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介紹
本計畫工作目標在整合現有監測方法及相關資料庫,援引遙測技術及地層下陷模擬分析程式,發展地層下陷潛勢警示模式。本計畫各主要工作內容如下:一、資料蒐集整理及分析蒐集更新地層下陷監測數據至2007年底,並分析地層下陷量於空間與時間序列之變化,供資訊平台、地陷潛勢、警示系統與衛星遙測影像分析等工作參照與率定比對使用。二、運用衛星影像遙測技術建置地層下陷監測系統可行性之評估分析持續分析台北、宜蘭、桃園、台中、彰化、雲林、嘉義、台南、高雄與屏東等地區,自1995年至2000年(ERS衛星影像共62幅)及2006年至2008年(ENVISAT衛星影像共40幅)期間之地表變形分布,其結果顯示與地面水準點高程檢測所獲致地層下陷量趨勢一致,惟地面植被密度高之地區,及空中水氣含量大之雨季期間,無法獲得較為可靠之地面變形量。此外,ENVISAT在彰化縣西港國小、雲林虎尾高鐵特定區、78號與高鐵交叉段附近與嘉義布袋國小等四處人工角反射器架設前後,並無法明顯辨認其位置與訊號,因此亦無法確定角反射器的訊號品質與其穩定度可信度。另由1996年至2000年間所接收的33張雷達影像,以永久散射體雷達干涉技術(PS-InSAR)分析彰化溪湖、雲林元內陸、台南台地及永康工業區之地層下陷變化;其中以雲林內陸下陷趨勢與水準點檢測較為吻合,顯示PS-InSAR技術較能有效的反應雲林地區地層下陷點狀及面狀的資訊。三、地層下陷潛勢分析與警示模式規劃地層下陷潛勢分析工作採用Terzaghi單向度壓密理論建立適應性之地層下陷壓密量化分析模式(LSUB-1)結合參數優選模式,運用現地水文地質分層概念、地下水觀測井、地層下陷分層監測井,建置模式分析架構。本年度除改進單點之土壤壓縮參數外,亦利用模式推衍彰化與雲林地區1996年至2006年之地層下陷分布。主要係依據地下水水位實測資料與水文地質架構概況,採用空間內插模式,計算各計算分層之黏土層厚度與其對應之地下水水位變化歷線,並進一步配合優選模式,以獲取各計算分層之相關壓密參數,建立模式所需之參數資料庫,最後再以LSUB-1模式,計算彰化雲林地區因土體有效應力增加所產生之壓密量。分析結果顯示,彰化地區1992年至2006年間之累積下陷量在30公分以上之區域,涵蓋大城、芳苑、二林、竹塘、埔鹽、溪湖及埤頭等鄉鎮,其中主要下陷中心為大城鄉,而LSUB-1模式計算彰化地區1997年至2006年間之黏土層及黏土夾層之累積下陷量在30公分以上之區域,除涵蓋大城、芳苑、二林、竹塘、埔鹽、溪湖及埤頭等鄉鎮外,另於較內陸之田尾鄉形成一較大之地層下陷洩降錐。然模擬雲林地區1992年至2006年間之累積下陷量時,則無法顯示出內陸元長及土庫地區地層下陷洩降錐現象,其因在於本工作以擬合地層下陷分層監測井之實測資料,以優選相關地陷參數值,惟分層監測井之深度僅至地表下300公尺,經與水準點檢測資料比對顯示本區域應有較深層之地層下陷量,因而產生較大之模擬誤差。此外對於多指標預警評價而言,經採專家問卷分析結果,仍以地層下陷與地下水位權重為主,地質條件次之。其中風險要素之整體權重,以水準點高程檢測相對權重最大,次為地層下陷監測井分層壓縮量與粘土夾層厚度比例,及衛星遙測等。四、資料庫規劃整合及展示系統建置本項工作利用水利署已建置之水文資料庫、地層下陷監測網數據,結合本計畫所建構之地層下陷潛勢分析與警示系統,依調查方法及資料產生頻率、數量等條件,配合管理單位業務需求,開發完成資料檢索及傳輸介面;並利用相同資料庫內容,同時建構以FEWS-Taiwan為架構之資訊展示平台,以及以ARCIMS為平台之Web展示系統,以更完整地提供地層下陷防治業務單位相關檢測及模擬預警資訊綜合查詢功能。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英文題名:Land Subsidence Potential Analysis and Warning System Development (2/2)
- 適用對象:學前兒童,成人(業務參考),成人(學術性)
- 關鍵詞:地層下陷,潛勢分析,警示模式
- 附件:CD-ROM
- 頁/張/片數:390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經濟部水利署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人:葉齡云聯絡電話:0237073068聯絡地址:臺北市大安區信義路三段41-3號10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