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得獎好書

111年度(2022)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獎勵出版文獻書刊-政府部門優等-草山紅:陽明山國家公園的茶業發展史1830-1990

 上稿時間:2023/04/05   
111年度(2022)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獎勵出版文獻書刊-政府部門優等-草山紅:陽明山國家公園的茶業發展史1830-1990

書籍介紹

今天陽明山國家公園的範圍,早在十八世紀便有先民發現環境適合種茶,並將山丘改造成茶園。十九世紀西方人拍攝的大屯山照片中,山坡上遍佈茶園,這裡已是重要的茶產區。

陽明山因為「茶」,成為一座與世界相連結的山。這些茶經過大稻埕、淡水外銷至歐美各國。日治時期,因應國際競爭,總督府推動茶產業轉型。陽明山本地茶農合資成立公司,購入機器,改變製程,甚至率先投入生產紅茶,開創榮景。戰後,臺茶繼續蓬勃發展,1970年代的巔峰時期,使得大屯山區出現製茶場林立的盛況。80年代的尾聲,國際出口減緩,島內市場右面臨中南部茶葉競爭,加上勞動人口流向製造業,陽明山的茶產業始步下歷史的舞台。

目次

一、稜線上的茶樹

歷史視線的說明

研究的啟程

 

二、山坡上的茶樹

地形與氣候

歷史影像與文字記錄

稻田、茶園與果樹的並行

從地圖中「消失」的丘陵茶園

讓我們找出「消失」的茶園

 

三、茶樹與茶農的身世

大屯山區的茶樹起源

漢人移民與茶樹栽種

多元的茶產業與族群

茶樹栽種與民間信仰

茶葉的旅程

 

四、茶葉公司與產業發展

從兼作到專業化的茶園

臺、日合作的製茶嘗試

「以地為名」的茶葉公司

茶業公司的經營

產業轉型與茶業公司

 

五、茶葉的調查

十九世紀晚期的對外貿易

地方民情與產業概況

沒有大屯山的茶葉調查

地權與茶葉調查

調查報告與產業危機

調查後的改良計畫

大屯山區的產業成績

紅茶事業的契機

戰後茶產業調查的延續

 

六、走下歷史的舞台

戰後的外銷契機

臺茶的登場

從外銷到內銷的新局面

大屯山區的產業餘暉

昔日榮景與當代社會

 

七、茶業留下的腳印

茶樹與茶園的延續

茶農與茶商往返的道路

茶產業的建築遺構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