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歷史

【書評】打開記憶的寶盒:《老房子》

 上稿時間:2020/07/22   
撰稿人:關關     編撰:關關
【書評】打開記憶的寶盒:《老房子》

閱讀由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出版,陳澄波基金會撰文、林嘎嘎繪圖的《老房子》繪本,擅與孩童溝通的關關,不但看到了寓教於樂、親子共讀的教育意義,更看到了成人打開記憶寶盒、重遊童年時光的可能。

文/關關

「小鎮有一間很老很老的房子。在電視、手機發明之前,在汽車、火車都還沒有的時候,老房子就已經在那兒。他知道很多故事……」

原來,原來在好多科技工業產品還不存在的年代,鄉鎮村落的孩子們就算沒有讀過繪本,但也早已經受到繪本故事的薰陶!雖然沒有精美的印刷本,長輩口中的民間故事、歷史人物卻活靈活現地出現在建築物的門板、梁柱、牆壁或窗架上,幼小的孩子們不論是玩著騎馬打仗、扮家家酒、捉迷藏、甚或是被罰站面壁……,在進進出出之間,孩子的視覺、嗅覺、聽覺、觸覺、溝通,就這麼自自然然的浸淫其間,與生活融為一體。

小時候生長在臺北都會區,沒有太多機會接觸老房子,卻在福州街的國語日報社看了不少書。過年過節隨父母回到新竹老家時,印象最深的就是到祠堂燒香拜祖先。年幼的我不知道要跟祖先說什麼,卻深深著迷於牆上一幅幅略顯斑駁的彩繪圖畫──我知道門神秦叔寶和尉遲恭,因為讀過「秦瓊賣馬」的故事;我看到〈八仙過海圖〉,興致勃勃地依人物造型去推測誰是張果老?呂洞賓是手持拂塵的那位嗎?「二十四孝」為什麼只看到臥冰求鯉、鹿乳奉親,其他孝子躲在哪裡呢?「桃園三結義」是什麼?得請爸爸帶我去國語日報社翻找一番……。在沒有華麗手遊的純樸年代,幼小的心靈因為生活中如此不著痕跡的文化氤氳被餵養得好充實!就像書中的小男孩,天馬行空地讓想像馳騁──釘痕是將軍英勇戰役的光榮標記;不乖的孫悟空也會被老師碎唸到頭痛;在月宮飄蕩好久的嫦娥不敵歲月的摧殘,也該醫美一番了……。

《老房子》這本書非常適合親子共讀,不僅充滿了知識性,也是一本易讀、耐讀的精彩繪本。在質樸的水彩畫筆觸之間,在簡單又深沉的文字之間,跟著小男孩的視角,彷彿身歷其境地與故事人物對話,既有趣也嚴肅,同時讓我們感受到歲月的溫柔與無情──時間成就了歷史、創造了文化,卻也讓老房子這個文化的載體歷經滄桑,成住壞空(編按:佛學用語,每一個世界的每一個事物都會經過「成住壞空」四大劫。以人為例,人在20歲以前成長知識期,代表成劫;20到40歲發展事業期,代表住劫;40到60歲老病之期,代表壞劫;60到80歲死亡之期,代表空劫)。

當都市漸漸成為水泥叢林,居住空間層疊向上發展,能夠被保留下來的老房子多半都是民眾信仰中心的廟宇。多虧了華人對信仰的堅定,這些有著藝匠心血的雕刻、畫作得以保留至今,讓3C世代的孩子們也有機會一窺其妙。現在的教養趨勢強調開發幼兒的五感,因為腦科學研究揭示了早期生活經驗與感官知覺的結合,能讓幼兒得以發展出複雜的神經迴路,有助於學習。年輕父母非常願意花大錢來幫助孩子進行腦力開發,殊不知一堂上千元的課程,還不如花時間陪伴孩子到鄉間田野四處閒遊,尋幽訪勝。身為父母的你不妨試試看:帶著孩子探訪一間充滿歷史感的老房子,它會打開你的記憶寶盒;它會滋潤孩子被藍光螢幕摧殘的視神經;它會磨去生活壓力在大腦中的稜稜角角;它會讓你知道:生活可以這麼簡單又自在!

│立即訂購│

國家書店→老房子(精裝繪本)
五南書店→老房子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