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找的好書在這裡!
累計出版品總數量:113,108
:::
 2006北回歸線環境藝術行動

2006北回歸線環境藝術行動

  • 統一編號GPN:1009503057
  • 出版日期:2006/11
  • 作/編/譯者:鍾永豐吳瑪悧曾文邦
  • 語言:中文
  • 頁數:96
  • 裝訂:平裝
  • ISBN/ISSN:
  • 出版單位:嘉義縣政府
  • 版次:初版
  • 價格:工本費$300


書籍介紹

台灣的文化與藝術正面臨一個巨大轉折的衝擊。在當代藝術與鄉土文化之間我們衝撞出許多的想法,在進行了許多的文化策略與藝術實驗之後,我們面臨了許多瓶頸,這些危機正好可以讓我們檢視與思考自身的處境。二次大戰後,歐洲的藝術精英份子紛紛出走美國,使得歐洲的藝術發展產生巨大的危機。此時歐洲創立了文化部,馬勒侯 (Andre Malraux) 成為歐洲首創先例的第一任文化部長,同時也是歐洲文化政策思想的創始者。其文化政策理念的實踐重新塑造了歐洲的文化藝術面貌。讓藝術從精英的特權變成了每個人每一天的一種生活實踐經驗。馬勒侯認為: 1.文化與藝術不能只是由社會菁英壟斷獨享。如果文化是一種資本,它應該是一種共享於全民的資本。也就是說,藝術即生活,生活即藝術。藝術融入生活之中,生活裡的每一個面向都具有藝術。更進一步來說,藝術不只是一種形而上的知識與理念,而是生活之中的一種經驗與實踐。 2.藝術理念與文化政策在實踐的過程必須積極的轉化成某種"文化行動" (Action culturelle) 或是某種"藝術行動",它才能真正對社會文化產生具體而且本質性的影響。 台灣與歐洲最大的差別經常是,我們的藝術經驗太間接也太形式。藝術像是被密封在一個無菌無塵的透明空間裡,我們觀賞,評論藝術之時也間隔著某種距離。我們缺乏的是真正的去介入、去經驗、去感受藝術。藝術一如美學,它許多的面向必須倚賴實踐經驗的感受方才可能真正體會。我們無法因為經常觀看別人表演游泳就能體會什麼是游泳。參觀博物館或設欣賞藝術表演活動都能豐富我們的藝術認知,但這種體驗是知識性的思辨,無菌室的旁觀者般的藝術知識。 台灣在引進藝術節活動推展至今,藝術節與民眾已經漸行漸遠,民眾變成被媒體綁架,為政治背書的他者符號。在媒體與政治手段的操作之下,藝術節活動越來越均質,同時也因而越來越缺乏對於人,以及對於原鄉與土地的真正互動。嘉年華式的活動煙火似乎僅為媒體曝光而閃耀,藝術停留在淺盤與虛華表面,不能累積與與居民的深度對話以及與土地的深入交流,幾年來的藝術節活動仍然無法內化成文化本質中的具體能量。 為了回歸到居民的主體性,為了回歸到真正的土地之中。今年嘉義縣要進行一種新的嘗試,比如同樣是戲劇,我們不像以往僅是將戲劇表演給社區居民觀賞。我們將表演藝術家找來提供他的專業能力,讓社區的民眾來練習,來編排最後由他們來呈現居民自己的藝術表演。我們想盡辦法讓居民能夠自己來實踐,自己來經驗,自己來創作,藝術家不僅要把藝術帶進來,他還要?你也變成藝術家,讓藝術家變成居民,讓居民變成藝術家。 此外,這個藝術在實踐的過程之中事實上包含了更深層的關懷。從居民擴大到整個環境的自然與人文,它將變成一個藝術行動,一個環境藝術行動。透過每一個社區的居民與駐村藝術家的努力,我們將在成果創作作品之中再現土地與人文跨領域的多元面向。從土地到生物,從有機植栽到鳥類生態,從社區文史記錄到溪流漂流木,藝術家將從環境與人文文本中所有的元素得到啟發,表達到我們對生活的環境與生態最終極的關懷。我們已經對社區的進行詳細的調查與了解,我們將嚴格選擇出最恰當的藝術家駐地生活,藉由社區人文特色與環境認同,由居民的自主意識共同創作出認同於環境與土地的作品。 嘉義縣有從玉山阿里山蔓延到嘉南平原的肥沃泥土與溪流,也擁有東石布袋鰲鼓溼地所面對的海洋。嘉義就是整個台灣的縮影,我們擁有絕佳的條件與機會,只要用對方法,必定能夠綻放出多元與燦爛的文化藝術光彩。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英文題名:Art as Environment---- a cultural action in Tropic of Cancer 2006
  • 出版品網址(線上版或試閱版):連結
  • 適用對象:成人(業務參考),成人(學術性),成人(休閒娛樂)
  • 關鍵詞:北回歸線,環境藝術,藝術家駐村,藝術家,藝術,社區
  • 附件:CD-ROM
  • 頁/張/片數:96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人:曹雅芳聯絡電話:05-3620123轉826聯絡地址:嘉義縣太保市祥和一路東段一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