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狂人、多餘的人到大寫的人
本書以魯迅、瞿秋白與曹禺為具體之實例研究,分別代表小說、散文、政論、戲劇和電影數種文類,論證文學如何結合政治,並再現於跨文類、跨領域與跨文化等多層面上。指陳「以俄為師」這一主題從晚清浪潮興起到全盤建構,其實是一系列有計畫、有組織和有系統的傳播、運動與實踐成果。呈現二十世紀前半葉中國現代知識分子如何面對戰爭、如何挑戰西方文明、如何選擇現代性,以及如何吸收俄羅斯與蘇聯以改造自我的心態與寫作風格。本書的主要研究方法奠基於比較文學與跨文化分析之上,並融入中國、日本與俄羅斯對此主題的學術成果,且與英美觀點相互辯證,勾勒出二十世紀前半葉左傾/翼文學的意識形態。
目錄
序言
圖表目次
第一章 導論
一、「五四」百年:意識形態與體系研究
二、「以俄為師」:文藝與政治共謀
三、狂人:魯迅創作的瘋狂與馴化
四、多餘的人:瞿秋白的自我編碼、符碼與戲碼
五、「大寫的人」:曹禺、奧斯特羅夫斯基與高爾基的戲劇展演
六、跨文化例證與跨領域的研究理論和方法
第一部 以俄為師
第二章 俄蘇翻譯、中國故事與黨國怪獸
一、「故事」及其無與倫比的影響
二、五四運動、「英特納雄耐爾」與被錨定的現代性
三、再現「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從史達林主義到毛澤東主義
四、1959年到文化大革命結束期間反蘇聯修正主義的文藝浪潮
五、1980年後俄蘇文學的翻譯與文藝迴響
六、結語:回到「故事」及其敘述的影響
第二部 狂人
第三章 瘋狂與黑暗的魅惑:魯迅與果戈理的狂人蠡探
一、魯迅與果戈理的文學關係
二、「瘋狂」、「黑暗意識」與「非理性」的連結
三、鬼、神、人的遠航想像與黑暗世界的形成
四、結語
第四章 瘋狂、戰爭與現代性批判:魯迅與日俄作家的狂人系譜
一、戰爭、現代性與瘋狂
二、從清日到日俄戰爭:「黑暗意識」與現代性的批判
三、進擊的狂人:世界大戰前後瘋狂的世界文學光譜
四、結語
第三部 多餘的人
第五章 自我的編碼:「多餘的人」之發端、形成及其嬗變
一、俄羅斯「多餘的人」之發端、定義與演變
二、「編碼」:從「多餘的人」到「空人」
三、變體:「零餘者」的編碼
四、變異:「浪子」、「窺淫者」與「孤臣孽子」的問題
五、變形:讀書人的西化與孤獨者的馴化
六、結語
第六章 自我的符碼:論瞿秋白筆下「多餘的人」
一、幕前幕後
二、登臺前的文學預演:遺/戰書〈自殺〉、自白書《餓鄉紀程》與自新
三、政治舞臺的文學首演:遺/情書〈中國之「多餘的人」〉與自剖
四、結語:中、俄文藝遺產的綜合體與矛盾源
第七章 自我的戲碼:瞿秋白之〈多餘的話〉
一、政治後臺的演變:「驚恐者」與崛起的史達林主義
二、拆臺:大小諸葛、多餘的人與「系主任」
三、下臺與擂臺:〈多餘的話〉的密碼與綜合文體
四、結語:蓋棺不落幕
第四部 大寫的人
第八章 吸收俄羅斯:論曹禺的《雷雨》與奧斯特羅夫斯基的《大雷雨》在中國
一、偉大的劇作天才?
二、同名類義
三、同中求異、殊歸同途:誰的創意?
四、結語:同歸於盡,抑或時代的考驗?
第九章 展演階級?論《底層》的跨階級、跨領域與跨文化實踐
一、「階級意識」如何被言說、展演、代言到構築?
二、階級問題與《底層》的文本生成
三、《底層》的寫作目的與跨領域思考
四、傳播無產階級意識?《底層》在日本與法國的跨文化實踐
五、搭建黑暗背景與革命舞臺:高爾基和《底層》的中國化
六、結語
第十章 從《底層》到《日出》:多餘的知識分子與大寫的勞動階級
一、掛著「日出」賣「黑夜」?從黑暗王國到日出東方
二、版本與階級意識的問題:情之認同與人物形象的演變
三、再現勞動階級?論《伏爾加船夫曲》、《小海號》與《軸歌》的聲音形式問題
四、結語:從「多餘的人」到「大寫的人」
第十一章 結論:「人」與中國現代作家的改造
後記
引用書目
索引
│立即訂購│
國家書店→《以俄為師:中國現代作家的改造》(另開視窗)
五南書店→《以俄為師:中國現代作家的改造》(另開視窗)
相關書籍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