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介紹
本書爬梳了台灣戰後初期(1945~1949)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等權力場域對文學生產的影響。以二˙二八事件為界,分析省內外文化人如何佔據報刊雜誌的位置,集結勢力,爭取文化生產的支配權,與國民黨官方進行意識形態與美學的鬥爭。這是經過二、三○年代以來社會主義思潮洗禮的台灣文化人,與大陸經過抗日戰爭「文章下鄉」、「文藝大眾化」經驗的進步文化人,共同合作的結果。省內外文化人此一「民主化」的追求,在二˙二八事件的清鄉鎮壓後,僅能以文學議論的方式介入社會現實的改革。在冷戰與內戰交迫的局勢下,省內外文化人以社會主義的寫實批判精神、統一文化陣線,展現他們對美國扶持的蔣介石政權的批判。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出版品網址(線上版或試閱版):連結
- 適用對象:成人(學術性)
- 關鍵詞:自主性文化場域,文學思潮,魯迅熱,新現實主義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496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國立編譯館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人:呂秀琴聯絡電話:02-3322-5558分機643聯絡地址: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7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