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介紹
在今日,建築的概念已從個人最密切的家屋,向外延伸至城市、環境、國界等有形建物的聚合,並多元地指涉個人、集體精神世界的屏障,建築可以是有形的人造建物,也可以是個隱喻、一個指涉,泛指人與空間變換不拘的關係,它也凝聚了人們對美與善的無窮想望,成為藝術國度的一份子。「不設防城市」挪用自義大利導演羅伯扥˙羅塞里尼(Roberto Rossellini)於1945執導的一部義大利電影「不設防城市」(Rome, Open City),描寫羅馬於1944納粹統治下的情況。英文片名「open city」也指第二次大戰時歐洲城市如巴黎等讓敵軍長驅直入以維護城市的完整不受攻擊。影片大量呈現陰沉灰暗的羅馬大街、黯淡的教堂與破舊民居,藉由城市街道烘托這動盪不安的時代,暗喩光明與黑暗勢力間的消長與角力。從羅塞里尼眼中不設防的動盪城市出發,光明與黑暗的意象隱喻了現代化城市的演變,城市空間為人們畫下由建築構築而成的文化疆界,進而劃分中央與邊陲、新與舊、善與惡、富裕與貧窮、理想與頹傾的界線。「不設防城市」同時也可延伸指城市由於過度發展,對生態與環保的疏於設防,或指全球化的結果,城市安全的無法安全設防。
本展試圖建構一個不設防的場域,突破種種空間的界線,開放觀者的想像,透過當代藝術觀看當代城市空間與其內涵的轉變,為建築、都市以及人之間,提供對話的可能。本展橫跨建築與藝術領域,囊括十八位優秀的台灣藝術家及建築師,包括方偉文、王為河、王雅慧、朱鈞、周成樑、施工忠昊、洪天宇、胡坤榮、莊普、許哲瑜、陳伯義、陳建榮、陳順築、游本寬、黃心健、黃亞紀、劉國滄、盧明德,廣泛地從建築、繪畫、攝影、錄像、雕塑等媒材,探討藝術家對城市中人造建物的種種觀點。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英文題名:Open City: Architecture in Art
- 出版品網址(線上版或試閱版):連結
- 適用對象:成人(業務參考),成人(學術性),成人(休閒娛樂)
- 關鍵詞:建築,藝術,當代美術展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129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臺北市立美術館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人:簡正怡聯絡電話:02-2595-7656#232聯絡地址:臺北市中山北路三段18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