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采風
【書評】來自童真的鄉愁:讀《濁水溪還是溪嗎?》
本書從十歲小孩的角度,看人類對濁水溪的破壞,雖然政府以興建河堤公園作為補救辦法,但這樣究竟是好還是壞呢?《濁水溪還是溪嗎?》作者林梓萱對環境變遷不斷提出反問,相當適合親子一同閱讀,培養孩子對環境議題的重視與關心。
文/黃雅芳
席慕蓉在其作品《鄉愁》中曾寫道:「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彷彿霧裡的揮手別離……」,讀完林梓萱的繪本作品《濁水溪還是溪嗎?》,腦海中倏地浮現這段描述鄉愁的文句。在面對故鄉面貌的轉變上,那種情感上的無措與依戀,竟然可以透過兩代文學作品穿越時空,相互呼應……
故事從作者的家鄉──西螺揭開序幕,十歲的作者以天真又帶著浪漫色彩的童話視角,將生活化的日常情境結合故事的擬人角色,創造出「好朋友」黑面琵鷺作為貫穿全場的主角。作者先以與黑面琵鷺的偶遇,將故事場景帶至西螺大橋,接著又以黑面琵鷺「求救」的訊息為引子,帶領著讀者進一步探索濁水溪河水乾涸的驚人改變。過程中,作者與黑面琵鷺結伴尋求支援的過程,重溫了《愛麗絲夢遊仙境》的夢幻場景,不斷遇到各式的動物角色。然而大家都各自忙碌,無暇或無心關注濁水溪沒水的重大變化,讓作者束手無策,最後也只能靜靜地旁觀濁水溪的後續變化。但在過程中,她有了驚人發現:缺水的濁水溪有了另類的風貌、更嶄露不同以往的新功能──沒有水的濁水溪,正以另一種全新的身分來彰顯自己的存在,同時也對居民提供娛樂運動的功能。看到堤防邊煥然一新的各種設施與人來人往的新風景,作者隱約覺得改變似乎沒有不好,但是,在慶幸良性改變的同時,那個心中按捺不住的疑問卻不由自主地浮現:「濁水溪還是溪嗎?」
同為雲林人的筆者,對於作者在故事最後提出的疑問深有同感,環境的改變帶來了便利與進步,但,最原始的價值與情感是否依然存在?這帶著濃濃鄉愁的疑惑,似乎連年僅十歲的作者都被喚起心中潛藏的矛盾……
濁水溪的沙漠化對雲林人來說,是一個進步發展與生態環境拉扯的懸案。九二一地震使濁水溪上游河床崩塌,導致下游河床裸露面積增加是為前因,不過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則是2000年完工的集集攔河堰。為了工業發展需求所建的攔河堰將水攔走,以管線運輸至工業區使用,自此濁水溪水量開始大幅減少,冬季枯水期時,裸露乾枯的河床揚塵加劇,對當地居民的生活與健康造成衝擊,最終出現大片河床乾涸、秋冬季漫天風沙的畫面。政府當局為了增加土地的利用價值,在空出來的河床增設河堤公園,然而人為的公共設施卻改寫不了河床沙漠化的絕境,使得作者在感受新設施的便利時,也抑制不了再也回不去故鄉原貌的惆悵與感傷,化成問句:「濁水溪還是溪嗎?」
透過作者以兒童單純而天真的視角去探索這個大人世界中複雜難解的環境議題,反而更能凸顯出問題的本質──環境的改變未必不好,但原來的面貌消失了,真的好嗎?
以筆者長年在小學教育現場執教,現代的孩子反應靈敏但缺乏對環境的觀察與關心,若非作者是濁水溪當地居民,或許對於自然環境的轉變也無所感,這本繪本以兒童的角度出發,將成人世界中敏感而複雜的環境議題單純化,並結合童話趣味的故事風格來闡述自己的所見所思,更能觸動孩子們的心靈!
以教育的立場而言,家長或老師們可以用這本繪本作為引導孩子關心議題的敲門磚:從故事帶入先引發孩子的閱讀興趣,隨著故事的發展逐步觸及環境改變的議題,過程中,陪伴閱讀的師長可以不斷透過提問,讓孩子試著從故事畫面去觀察環境的轉變,然後帶著孩子共同思考:濁水溪改變了嗎?濁水溪怎麼改變?濁水溪的改變可能對居民產生什麼樣的影響?濁水溪的改變你覺得好不好?為什麼?最後,以作者在故事尾聲中提出的關鍵問句「濁水溪還是溪嗎」,與孩子共同討論,面對濁水溪的沙漠化,政府單位立即以興建河堤公園作為應變措施,這種對裸露的河床進行有效利用的改變,是否會比原先濁水溪未沙漠化之前更好呢?
繪本故事看似簡單,但結合了閱讀理解策略中「有層次的提問」,可以刺激孩子們思考的廣度與深度,同時也能豐富閱讀的內涵,對於環境、對於改變,我們難道只能被動的接受?或者,可以透過行動去做一些不一樣的改變?陪伴閱讀至此,單純的故事閱讀已經被我們升級到更高階的公民意識課程;我們的孩子也在一次又一次的提問中,嘗試著張開眼、敞開心,重新去審視這個看似與自己無關的故事,然後發現──我們每一個人,其實都不曾在這場環境轉變的歷程中缺席。環境的改變於你我而言,不該只是袖手旁觀,漠視忽略,而是應該進一步去了解思考,這樣的轉變是否必要?這樣的改變是否真的是最大利益化的取捨?還是,我們也是環境變遷下的另一批犧牲者,只是尚未自覺?
簡單的故事、稚嫩童趣的筆觸,在勾勒出濁水溪新面貌的同時,其實也潛藏著作者對環境變遷的關心與擔憂。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中,也許無法具體說出環境改變的好與壞,但那份關心土地的情懷,卻在故事結尾的問句中表露無遺。是啊!濁水溪還是溪嗎?那條曾經餵哺流域居民、安靜滋養大地的無聲河流,默默執行它的天命,卻在時代巨輪的前進下,被五花八門的名義綁架,逐步改變了它原有的面貌與功能;在人類自私的以進步發展之名包裝,進行各種建設的過程中,我們究竟破壞了多少珍貴的環境資產?遺失了多少美好的故事與回憶?而這一切的改變,帶來的進步又得付出多少無法估計的代價?這大概是這本由小小作者所寫的簡單故事中,最發人深省之處吧!
│立即訂購│
國家書店→濁水溪還是溪嗎?
五南書店→濁水溪還是溪嗎?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