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特推薦
自主防災、保衛家園從小扎根──《山裡的炸彈客》
若仔細觀察國外出版社這幾年科普類繪本的出版方向,舉凡:天文、地理、歷史、社會、文化、戰爭、性別教育、自然生態和多元族群相關主題的書,不僅使用簡鍊文字傳達正確的資訊 (有時書裡還會出現高潮起伏的故事情節)、配合藝術性的插圖並以兒童的視角出發,讓孩子可以由打開書本就開始探索這個世界。本次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所出版的《山裡的炸彈客》就是一本兼具兒童文學元素與科普特質的繪本。
文/歐玲瀞(繪本、兒童文學研究者、廣播節目主持人)
圖片提供/Chichi Huang
記得民國九十八年的莫拉克颱風造成臺灣中南部山區嚴重土砂災害,致使小林村獻肚山山崩傷忙慘重,這不僅帶給我們許多的震撼,更引發了全球關注,當時日本NHK電視台派員來採訪,首先提出「深層崩壞」的名詞,經過多方討論,以致災規模考量:台灣目前以崩塌面積大於十公頃或崩塌深度大於十公尺或崩塌體積大於十萬立方公尺稱之為「大規模崩塌」。隨著全球氣候的變遷,極端氣候發生的頻率變高,大地承受天氣的劇烈變化呈現不安定性,大規模崩塌災害在全球各地輪番上陣,已是世界各國都不能不正視的新興防災課題。
台灣位於菲律賓板塊與歐亞板塊的交接處,在兩大板塊上被擠出來的地形狹長又高聳,而河流短淺加上水勢湍急由源頭急速流入大海,即使多雨也很難留得住水。在氣候方面,受大陸和海洋的影響,特別在颱風與梅雨季節,往往有驚人的雨量。加上造山運動持續動搖山地,致使岩層易於崩落,若是碰到連日豪雨持續的沖刷,颱風的加持摧殘,其實台灣山林的體質是相當脆弱的,因此容易觸發大規模的崩塌。外加上我們地小人口密度高,許多山坡地都已經成為風景觀光區,或是有聚落、產業道路之開墾,一旦發生大規模的崩塌,衍生的傷害相當巨大且複雜。
但提到「大規模崩塌」可能民眾對此不熟悉,為了讓自主防災的機制與能力能落實民眾教育並從小扎根,《山裡的炸彈客》這本繪本因應而生,將大規模崩塌知識和防減災觀念融入故事之中,是孩子認識臺灣土砂災害的最佳途徑。本書在故事的鋪陳與圖像配置上有幾個吸引孩子閱讀的特色:
書名與封面的設計
書名是《山裡的炸彈客》,封面是不同物種的動物們聚在山林裡,卻一致表現出恐懼的模樣,讓讀者有著更多的好奇與想像:炸彈客到底是誰?他又做了什麼事讓為什麼事讓動物們這麼驚惶失措?圖像上提供的動物表情與肢體細節線索,不僅可以引發閱讀的新鮮感與趣味性,也提供了親子間更多的討論與觀察。
角色以動物擬人法呈現
許多繪本作家喜歡以動物為主角,創作出貼近兒童心靈的作品,透過動物特有的習性,自然而然地讓兒童對動物角色的行為產生共鳴,甚至對於動物角色產生認同。也因為動物有許多象徵意涵,充滿了各種可能的詮釋,不僅是作者有更多發揮的創作空間,讀者也從閱讀中獲得樂趣。例如書中幾個動物的面對貓頭鷹爺爺質疑時的回應,皆反應了該動物的習性:「兔子怯怯地說自己最乖巧、狒狒太太說自己沒力氣爬樹….」
文字排版上兼顧故事節奏動態的呈現
如大規模崩塌前的豪雨與雷電:「轟隆隆!嘎啦啦!劈啪啪!」畫面上是龜裂的字型,彷彿預告了下一個大規模崩塌畫面。當真正大規模崩塌出現時的文字編排處理,由右上向左下傾斜放置,彷彿災難情景滑動狀況的再現、以至於動物們後來相聚抓拿兇手時、同仇敵愾地說著:「捉住他!捉住他!」字體更顯得粗獷有又有見地,圍繞著動物擺置,表達了動物們共同的心聲。
書中各種視角的呈現
本書的場域是發生在山林與平原,插畫家配合故事脈絡的進展,以仰、俯視角、平視的角度交錯處理畫面,透過不同視角的處理,除了凸顯故事角色們的性格外,也幫助讀者聚焦在該頁面的事件空間與場景上,讓讀者在翻閱的過程中,彷彿觀賞一場震撼心弦的微電影。
繪本後面拉出故事主要角色:熊大叔
因著本書採取知識性繪本的特色,希望在故事脈絡上佐以教育意涵,建構孩子主動防災的知識,所以繪本後面拉出故事主要角色:熊大叔-也是土石流防災專員來引導並進行互動性的專題介紹,在與小讀者相互問答中,帶出實用的防災理念與觀察內容,讓原本生硬的科普知識,不再是那麼生硬難理解,而是與自己的生活情境息息相關,並可付諸行動來實踐。
守護家園是全民的責任,水土保持更是環境教育中重要的一環。故事到了最後,山神爺爺給了每個動物一個錦囊,裡面滿是希望的種子,而孩童也像是一顆顆帶著正向能量的希望種子,盼望透過繪本《山裡的炸彈客》的體驗與學習,有一天能真正成為療癒大地傷痕的希望。
│立即訂購│
國家書店→《山裡的炸彈客》
五南書店→《山裡的炸彈客》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