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藝術
【書評】Green Touch:Touch my heart
《Green Touch-亞洲綠色工藝設計展》為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2018年一月份的出版品,旨在探討當代工藝的綠色設計哲學與實踐,從傳統工藝發展的脈絡中萃取「就地取材」及「手工製作」的精神,著眼於當代工藝從材料的研究、製作的技術、多元用途的開發乃至產品生命週期最終的處置等的綠色概念,最終以最合乎時宜的美學形式和使用功能來呈現,更進一步地去探討工藝設計與傳統文化、社會經濟之間的關係。
文/李佩玲
《Green Touch-亞洲綠色工藝設計展》策展緣由,乃是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2014年前進到亞洲的「M&O ASIA亞洲家具家飾展」中,發現許多東南亞國家,在綠色工藝製作的細膩性與視覺感動,因此邀請了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印度、印尼等國與臺灣的綠色工藝設計在此聯展,傳達了多樣化的工藝創意能量,與表徵了屬於東方的設計美感。因此《Green Touch》一書中所展現的是一場臺灣與東南亞各國,在綠色工藝設計上的精采交流與創意對話。在此可以看到同樣使用竹材創作的台灣與泰國的設計,展現不同地域與文化的設計詮釋與工藝技巧,形塑了同樣質材但不同韻味的器物;也驚訝於菲律賓設計師採用貝殼,設計了幾款燈飾與容器,展現了極具魅力且現代感十足的風格,將原本廢棄的天然資源重新延續其生命力,令人記憶深刻材質的再生之美。其他還有泰國設計師將廢棄的紙與塑膠瓶,重塑材質的特性,讓傳統工藝為廢棄材的價值再生,這些都是讓《Green Touch》一書在翻閱之際,不斷地讚嘆這些參與展覽的設計師,如何讓綠色工藝傳達了獨特的,在地的,雅致的美感。
器物的靈魂觀
亞洲地區由於地理位置、環境與氣候等因素,因而可以就地取材的材質是大異於西方,由於大部分的工藝材質以植物材最多,例如竹子、藤、檳榔葉、棕梠葉、月桃葉、藺草、樹皮和各式木材與椰子等等,由於這類材質難以大量生產的製程進行,因此大都須仰賴手工製作,此與快速成型的工業製品做一對照,反而多了一份手感、質樸、雅緻與溫潤的風格,令人感受到難以言喻的觸覺、視覺與嗅覺之體驗。即使兩件相同的物件,由於天然材質天生的色彩、型態與質地等都各異,再加上特殊的沁香,展現了同中有異的趣味與獨特樣貌,再加上使用者長年累月的使用與接觸,在質材表面上累積了時間感的手漬,反而顯得難能可貴。再者,手工的物件就如同日本設計師喜多俊之的看法一般,一個好的器物,除了造形(form)、功能(function)外,還需要有靈魂(soul),因為工匠長年養成不易,慢慢地器物的價值,就剩下造物者的信念以及灌注於作品的靈魂,也就是「一物入魂」的觀念。這樣的器物精神與意義,不同於大量製作的快速製品,多了質材的生命力,且灌注了創造者賦予材質的靈魂以及使用者的情感,這三者即成就了綠色工藝的真實感動。
愛著
愛著原是形容一個人對於某項器物所產生情感的日本用語。「愛」就是愛情,著則是附著,因此這兩個字構築了一種對器物的深刻感情依戀,也就是產生了共生的情感。在「Green Touch」中所展出的器物,特別有這種人與物依戀的「愛著」,像是台灣的陳淑燕女士所採用的樹皮,原是阿美族傳統衣服的材料來源,利用構樹樹皮敲打成布並做成衣服,在此材料形塑的過程中,即是啟發物靈的過程,讓樹皮展現新的生命力,並且在當代工藝家的創作應用中,不僅不受限於服飾上,更能夠多元的運用在各類纖維的創作上,甚至是實用品例如燈罩或包袋設計等等,若依此追蹤,許多南島語系的國家都與阿美族相同,利用構樹的樹皮敲打成衣,進行許多生活物件的製作與應用,使得整個過程的精鍊所成就的服飾或成品更顯珍貴。構樹的樹皮原因風吹日曬導致材質凋零,然而因取下它、形塑它,讓原本的生命力再次延續,並重新賦予靈性生命力,而使人們對它產生自然的情感,即使因時間的因素使質材凋零,也是重新回歸於塵土。
拙與澀之雅緻感
在許多自然材質所雕琢的痕跡中,像是木材、各類藤竹、草或葉等,由於天然生成容易受到自然現象,或外力的破壞例如蟲蛀或腐壞的情形等,使得材質的表面容易導致不完整或呈現些許的瑕疵,然而有人視之為瑕疵,有人卻認為是難能可貴的機緣,且使形塑的器物表面呈現些許的不完整性。然而這樣的狀況,可以有所保留、有所抑制、有所解構或破壞,乍看之下像是破綻或瑕疵之處,然而卻產生了令人玩味的趣味感。這種情況就像是日本設計師原研哉口中所說的,意識到自己的優勢且不誇耀,高明地有所隱藏,在這樣的狀態下,雅致感便油然而生。不知這是否就是一種含蓄的東方美學,有些隱藏有些羞澀,在十分中表七分隱三分,呈現些許的拙與澀,或許這就像是武俠小說內的高手般,是一種深藏不露的內斂、雅致法則,必須要洞悉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在這個基礎上有所感且有所抑制,留下一點點破綻的痕跡或姿態,反而能夠達到最高境界,且展現獨特的、難以重塑的工藝生命力。
在《Green Touch》的展品中,除卻了運用在地材質,展現自我文化脈絡與工藝技巧外,比較特別的是菲律賓與泰國的設計師,不約而同地採用了回收的材質進行了設計創作,這不僅僅是一種re-design的概念,也是具有對生態反思後的產品再生。像菲律賓知名的設計師艾爾・卡諾南,擅長居家生活產品設計,運用回收的報紙或瓦楞紙,重塑其原始材質的質地,設計了現代感十足的蓮花盤與再製容器,其樣式與質地令人欣賞,展現了具有環保意識且現代感十足的器皿設計;又如泰國珠寶設計師魯蒂・譚恰倫曾經在repaper的策展中,將回收的紙灰塵做一創作題材,形塑了具有省思與展現時尚感的飾品設計。再者,像泰國設計團體PATAPiAN,則是運用回收的塑膠瓶,利用特製機器將塑膠裁切成長條,交由不同的編織團隊合作,由於在設計過程中簡化了編織程序,使得合作的工藝師在家即能夠工作,又能將回收的材質以傳統的工藝技巧做一傳承,使得這樣的合作模式,不僅展現當代的工藝思維,又得以持續地進行文化傳承的工作。
無論是運用在地材質,展現自身文化的創作能量,亦或者利用廢材,透過設計的轉化,形塑更有價值的物件,因而達到提升生產價值與生態的回饋。這兩個創作方向,由於大量地依賴工藝師進行縝密與細膩的手工技巧去塑造物件,更顯得彌足珍貴與展現雅緻的設計美感。因此細細地品味《Green Touch》的展品說明與設計師的理念等等,深深地被各文化間的創意思維與精細的工藝技巧所感動,因此Green touch, touch my heart,值得悠遊其中,在各文化間的綠色工藝裡,感受屬於東方的創作能量與美感的悸動。
│立即訂購│
國家書店→Green Touch-亞洲綠色工藝設計展
五南書店→Green Touch-亞洲綠色工藝設計展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