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找好活動

「光影如鏡—玻璃乾版影像展」暨系列講座

「光影如鏡—玻璃乾版影像展」暨系列講座

 

「光影如鏡─玻璃乾版影像展」以素材類型為標的,界定研究範疇,並輔以文件、文物類的考掘與展示。主辦單位國立臺灣博物館集結並精選林草、張清言、張朝目、宮本延人、彭瑞麟、方慶綿、鄧南光、洪孔達、吳金淼等攝影家或寫真館現存攝於1905年~1940年的作品,重現臺灣早期攝影發展脈絡及生活影像。搭配此次影像展,另舉辦專題講座與出版展覽手冊。歡迎民眾踴躍參加。

7/28(六) 14:00~16:00 光影如鏡──玻璃乾版的盛行與轉換 張蒼松/光影如鏡──玻璃乾版影像展 策展人
林志明/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意述與造型設計系教授兼主任
8/25(六) 光影如鏡──玻璃乾版的盛行與轉換 簡永彬/夏綠原國際有限公司藝術指導、夏門攝影企劃研究室主持人
9/8(六) 雖近猶遠──從最近田調看臺灣早期攝影文物 張美陵/美國紐約市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與藝術學系藝術教育博士、「去攝影」主持人

7月28日(六)【光影如鏡─玻璃乾版的盛行與轉換】講座綱要

圖文提供:張蒼松/策展人

攝影在國際上產生華麗的變革,台灣正逢日治中期盛行的玻璃乾版攝影高峰期,這段時空的推移,曾經潛藏哪些創作思潮與人文活動?

「光影如鏡─玻璃乾版影像展」以素材類型為標的,界定研究範疇,並輔以文件、文物類的考掘與展示,還原參展的九位攝影家生前事迹,藉此剖析乾版的根源與遞嬗,解讀乾版的時代背景及其影像中留存彼昔的生活文化細節。

由林草.張清言.張朝目.宮本延人.彭瑞麟.方慶綿.鄧南光.洪孔達.吳金淼共九位的「玻璃乾版影像」交織成多元視角,內化樸素的張力,訴說著老中青幾個世代都能感同身受的故事。

1950年代以迄整個60年代,是臺灣寫實攝影的全盛時期,及至70年代職業攝影的崛起之前,這段攝影型態的轉換期,是否與乾版攝影的發展脈絡,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因果關係?

8月25日(六)【光影如鏡─玻璃乾版的盛行與轉換】講座綱要

圖文提供:簡永彬/夏綠原國際有限公司藝術指導、夏門攝影企劃研究室主持人

日冶時期,特別經過大正時期文化的洗禮,大眾流行文化開始在本島人薰陶;「寫真術」不單只是寫真館的<密技>,業餘攝影者透過自學、攝影愛好的交流,他們相互用觀景窗「對望」自己的青春物語。

講座中,將與大家分享日冶時期登場寫真館、業餘攝影家們的青春故事及照片。

 鄧南光東瀛寫真1930年      鄧南光東瀛寫真1930年

吳金淼,吳明珠著色作品.1940年      吳金淼,吳明珠著色作品.1940年

李火增.李林招治肖像1940年     李火增.李林招治肖像1940年

林壽鎰.二重疊影N小姐 1940年      林壽鎰.二重疊影N小姐 1940年

9月8日(六)【雖近猶遠-從最近田調看臺灣早期攝影文物】講座綱要

圖文提供:張美陵/美國紐約市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與藝術學系藝術教育博士、「去攝影」主持人

許多台灣的家庭相簿,或是個人的收藏,保留了早期台灣攝影文物,但我們大都忽略它們。這些文物因為歷經長久時間而造成材質的化學質變,例如:褪色黃化、潮濕發霉、或影像消失,甚至因此被當作垃圾丟棄。攝影文物來自我們的生活,但我們卻不十分明瞭它們的文化重要性。從攝影文物可以看到,例如:家庭與親友、農人與開墾、婦女與穿著、殖民與統治…,台灣社會文化的歷史發展痕跡。

光影如鏡─玻璃乾版影像展

 圖文轉載自國立臺灣博物館

 光影如鏡—玻璃乾版影像展(精裝)    展覽手冊購買請至五南文化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