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得獎好書

2008年優良出版品獎-- 戰火紋身的監視員-臺籍戰俘悲歌

 上稿時間:2020/04/10   
2008年優良出版品獎-- 戰火紋身的監視員-臺籍戰俘悲歌

  本書乃本館前編纂李展平於94年出版之《前進婆羅洲-臺籍戰俘監視員》專書後之姊妹作,作者持續追蹤訪談返臺、滯留日本的臺籍戰犯,以及菲律賓戰俘監視員們,訪談他們親身的遭遇,訴說著那段無情的過往經歷。

 

  二次大戰後期,許多臺灣人受到皇民奉公會之感召,紛紛投入日本軍隊,遠赴東南亞,多半從事軍傭等工作,所接受的訓練及思想,都受到濃厚的日本軍國主義的影響。根據作者訪查,昭和17(1942)年,這批在新竹湖口結訓後,由高雄港出發的臺籍日本兵,前後派遣至東南亞者擔任監視員者合計680名,總共有109人死於菲律賓戰場,而失蹤及失聯者210人。因為日軍對戰俘不人道的待遇,而監視員執行看管盟軍戰俘勤務,導致戰後遭盟軍進行戰犯審判。這些臺籍監視員的最終遭遇,幸運的經盟軍遣返回到臺灣或日本,其餘的不是戰死荒野叢林,即遭戰犯審判,有的被判處十年以上、甚至被絞首的重刑。

  然而戰後,部分回臺或歸化日籍的監視員,持續向日本政府打官司,以爭取合理的補償金,然而官司纏訟曠日費時,甚至宣判敗訴,在臺之監視員,早已逐漸凋零,且因其過往身份關係,除了壓抑自己身心許久,還要面對種種責難,後來多半過著清貧的生活。

  本書作者以報導文學書寫,是一種散文題材,亦是一種紀錄片,同時也提供許多史料、手稿、繪畫及照片等,歷經4年的口述歷史,作者深入耆老們的心靈,親自四處奔波,進行口述訪談,透過閱讀本書,避開生硬的枯燥文獻,以鬆綁文字的描述方式,揭露出大環境時代下的無奈。 

本文轉載自國史館臺灣文獻館--電子報第171期--《戰火紋身的監視員:臺籍戰俘悲歌》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