簡介
林雪婷
輔仁大學日本語日本文學研究所碩士,日本聖母清心女子大學博士課程修畢。曾任輔仁大學講師、川崎醫科大學講師,現為專職翻譯。譯有《凡夫俗妻》、〈追憶黃靈芝先生〉(《文訊》)、〈追憶黃靈芝先生〉(《鹽分地帶文學》)等。
目錄
圖版
導讀(代序)/黃英哲
中文版序
企求寂靜/佐藤智水
認識黃靈芝/山田敬三
序 章 戰後台灣日語文藝的概略
第一節 語言與文藝性的相對關係
第二節 二二八事件帶給台灣文藝的衝擊
第三節 從戰後日語文藝中窺見台灣人的心思
第四節 活躍在日本的流亡作家邱永漢
第五節 《軍民導報》的詩人
第一章 藝術家的誕生
第一節 童年時期
第二節 二十歲起的創作
第三節 馳騁古代的夢想
第四節 黃靈芝的《台灣俳句歲時記》
第二章 心象的原風景
第一節 孤僻與執著
第二節 遙遠記憶的重現
第三節 投注在日常生活的視線
第三章 生死觀
第一節 處女作〈蟹〉中的生與死
第二節 〈古稀〉、〈癌〉中的衰老與死亡
第三節 〈法〉:對生命的執著
第四節 作家發狂的內心世界
第四章 描寫社會與人物的觀點
第一節 諷刺小說〈輿論〉
第二節 被官與賊戲弄的市井小民
第三節 家的羈絆
第四節 〈龍宮翁戎貝〉謠言的真相
第五章 黃靈芝,如此描述二二八事件
第一節 故事中的〈董桑〉
第二節 湯德章的生涯
第三節 〈董桑〉的主題
第六章 戀愛小說〈紫陽花〉的周邊
第一節 《漂浪的小羊》之命運
第二節 〈紫陽花〉誕生之前
第三節 連接小羊和黃靈芝的點與線
第七章 作品發表的園地及與語言之關聯
第一節 始於戰後的創作及其原點
第二節 挑戰台灣文壇
第三節 日本方面的評價
第八章 貼近真實的人物形象
第一節 愛給予了創作什麼
第二節 男人的生活樣態與〈齒輪〉
第三節 名門世家的沒落和戰後的台灣社會
終 章 台灣文藝中黃靈芝的地位及今後課題
第一節 受到時代與社會驅使的創作
第二節 重新建構台灣文藝史的必要性
黃靈芝年表
日文版後記
參考文獻
書籍試閱
中文版序
2004年《黃靈芝物語》的〈後記〉中,筆者寫道:我一直以「讀了有趣」的題材為研究對象,這樣的態度往後也不打算改變。文學作品的價值應該在於能否引人入勝,而不該拘泥在政治思想、主義、主張。以《流》一作榮獲2015年度直木獎的作家東山彰良正是來自台灣,本名王震緒。他生長在台灣、日本兩地,《流》雖然是以日語寫作,但書中也屢見中文(包括台語),日本作家北方謙三評論《流》是二十年來難得一見的傑作。在台灣他的作品被定位於台灣日語文學,興起了一陣旋風。
黃靈芝是在日本統治之下被迫學習日語,東山則不然,他從小就自然學會日語。黃靈芝和東山世代不同,生活的時代背景、自我認知也不同,《流》中的主角祖籍大陸,出生於台灣,整體作品以日本為舞台;而黃靈芝作品則是以台灣為舞台,描寫一群生長在台灣不知名的人們。除了為了授勛而赴日,黃靈芝從未離開台灣,他是歷經過日本統治的最後一位日語作家。戰後七十多年來,發表了俳句、短歌、詩、小說等,他企圖嘗試各種文體,以不同的表現方式呈現文藝。黃靈芝與東山之間也有共同點,那就是他們二人的文體中,皆有其他日本人作家所沒有的獨特氛圍與神韻。兩人都具有豐富的日語表現能力,作品中遣詞用字之巧妙,讓日本人意想不到,為本書寫下序文的山田敬三教授以「精湛的心理描寫以及文字中充滿的機智與幽默,讓讀者想要一氣呵成,欲罷不能」評論黃靈芝的作品,我認為這句話也能套用在東山的作品上。
東山往後會繼續在日本文學界受到評價,而黃靈芝文學的未來卻讓人憂心。台灣人作家在殖民地台灣以日語創作的作品應該列入台灣文學之列,這點毋庸置疑。藉由母校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出版《黃靈芝的文學軌跡》,誠心期盼台灣人能永遠記住黃靈芝這位偉大的作家,同時也期待關於關於黃靈芝的研究能有進一步發展。為本書撰寫導讀的黃英哲教授,三十多年來不斷在台灣文學史與台灣現況給予我許多指導,在此致上最深的謝意。
出版中文版之際,感謝翻譯林雪婷小姐與臺大出版中心編輯蔡旻峻先生各方面的協助。除了特別註記部分之外,本書引用之小說、詩、短歌皆由林雪婷小姐翻譯。另外,內文如果指2003年言叢社出版的書,為《台灣俳句歲時記》;《燕巢》連載文章則為〈台灣歲時記〉。
│立即訂購│
五南書店→《黃靈芝的文學軌跡:一位戰後以日語創作的台灣作家》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