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介紹
文物保護學是一門古老而又年青的新興科學。悠久的萌芽階段和優秀的傳統技藝,標誌著它的古老。但文物博物館事業的發展還是在近代,大量文物急待修復保養的客觀現實,促使文物保護學快速成長,成為近代發展較快的新興科學。文物保護學其特有的研究物件和所承擔的特殊任務,有其獨立的研究範疇和概念,是其他學科所不能包括的科學體系,更是其他任何學科所不能取代的。
目次
001 主任委員序
004 主任序
008 陳國寧所長序
011作者序
第一章總論
015 章節摘要
017 一、文物的概念
022 二、文物的分類
024 三、文物材料的質變與損壞
032 四、文物保護管理科學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文物科學管理程序
039章節摘要
041 一、接收
041二、徵集
044 三、鑒定
044 四、建檔
049 五、庫藏
052 六、保護
052 七、使用
第三章文物鑒定
057 摘要
059 一、鑒定方法概述
062 二、文物材質分析技術的發展
066 三、文物材質分析中的問題
第四章現代分析技術在文物
鑒定上的應用
073 章節摘要
075 一、概述
075 二、化學分析法
076 三、儀器分析的分類
078 四、儀器分析的特點
078 五、原子光譜法
080 六、X射線分析法
083 七、紅外吸收光譜法(IR )
084 八、質譜分析法(MS)
084 九、表面分析法
088 十、無損探傷技術
089 十一、年代測定技術
第五章青銅器鑒定
091 章節摘要
093 —、概述
093 二、傳統經驗鑒定
100 三、材質分析鑒定
第六章陶瓷器鑒定
105 章節摘要
107 一、概述
108 二、傳統經驗鑒定
116 三、修復技術鑒定法
120 四、材質分析鑒定
第七章玉石器鑒定
123 章節摘要
125 一、概述
126 二、傳統經驗鑒定
130 三、修復技術鑒定
133 四、材質分析鑒定
第八章書畫鑒定
137 章節摘要
139 一、概述
139 二、傳統經驗鑒定
143 三、修復技術鑒定
144 四、材質分析鑒定
第九章文物保存環境標準
147 章節摘要
149 一、概念
149 二、博物館環境質量現狀
153 三、預防性保護的問題
159 四、制定文物保存環境標準
161 五、預防性保護的措施
第十章文物科學保養
163 章節摘要
165 一、防潮濕乾燥
168 二、防空氣污染
171 三、 防光線輻射
173 四、害蟲防治
184 五、微生物防治
第十一章文物修復技術
193 章節摘要
195 一、概念
195 二、原則
199 三、程序
200 四、工藝技法
201 五、設備工具
203 六、試劑和材料
第十二章文物複製技術
207 章節摘要
209 —、概述
211 二、複製材料
214 三、複製工藝
序言/導讀
文化資產的保存開始受到政府單位重視乃始於民國71年文化資產保存法的付諸實施,前
後已歷經20多年,但由於國內長期缺乏保存文化資產所迫切需要的科學研究與修護技術,使
得這嘉要的工作始終無法真正落實。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乃於八十六年成立「國立文化
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期望藉由成立保存專責機構,有效執行國家公權力,保存珍貴
的文化資產。十年之後,在九十六年十月,文建會整併第一處、中部辦公室、國立文化資產
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及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成立文建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亦持續以
國家級單位於南部辦公室執行專業文化資產保存科學研究與修護分析諮詢的任務。
有鑒於保存維護文化資產是一項學而時習之的百年大業,許多保存修護問題、技術及發
展會因時代環境的進步而更加精進,本處特別邀請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客座敎授、國際知名考
古出土文物及博物館藏品保存維護科學技術專家周寶中先生,將其授課講義及論文集結成「
文物科學管理」並予付梓問世。希冀這本著作能對社會大眾和文化資產專業人才提供專業領
域的知識和觀念,而更普及文化資產保存意義及維護的觀念,也能進一步提升專業修護技術,
確保台灣文化資產的永續保存。
本書分為總論、文物科學管理程序、文物鑒定、現代分析技術在文物鑒定上的應用、青
銅器鑒定、陶瓷器鑒定、玉石器鑒定、書畫鑒定、文物保存環境標準、文物科學保養、文物
修復技術及文物複製技術等,共計十二章,針對文物科學管理的原則以及文物的鑒定方法詳
加探討。周寶中先生在書中將文物的保護學視為文物醫學,而文物保存修護的專業人員、文
物保護實驗室和修護室則為文物的醫生與醫院,針對文物進行材質分析檢測、質變機理探討、
以及修復等系列技術措施,便如同醫院體檢、診斷與治療的流程一般,如此使文物得以康復
,便是文物醫學的基礎。書中更提出,文物科學管理的觀念應以預防為主,以創造最佳保存
環境,科學地保養文物,而文物的修復則需針對個別文物特點對症下藥,並結合傳統工藝和
"現代科技來進行。
文物的保存修護是極度專業性的工作,需了解及遵守文物保存維護準則,
從實驗室環境、溫濕度控制、持拿技巧、取樣原則、檢測技術、包裝運送等,一一依照規範
進行,方可確保文物的安全,隨著本書的問世,希望能提供保存修護從業人專業的參考準則。
身為國家級的保存修復專責單位,本處以往在古蹟、古物、遺址等多年實務經驗所進行
的研發及修護工作,已相當程度落實了保存工作,減少學校或研究單位以敎學或是學術研究
為主的侷限,以及人員流動成果無法累積的問題。目前亦唯有本處能以國家級「非營利」角
色所提供的諮詢與協助,能讓國內各公私立各界獲得強力的支援及後盾。未來,本處亦將持
續推動台灣文化資產的保存科學工作,並加強國際及兩岸的文化交流合作,繼續成為國內保
存科學重鎮,推動保存科學及修護技術研發,建立全民保存共識,以及提升保存水準與國際
接軌,共同保護屬於地球村的世界文化資產。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 主任 王壽來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英文題名:Scientific Management for Artifacts
- 適用對象:成人(學術性)
- 關鍵詞:文物修復,科學管理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200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人:盧筱萱聯絡電話:04-22295848聯絡地址:台中市復興路三段36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