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介紹
潮殘餘流為在近岸淺水海域因潮流的非線性本質所衍生的平均流,與近岸海域漂沙物質的長期性輸送趨勢甚具關聯性。因此,潮殘餘流相關的研究成果,不僅可有效用以評估臺灣環島海岸長期性的沖淤趨勢,更可作為政府釐訂海岸自然保育策略的參考。本研究為政府科技計畫地球環境科技群組2年(96至97年度)固定期程之任務導向型一般研究計畫。主要的研究目標在引進建置POM三維海洋環流數值模式,藉以詳細模擬計算臺灣環島海域的潮流,並與以往應用MIKE21_HD二維非線性水動力模式之模擬計算成果相互驗證比較,從而針對臺灣環島海域,計算潮殘餘流之強弱分布特性,並評估其所引致之沖淤潛勢對海岸自然長期侵蝕趨勢的影響。依據早期大比例尺的臺灣海圖,在環島水深50米以內海域,明顯可見水下大型沉積沙體。應用二維水動力模式計算之潮流逐時流場,結合輸沙模式,現階段可得半月期間之輸沙潛勢及用其特性所陳現的潮殘餘流流場。將兩者相互對照比較後,初步可證實,潮殘餘流對漂沙物質的長期輸運作用,不僅與水下大型沙體的沉積形成有關,更與臺灣環島沿岸海域的長期輸沙優勢方向與海岸的自然沖淤趨勢相吻合。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英文題名:Investigations on Tidally Residual Currents and Evaluating the Long-Tern Potential Erosion and Deposit on the West Coast of Taiwan (1/2)
- 出版品網址(線上版或試閱版):連結
- 適用對象:成人(學術性)
- 關鍵詞:潮殘餘流,海流,輸沙潛勢,海岸沖淤,臺灣海域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104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中華民國(代表機關:交通部運輸研究所)
- 取得授權資訊:本著作保留所有權利,欲利用本著作全部或部份內容者,須徵求交通部運輸研究所書面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