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學習

【書評】戲劇人生 人生戲劇 ── 評30位「人間國寶」的成名秘辛──《人間國寶:30位傳統表演藝術藝師的故事》

 上稿時間:2024/11/27   
撰稿人:林建和 
【書評】戲劇人生 人生戲劇 ── 評30位「人間國寶」的成名秘辛──《人間國寶:30位傳統表演藝術藝師的故事》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執行「重要傳統藝術專書」編撰計畫,其中《人間國寶-30位傳統表演藝術藝師的故事》一書以無形文化資產「重要傳統表演藝術」保存者為主角,邀請臺灣當代知名作家訪問、撰稿,融合重要傳統藝術與文學書寫,全書圖文並茂,提供國人透過不一樣的視角認識「人間國寶」,以輕鬆、動人的風格呈現傳統藝術的生活面向,從保存者的生命故事出發,藉以吸引國人一探功力深厚技藝卓絕的國寶藝師。

文/林建和

彷彿走入時光隧道,重返兒少年代,一幕幕精采布袋戲、歌仔戲、相聲經典橋段……一閃一閃重現腦海。

閱讀《人間國寶/30位傳統表演藝術藝師的故事》,勾起我內心深層記憶。

自幼孤苦伶仃的廖瓊枝、戰後家道中落的王金櫻、「百變精靈」陳鳳桂、布袋戲一代宗師李天祿、陳錫煌父子,以及轟動武林、驚動萬教,締造台灣電視史收視率紀錄的黃俊雄、黃文擇父子的掌中絕技……躍然紙上,還有精通說、學、逗、唱的魏龍豪、吳兆南「下台一鞠躬」相聲伴笑聲,一頁頁在我腦海裡翻騰。

五、六十年代他們的創作、演繹歷程,陪伴戰後嬰兒潮這一代走過廟埕爭看野台戲、在家守候老三台電視、沒有電腦的漫長時光。

由文化部文資局出版的這本書,邀集吳俊傑(泰雅族人)、李豐楙教授、作家廖輝英、李昂、凌煙、鍾文音、馬翊航等34位老、中、青三代知名學者作家執筆,爬梳藝師們的當家絕活,挖掘他們的成名秘辛。

歌仔戲、布袋戲、泰雅歌舞、北管陣頭、南管戲曲……,在我眼耳之間、內心深處,不斷跳換。 

 

台灣本土詠嘆調

廖瓊枝唱哭調仔如杜鵑啼血,扣人心弦。

她一生傳奇,自幼孤苦伶仃,差點被養母賣給老鴇,當了六年多的綁戲囡仔,才換回人身自由,踏入歌仔戲職業生涯。

歷經內台戲、外台戲、電視台歌仔戲,更登上國家戲劇院、巡演海外,讓完全聽不懂台語的外賓竟摘下眼鏡拭淚,博得「台灣第一苦旦」的美名。

隨著電視新媒體崛起,以楊麗花為首組成的「台視歌仔戲團」掀起收視高潮。

相對之下,本地歌仔戲仍堅持傳統,卻逐漸凋零;在薪傳獎得主陳旺欉嚴厲指導下,宜蘭「壯三新涼樂團」才得為台灣歌仔戲保存最原始的風貌。

當今首席後場樂師林竹岸已八十七高齡了,身為文武場的領頭羊猶如樂隊指揮,二胡、笛子、蕭、鼓吹(嗩吶)……等等管絃樂都能操控自如。

 

李天祿、陳錫煌父子 兩代戲精

知名操偶師陳錫煌的父親是布袋戲一代宗師、亦宛然創始人李天祿。李天祿大膽將京劇鑼鼓融入布袋戲,開創「外江戲」流派,曾經蟬聯二十屆全省布袋戲冠軍。

面對巨人般的父親,兒子總是辛苦的,陳錫煌曾以「父親要殺我」一句玩笑話輕描內心的壓力。

李天祿既是嚴師,也是嚴父,對長子總有恨鐵不成鋼的焦慮。不過他早在回憶錄中就肯定陳錫煌的成就,說阿煌雖不是從小正式學戲,但常年擔任他的「二手」,經年累月下來也演得有模有樣,武俠戲演得不錯。說不出的愛盡在不言中。

十六歲的陳錫煌才真正體會布袋戲的美。「有一次父親叫我和弟弟弄一套戲,要讓外國人看得懂,又不失傳統戲的精髓」。後來我們想到用默劇的方式來呈現,將生、旦、淨、末、丑串連成才子佳人的故事,這就是「巧遇姻緣」這部戲的由來;不但外國人看得懂,一般大眾也容易理解。

「你的靈魂一定要灌注到尫仔身上」,陳錫煌執著掌中戲,已然成精。

 

黃海岱、黃俊雄、黃文擇 轟動武林

1945年布袋戲的全盛期,以黃海岱創立的「五洲園掌中劇團」最出名,1969年他的兒子黃俊雄更將布袋戲搬演至電視台,說書式的念白魅力,為木偶注入新生命。「雲州大儒俠」一播出就造成轟動,創下90%的電視收視紀錄。

劇中人物史艷文、劉三、哈麥二齒、秘雕、苦海女神龍……,成了現實生活人物的投射,觀眾心情隨著劇情起伏,如痴如醉;甚至選戰攻防,政治人物也會以戲偶嘲諷對手的能耐。

黃俊雄就說,布袋戲既是藝術,也是魔術,只是當舞台彩樓、戲院換到電視攝影棚,演出者技術也要與時俱進。

他的兒子黃文擇主演的「苦海女神龍」同樣叫座叫好,祖孫三代為台灣囝仔留下珍貴回憶。

 

「戲海女神龍」,墓仔埔也演過

同時期電視、野台戲百家爭鳴,高齡九十多的江賜美是台灣第一布袋戲女頭手,擅長推動劇情,往往在劇情高潮時嘠然而止,吊足觀眾胃口。

「彼時做戲真甘苦……那一次在台上演出,我覺得肚子痛,快要生了……鏗鏗鏘鏘忍著到散戲,趕緊搭車從新竹趕回南投的家把孩子生下。」她的人生,台上台下一樣精彩。

 

北管戲,揚悲喜之音

從廟埕的戲棚、酬神的舞台,來到公演的苑藝廳,伶人穿氣派華服粉墨登場。

宜蘭文化有三寶,傀儡戲、歌仔戲和北管戲。北管陣頭專指婚喪喜慶、神明祭典的伴奏樂團;北管戲則是由北管搭配戲曲,籠統包含子弟戲和亂彈戲。是出殯悲傷之路、嫁娶喜慶之路,更是神明出巡必經之路。

 

北管潘玉嬌「身上住個男人」

年過七旬的潘玉嬌飾演周瑜,深入肌理,台灣無出其右者,十六歲就出任亂彈班小生,十年後歌仔戲漸漸風行,同好延攬她入團唱亂彈曲,從此打出「亂彈嬌」名號。

她的女兒邱婷說母親不喜歡三三八八的角色,「是否跟她身上住了個男人有關」

潘玉嬌嗓音渾厚,演技生動,被媒體譽為生、旦、丑、淨全才。台上演得入戲,台下看得入迷。滾滾紅塵,人生百態,都在戲裡說盡了。

八十多歲的王慶芳安居後龍小巷,含飴弄孫。他憶起當年亂彈戲裡的孫臏角色,遭同窗龐涓迫害受臏刑,身體殘缺,最後復仇,奠定楚國大業。自己也淚流滿面,戲妝都花了。

「新美園」彭繡靜憶起挺著孕肚演皇娘,抽起菸來,煙霧迷漫,台下觀眾如痴醉,也道盡演戲辛酸。

 

南管吳素霞 一甲子功力

南管吳素霞,四歲學唱腔,八歲學敲撃樂,十歲學琵琶及三絃,出身南管世家,舉手投足,都是一深厚功力。

南管大師張鴻明帶頭彈琵琶,加上洞簫、二絃、三絃三位樂師,中間持拍的演唱者,傾瀉而出的音樂,古樸而悠緩。若秋思傾訴,慢慢歸於平靜,如風生水流,最終樂聲合一。

 

楊秀卿 鳴放嘹亮 雌雄莫辨

在電影「血觀音」中穿插唸歌的楊秀卿,一身紅袍,滿頭白髮,嗓中帶沙,中氣十足。她年輕時走唱賣藝,從基隆的茶樓、酒家、廟口、公園,後來到台北園環一帶時,幾乎天天去看歌仔戲。聽得入迷,整齣戲記住了,晚上就開唱,一個人扮演全台戲,唱小旦哭腔催淚,唱小生鳴放嘹亮,兩者輪替,雌雄莫辨。

 

吳兆南 天生喜感 注定說相聲

「相聲秀才」劉增楷把相聲演員分成三種,一種是聲音宏亮、天生喜感的,像吳兆南;一種是口條好、長相表演出色的,像魏龍豪,還有一種是長相聲音俱平、越聽越有味的陳逸安,魏吳搭擋可說雙絕。

有一些段子,古今都會有共鳴。話說魏龍豪跟吳兆南的爸爸下棋,兩人殺得你死我活,兵卒車馬炮都吃光了,魏龍豪只剩「將」與「士」,吳兆南的爸爸僅餘「帥」與「相」。

傻不楞登的吳兆南問:那還有什麼下頭?」

魏龍豪說:「我跟你爸爸約好,『相』與『士』都能過河。」

吳兆南說:「這是什麼規矩?」

魏龍豪說:「我的士就去士你爸爸,你爸爸的相就來相我;我士你爸爸,你爸爸相我;我是你爸爸,你爸爸像我……。」

吳兆南摸頭大悟:「你別找挨罵了!」

1998年七十三歲的吳兆南在紐約獲頒「亞洲最傑出藝人」,這一年魏龍豪過逝,吳悲嘆「我如一葉孤舟,失弓之箭」,表達無人能再和其搭擋的痛苦。

 

布農族歌聲享譽世界

Pasibutbut是布農族享譽世界的歌唱,1943年日籍學者黑澤龍潮在台東崁頂部落聽到族人吟唱這首歌時,驚豔怎麼會有一首歌無法用樂理來解釋。於是將採集的資料寄送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震驚了當時的民族音樂學界。

還有排灣族許坤仲、謝水能吹動靈魂的口鼻笛;泰雅族林明福吟唱史詩,活生生的吹出泰雅史事;杵音文化藝術團找回田野歌謠;苗栗陳家班的北管八音團,嗩吶聲裡縷縷思念……等,在音樂的世界裡傳頌台灣本土文化。

 

《人間國寶/30位傳統表演藝術藝師的故事》一書,由文化部主導,記錄了「文化資產保護法」所認定的一群傑出藝術家,他們遍布台灣南北,包含原住民、閩、客族群,不論先來後到,都在這片土地上創作耕耘,雕塑島嶼的樣貌和吟唱台灣的聲音。

閱讀這本書彷彿穿過時光隧道,兒少年代的視聽娛樂重返腦海,久久不能散去。

這本由官方落名的書籍,跳脫意識形態,從受訪者口中描述的藝能故事,讓讀者更了解時空背景、軼聞往事,心情也隨藝師們的悲喜而起伏。

閱讀「人間國寶」,可以說是一場精神饗宴。閉上眼睛,好像看見一場場精彩好戲重演;豎起耳朵,彷彿聽見一首首經典戲曲傳唱。跨越年代的戲劇音樂在空中播散開來,久久不散。

一手資料與訪談是本書最可貴之處,珍貴照片的刊登、表格的製作,則拉近了故事主人翁與讀者的距離,像把一幅褪色的黑白畫,重新著墨,找回新氣息。

34位不同作者的訪談紀事手法、切入主題與篇幅雖略有差異,但重量級文化資產傳承者的篇幅與照片,讓人意猶未盡,似有更完善的空間;也未見廟埕野台戲、布袋戲觀戲人潮的懷念舊照,尤其歌仔戲天王巨星楊麗花未列專章編寫、未見懷念劇照刊出,則也令人惋惜。

 

│立即訂購│
國家書店→
《人間國寶 : 30位傳統表演藝術藝師的故事》(另開視窗)

五南書店→《人間國寶 : 30位傳統表演藝術藝師的故事》(另開視窗)

相關書籍

a
林建和
1963年生於基隆,戰後嬰兒潮世代,文化大學史學系畢業,資深媒體人,聯合報主編退休,歷任中央日報、香港聯合報、聯合報兩岸、政治新聞、一版編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