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介紹
本研究計畫緣起、動機、及目的是,自1960年代Bauer(1966)發表建構社會指標來評估社會的現狀與未來趨勢,社會指標一直是世界各國作為政策分析與決策的重要參考依據。藉由社會指標所呈現的資訊,評估與比較社會現況及可能的發展趨勢,進而使政府單位得以研擬相對應的政策,趨使未來的社會發展更符促進人類福祉。在目前知識經濟時代,為提升國家整體競爭力及施政品質,許多先進國家均建構完整的社會發展指標,作為評估政府政策成效與社會發展的進步情況。本計畫的主題包含了兩個面向,其一是選擇社會福利、治安與犯罪、教育此三重點領域,規劃和設計三層級的社會發展指標架構。另一個面向,是公務統計、調查資料等現存統計資料的應用與整合,焦點則放在資料來源和應用地理資訊系統去建構一個「社會政策指標資料庫」(Social Policy Indicator Database, SPID)。此研究的兩面向是高度整合而且是跨領域的,希望能藉此促進社會發展未來的政策決策效能。為了建構社會發展指標,本研究的研究方法包括廣泛的文獻資料回顧、國際比較、深度訪談專家及政府官員、德菲法調查及AHP分析。根據我們提出的社會發展指標,社會福利領域的主要關心是社會需求與供給二個面向,治安與犯罪指標則強調犯罪與治安的過程和現象,教育指標著重在脈絡、輸入、過程、輸出以及教育的特殊議題。基於我們提出的社會福利、治安犯罪、教育三大領域指標架構,本計畫進一步評估現存資料的貢獻與不足之處,並提出相應的建議。另外,本計畫整合社會福利、治安與犯罪、教育指標架構,並在開放的地理資訊架構之上建立一個「社會政策指標資料庫」(Social Policy Indicator Database, SPID)原型系統。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適用對象:成人(學術性)
- 關鍵詞:社會發展,社會指標,統計資料,調查,地理資訊系統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447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人:潘婉如 聯絡電話:02-23419066-328 聯絡地址:台北市濟南路一段2-2號6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