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找的好書在這裡!
累計出版品總數量:114,751
:::
高屏溪下游段人工濕地生態及水質後續監測計畫(2/2)

高屏溪下游段人工濕地生態及水質後續監測計畫(2/2)


書籍介紹

本計畫係針對高屏溪下游段左、右兩岸之人工濕地,進行水質改善持續監測,探討濕地中底泥與水質關係;調查地下水文變化情形及生態多樣性物種分佈。並於水質、底泥、生物中三方面探討重金屬污染情形,並延續環境荷爾蒙物質監測。
2009年水質分析中,由於88水災衝擊影響左、右岸研究區域濕地,導致整體濕地之研究受到中斷,而人工濕地未受創前之水質淨化分析採樣共執行2次。左岸在污染物的削減方面,SS、TCOD、BOD5有不錯之效果,去除率分別為91%、59%、77%。對於NH3-N的去除效果也非常顯著,高達97%,由於FWS#1~2中佈滿大量的水生植物,因此可藉由水生植物及微生物的代謝、吸收來降低NH3-N值。陸域地面水體分類部分,進流NH3-N偏高,屬於丁類水體,出流水因溶氧未達丙類水體4.5mg/L以上,因此僅符合丁類水體。RPI方面,水質淨化之效果較為明顯,武洛溪水質屬於中度污染,而經由人工濕地將污染物削減後,出流水可改善至符合輕度污染。
右岸濕地水質監測分析中,A區SS去除效果較不明顯外,B區去除效果就很明顯,達72%。BOD5部分,A區的去除率高達62%,B區48%,顯示微生物的有效分解作用使得最後之放流水BOD5已降至3mg/L左右。COD部分兩區的去除率約在43-29%之間。氨氮方面, B區(91%)有比A區(0%)高的去除率,不過最後匯流之後水中氨氮仍高達1 mg/L左右,屬於中度污染的水體。磷的部份由於現場植生茂密,植物生長對磷的有效攝取,因此去除效果明顯,A區去除率有58%,B區更高達73%。E-Coli部份由於南部陽光充足,紫外光有一定之殺菌效果,所以A區有91%以上之去除率,而B區去除率也有50%。
總結調查成果得知,左右岸濕地在陸域土壤部分,並未受到營養鹽或重金屬的污染,不過在底泥部分已發現Cr, Cu, Zn與As等元素之濃度疑有偏高現象,且這四種元素彼此間都有極高度的相關性(p<0.01 or <0.001),因此推測它們的污染來源有其共通性。不過,濕地歷經88水災後所堆積的底泥,其重金屬濃度並不高,且有低於原人工濕地之現象,因此可做為濕地復舊之參考。
針對2008/4~2009/8量測左、右岸濕地地下水位發現,左岸濕地之地下水位高於右岸濕地。左岸濕地地下水位介於15.0m~18.5m之間;右岸濕地下水位介於9.2m~16.6m之間。從左、右兩岸濕地地下水位變化得知,豐枯水期對於淺層地下水為最大影響。
並透過2006、2008與2009年等水位線變化分析,得知2008年濕地豐枯期地下水位變化差異最大,左岸部分相差約為1.1m,右岸則相差約為2.2m。探討高屏溪河川與濕地地下水文,分析發現左岸濕地鄰近之河段呈現地下水補注河川而形成得水河川;右岸濕地鄰近之河段呈現地下水補注河川而形成失水河川。左右岸濕地模擬結果,水平衡分析部分,抽水量約有86萬噸/年,在自然降雨補注約有139萬噸/年補注入地下含水層;河川補注地下水約2.6萬噸/年,而地下水補注河川6.7萬噸/年。
本計畫在水域生態調查方面2009年左右岸濕地魚類共記錄4目6科8種,841隻次,其中有5種為外來種,數量佔總捕獲之81%,調查結果以慈鯛科的尼羅口孵魚、鱵科的當氏異鰭鱵、鬥魚科的三星鬥魚及花鱂科的大肚魚為主要優勢種,其中花鱂科的大肚魚於2009年數量較2008年大幅增加。
2009年調查浮游藻類共記錄綠藻類30屬、藍綠藻類15屬、矽藻類9屬、裸藻類3屬及黃藻類1屬。附著藻類則記錄13屬39種,以腐水度指數(SI)來評估左右岸濕地水質,評估結果介於α-中腐水水質至污染嚴重之強腐水質。
2009年水棲昆蟲共記錄5目9科14種,其中包括鞘翅目牙蟲科的Hydrophilidae spp.、雙翅目紋科的Mansonia uniformis、蜉蝣目田鼊科的Sphaerodema rustica及紅娘華科的Laccotrephes japonensis等4種水棲昆蟲於前3年度均無記錄。利用Hilsenhoff科級指數來評估濕地水質介於普通至極差等級。
2008年濕地魚體重金屬檢測方面,從分析結果得知25隻魚體中並無發現鎘、砷、汞及鉛等重金屬,而魚體蓄積之重金屬主要為鉻、銅、鋅及鎳。其中Cr的濃度介於4.25~6.38 mg/Kg,Cu的濃度介於0.5~2.50 mg/Kg,Zn的濃度介於1.00~20.00 mg/Kg及Ni的濃度介於0.63~2.13 mg/Kg,其中又以Zn的檢出率(100%)及濃度最高,此趨勢與底泥樣品中重金屬也以鋅為最高相同。2009年所分析的33隻魚體當中,鎘、鉻、鎳、鉛、砷及汞等重金屬之檢測濃度皆2009年調查水生植物共記錄有維管束植物98科198屬240種,其中有4種蕨類植物,168種雙子葉植物及68種單子葉植物。依其屬性區分,其中2種特有種,非特有之原生種129種,歸化種59種,栽培種50種;若以形態區分,喬木46種,灌木32種,藤本20種,草本142種,原生種(特有種+非特有之原生種)比例約佔計劃區植被的54.58%。
2009年調查結果顯示左岸濕地環境荷爾蒙物質中的NP1EO濃度介於<0.0125~0.073 μg/L、NP2EO濃度介於<0.01~0.263 μg/L、OP濃度介於0.061~0.417 μg/L及NP濃度均小於偵測極限。左岸濕地NP1EO、NP2EO及OP的檢出率分別為71.4、71.4及100%,其中以OP之檢出率為100%最高。比較各測站烷基酚化合物濃度發現,NP1EO依濕地系統由進至出流不同單元有逐漸衰減趨勢,但NP2EO及OP等化合物的濃度並未隨濕地處理系統有明顯的降解。右岸濕地各測站環境荷爾蒙物質檢測結果發現NP1EO濃度介於<0.0125~0.800 μg/L、 NP2EO 濃度介於<0.01~0.737 μg/L、NP濃度介於<0.01~0.047 μg/L及OP濃度介於0.055~0.306 μg/L,其NP1EO、NP2EO、NP及OP的檢出率分別為73.3、60.0、20.0及100%,其中以OP之檢出率為100%最高而NP之檢出率則最低。比較各測站烷基酚化合物濃度發現,NP1EO及NP2EO濃度會隨著濕地系統呈現逐漸衰減趨勢;而NP及OP之去除率較不明顯。

目次

摘 要IAbstructV目 錄IX圖目錄XI表目錄XIX壹、前言1-11.1計畫緣起與目的1-11.2工作項目與內容1-21.3工作進度1-31.4工作成果1-31.5工作人力配置1-4貳、工作區域概述2-1參、工作執行方法3-13.1基本資料蒐集分析3-13.2水質分析監測3-13.3底泥調查分析3-103.4人工濕地地下水文模式建立3-113.5情勢調查3-133.6環境荷爾蒙物質監測3-243.7總報告3-25肆、工作執行成果4-14.1基本資料蒐集分析4-14.2水質分析監測4-84.3底泥調查分析4-194.4人工濕地地下水文模式建立4-254.5情勢調查4-714.6環境荷爾蒙物質監測4-152伍、88水災後續監測討論5-15.1濕地概況5-15.2水質分析監測5-25.3底泥調查分析5-55.4情勢調查5-135.5環境荷爾蒙物質監測5-77陸、結論與建議6-16.1結論6-16.2建議6-5參考文獻參-1附錄一 本計畫研究調查點位圖附錄二 本計畫各項目檢測報告附錄三 報告審查意見與回覆附錄四 模式率定水位及回歸表附錄五 模式率定結果附錄六 魚類調查名錄附錄七 藻類名錄附錄八 水棲昆蟲名錄附錄九 水生植物名錄圖目錄圖1.5-1工作團隊組織圖1-4圖2-1左岸人工濕地配置圖2-1圖2-2右岸人工濕地配置圖2-2圖4.1-1高屏溪RPI值變化趨勢(高屏大橋站2005~2009)4-4圖4.1-2武洛溪RPI值變化趨勢(九如橋站2005~2009)4-5圖4.2-1左岸98/6/15停止進水情形4-8圖4.2-2 左岸98/6/15礫石槽除草情形4-8圖4.2-3 88水災右岸受損情形4-9圖4.2-4 88水災左岸受損情形4-9圖4.2-5 88水災後左岸現勘情形4-9圖4.2-6 88水災後右岸現勘情形4-9圖4.2-7 98年度左岸採樣情形4-9圖4.2-8 98年度右岸採樣情形4-9圖4.2-9 現場水質檢測4-9圖4.2-10實驗室水質分析4-9圖4.3-1底泥採樣器-抓斗4-19圖4.3-2以抓斗進行底泥採樣4-19圖4.3-3現場底泥採樣4-19圖4.3-4底泥樣品收集4-19圖4.4.1-1左岸濕地地下水位變化圖4-26圖4.4.1-2左岸濕地監測井位置圖4-26圖4.4.1-3左岸濕地地下水位變化圖4-27圖4.4.1-4右岸濕地地下水位變化圖4-27圖4.4.1-5左岸濕地下水等水位圖(2006/09)4-28圖4.4.1-6左岸濕地下水等水位圖(2006/12)4-28圖4.4.1-7右岸濕地下水等水位圖(2006/09)4-28圖4.4.1-8右岸濕地下水等水位圖(2006/12)4-28圖4.4.1-9左岸濕地地下水等水位圖(2008/04)4-29圖4.4.1-10左岸濕地地下水等水位圖(2008/08)4-29圖4.4.1-11右岸濕地地下水等水位圖(2008/04)4-29圖4.4.1-12右岸濕地地下水等水位圖(2008/08)4-29圖4.4.1-13左岸濕地地下水等水位圖(2009/04)4-30圖4.4.1-14左岸濕地地下水等水位圖(2009/07)4-30圖4.4.1-15右岸濕地地下水等水位圖(2009/04)4-30圖4.4.1-16右岸濕地地下水等水位圖(2009/07)4-30圖4.4.2-1屏東平原地下水觀測井位置圖4-34圖4.4.2-2屏東平原水文地質概念模式圖4-34圖4.4.2-3模擬區域之網格劃分與邊界條件示意圖4-36圖4.4.4-1模擬區域之網格劃分與邊界條件示意圖4-59圖4.4.3-2高屏溪河道縱斷面示意圖4-61圖4.4.3-3高屏溪左、右岸人工濕地斷面位置示意圖4-62圖4.4.3-4左岸濕地1號井與高屏溪水位關係示意圖4-63圖4.4.3-5左岸濕地2號井與高屏溪水位關係示意圖4-64圖4.4.3-6左岸濕地4號井與高屏溪水位關係示意圖4-65圖4.4.3-7左岸濕地5號井與高屏溪水位關係示意圖4-66圖4.4.3-8右岸濕地4號井與高屏溪水位關係示意圖4-67圖4.4.3-9右岸濕地6號井與高屏溪水位關係示意圖4-68圖4.4.3-10右岸濕地8號井與高屏溪水位關係示意圖4-69圖4.4.3-11高屏溪與兩岸濕地地表/地下水關係示意圖4-70圖4.5.1-1左岸濕地A池測站棲地環境照(2009.07)4-71圖4.5.1-2左岸濕地B池測站棲地環境照(2009.07)4-72圖4.5.1-3左岸濕地C池測站棲地環境照(2009.07)4-72圖4.5.1-4左岸濕地D池測站棲地環境照(2009.07)4-73圖4.5.1-5左岸濕地E池測站棲地環境照(2009.07)4-73圖4.5.1-6左岸濕地F池測站棲地環境照(2009.07)4-74圖4.5.1-7右岸濕地A1測站棲地環境照(2009.07)4-74圖4.5.1-8右岸濕地A1測站有大量魚體暴斃(2009.07)4-75圖4.5.1-9右岸濕地A2測站棲地環境照(2009.07)4-75圖4.5.1-10右岸濕地A3測站棲地環境照(2009.07)4-76圖4.5.1-11右岸濕地A4測站棲地環境照(2009.07)4-76圖4.5.1-12右岸濕地A5測站棲地環境照(2009.07)4-77圖4.5.1-13右岸濕地A6測站棲地環境照(2009.07)4-77圖4.5.1-14右岸濕地B1測站棲地環境照(2009.07)4-78圖4.5.1-15右岸濕地B2測站棲地環境照(2009.07)4-78圖4.5.1-16右岸濕地B3測站棲地環境照(2009.07)4-79圖4.5.1-17右岸濕地B4測站棲地環境照(2009.07)4-79圖4.5.1-18右岸濕地B5測站棲地環境照(2009.07)4-80圖4.5.1-19右岸濕地B6測站棲地環境照(2009.07)4-80圖4.5.1-20右岸濕地B7測站棲地環境照(2009.07)4-81圖4.5.3-1左岸濕地樣站與藻屬數目散佈圖4-91圖4.5.3-2右岸濕地A區樣站與單細胞矽藻相對豐度4-96圖4.5.3-3右岸濕地A區樣站與單細胞藍綠藻相對豐度4-96圖4.5.3-4右岸濕地B區樣站與綠藻相對豐度4-103圖4.5.4-1左岸濕地水棲昆蟲物種百分比分佈圖4-115圖4.5.4-2左岸濕地之水棲昆蟲總個體數量變化圖4-118圖4.5.4-3左岸濕地之水棲昆蟲種類數變化圖4-119圖4.5.4-4左岸濕地之水棲昆蟲優勢種百分比變化圖4-119圖4.5.4-5左岸濕地之水棲昆蟲Shannon-Wiener歧異度指數變化圖4-120圖4.5.4-6左岸濕地之水棲昆蟲均勻度指數變化圖4-120圖4.5.4-7左岸濕地之水棲昆蟲Hilsenhoff科級指數變化圖4-121圖4.5.4-8右岸濕地之水棲昆蟲物種數量分佈圖4-122圖4.5.4-9右岸濕地A池之水棲昆蟲物種數量分佈圖4-123圖4.5.4-10右岸濕地B池之水棲昆蟲物種數量分佈圖4-124圖4.5.4-11右岸濕地之水棲昆蟲總個體數變化圖4-127圖4.5.4-12右岸濕地之水棲昆蟲種類數變化圖4-127圖4.5.4-13右岸濕地之水棲昆蟲優勢種百分比變化圖4-128圖4.5.4-14右岸濕地之水棲昆蟲Shannon-Wiener歧異度指數變化圖4-128圖4.5.4-15右岸濕地之水棲昆蟲均勻度指數變化圖4-129圖4.5.4-16右岸濕地之水棲昆蟲Hilsenhoff科級指數變化圖4-129圖4.5.5-1左岸植物樣區位置圖4-134圖4.5.5-2右岸植物樣區位置圖4-135圖4.5.5-3 2009年7月右岸濕地大安水蓑衣族群分布圖4-137圖4.5.5-4 2009年7月左岸濕地土沈香栽植數量及分布圖4-138圖4.6-1左岸濕地各測站NP1EO濃度變化圖4-153圖4.6-2左岸濕地各測站NP2EO濃度變化圖4-153圖4.6-3左岸濕地各測站OP濃度變化圖4-154圖4.6-4右岸濕地各測站NP1EO濃度變化圖4-154圖4.6-5右岸濕地各測站NP2EO濃度變化圖4-154圖4.6-6右岸濕地各測站NP濃度變化圖4-155圖4.6-7右岸濕地各測站OP濃度變化圖4-155圖5.1-1左岸武洛溪堤岸5-1圖5.1-2左岸武洛溪溢堤(2009.8.10)5-1圖5.1-3左岸武洛溪抽水站5-1圖5.1-4左岸武洛抽水站損毀(2009.8.10)5-1圖5.1-5右岸濕地一隅5-1圖5.1-6右岸濕地漂流木(2009.8.10)5-1圖5.1-7右岸濕地B區進水處5-2圖5.1-8右岸濕地B區進水處淤沙(2009.8.10)5-2圖5.2-1左岸進水口採樣情形5-2圖5.2-2竹寮溪溝採樣情形5-2圖5.2-3永豐餘排水採樣情形5-2圖5.2-4 A、B系統匯流處採樣情形5-2圖5.3-1 88水災後左岸濕地底泥採樣點5-5圖5.3-2 88水災後右岸濕地底泥採樣點5-6圖5.4.1-1右岸濕地A系統測站棲地環境照(2009. 10.18)5-14圖5.4.1-2右岸濕地A系統測站有漂流木環繞(2009.10.18)5-14圖5.4.1-3右岸濕地A系統測站棲地環境照(2009.10.29)5-14圖5.4.1-4右岸濕地A系統測站棲地環境照(2009. 10.29)5-14圖5.4.1-5右岸濕地A系統測站棲地環境照(2009.11.06)5-15圖5.4.1-6右岸濕地A系統測站棲地環境照(2009.11.06)5-15圖5.4.1-7右岸濕地A系統測站棲地環境照(2009.11.18)5-15圖5.4.1-8右岸濕地A系統測站棲地環境照(2009.11.18)5-15圖5.4.1-9右岸濕地A系統測站棲地環境照(2009. 11.26)5-16圖5.4.1-10右岸濕地A系統測站棲地環境照(2009. 11.26)5-16圖5.4.1-11右岸濕地A系統測站棲地環境照(2009.12.05)5-16圖5.4.1-12右岸濕地A系統測站棲地環境照(2009.12.05)5-16圖5.4.1-13右岸濕地A系統測站棲地環境照(2009. 12.11)5-17圖5.4.1-14右岸濕地A系統測站棲地環境照(2009.12.11)5-17圖5.4.1-15右岸濕地A系統測站棲地環境照(2009.12.20)5-17圖5.4.1-16右岸濕地A系統測站棲地環境照(2009.12.20)5-17圖5.4.1-17右岸濕地B系統測站棲地環境照(2009.10.18)5-18圖5.4.1-18右岸濕地B系統測站棲地環境照(2009.10.18)5-18圖5.4.1-19右岸濕地B系統測站棲地環境照(2009.10.29)5-19圖5.4.1-20右岸濕地B系統測站棲地環境照(2009.10.29)5-19圖5.4.1-21 右岸濕地B系統測站棲地環境照(2009.11.06)5-19圖5.4.1-22右岸濕地B系統測站棲地環境照(2009.11.06)5-19圖5.4.1-23右岸濕地B系統測站棲地環境照(2009.11.18)5-19圖5.4.1-24右岸濕地B系統測站棲地環境照(2009. 11.18)5-20圖5.4.1-25右岸濕地B系統測站棲地環境照(2009. 11.26)5-20圖5.4.1-26右岸濕地B系統測站棲地環境照(2009.11.26)5-20圖5.4.1-27右岸濕地B系統測站棲地環境照(2009.12.05)5-20圖5.4.1-28右岸濕地B系統測站棲地環境照(2009.12.05)5-20圖5.4.1-29右岸濕地B系統測站棲地環境照(2009.12.11)5-21圖5.4.1-30右岸濕地B系統測站棲地環境照(2009.12.11)5-21圖5.4.1-31右岸濕地B系統測站棲地環境照(2009.12.20)5-21圖5.4.1-32右岸濕地B系統測站棲地環境照(2009.12.20)5-21圖5.4.1-33 右岸濕地AB系統匯流測站棲地環境照(2009.10.18)5-22圖5.4.1-34右岸濕地A、B系統匯流測站棲地環境照(2009.10.18)5-22圖5.4.1-35右岸濕地A、B系統匯流測站棲地環境照(2009.10.29)5-22圖5.4.1-36右岸濕地A、B系統匯流測站棲地環境照(2009.10.29)5-23圖5.4.1-37右岸濕地A、B系統匯流測站棲地環境照(2009. 11.06)5-23圖5.4.1-38右岸濕地A、B系統匯流測站棲地環境照(2009. 11.06)5-23圖5.4.1-39右岸濕地A、B系統匯流測站棲地環境照(2009. 11.18)5-23圖5.4.1-40右岸濕地A、B系統匯流測站棲地環境照(2009.11.18)5-24圖5.4.1-41右岸濕地A、B系統匯流測站棲地環境照(2009. 11.26)5-24圖5.4.1-42 右岸濕地A、B系統匯流測站棲地環境照(2009.11.26)5-24圖5.4.1-43 右岸濕地A、B系統匯流測站棲地環境照(2009.12.05)5-24圖5.4.1-44 右岸濕地A、B系統匯流測站棲地環境照(2009. 12.11)5-24圖5.4.1-45右岸濕地A、B系統匯流測站棲地環境照(2009. 12.20)5-25圖5.4.1-46右岸濕地A、B系統匯流測站棲地環境照(2009.12.20)5-25圖5.4.2-1 右岸濕地魚類物種照片5-27圖5.4.2-2右岸濕地A系統測站之魚類相對累積數量百分比5-28圖5.4.2-3右岸濕地B系統測站之魚類相對累積數量百分比5-29圖5.4.2-4右岸濕地AB系統匯流測站之魚類相對累積數量百分比5-30圖5.4.4-1 不同測站水棲昆蟲分布圖5-61圖5.4.4-2濕地各樣站水棲昆蟲之總個體數分佈趨勢圖5-62圖5.4.4-3濕地各樣站水棲昆蟲之優勢種比例分佈趨勢圖5-62圖5.4.4-4濕地各樣站水棲昆蟲之種類數分佈趨勢圖5-63圖5.4.4-5濕地各樣站水棲昆蟲之Hilsenhoff科級指數分佈趨勢圖5-63圖5.4.4-6濕地各樣站水棲昆蟲之均勻度指數分佈趨勢圖5-64圖5.4.4-7濕地各樣站水棲昆蟲之Shannon-Wiener歧異度分佈趨勢圖5-64圖5.5-1 濕地NP檢測濃度變化圖5-78圖5.5-2 濕地OP檢測濃度變化圖5-78圖5.5-3 濕地NP1EO檢測濃度變化圖5-79圖5.5-4 濕地NP2EO檢測濃度變化圖5-79表目錄表3.2-1人工濕地污染物之去除機制及評估之指標參數3-2表3.2-2評估人工濕地水質處理效果之指標參數3-4表3.2-3水質分析方法3-5表3.5-1濕地指標生物的評估強度與限制3-15表3.5-1濕地指標生物的評估強度與限制(續)3-16表3.5-2指標值相對應之水質評估等級3-21表4.1-1高屏溪歷年月平均流量統計表4-2表4.1-2高屏溪歷年月平均流量統計表4-3表4.1-3左岸濕地每日進水量表(2009.5月及6月)4-6表4.1-4右岸濕地進水量4-7表4.2.1-1 2009年左岸濕地現場水質分析結果彙整4-12表4.2.1-2 2009年左岸濕地實驗室水質分析結果彙整(1/2)4-12表4.2.1-3 2009年左岸濕地實驗室水質分析結果彙整(2/2)4-12表4.2.1-4 2009年左岸濕地底泥分析結果彙整4-13表4.2.1-5 2009年左岸濕地指標參數4-13表4.2.1-6 2009年左岸濕地部分結果彙整4-13表4.2.1-7 左岸濕地進出流水質RPI指數彙整4-13表4.2.2-1 2009年右岸濕地現場水質分析結果彙整4-16表4.2.2-2 2009年右岸濕地實驗室水質分析結果彙整(1/2)4-16表4.2.2-3 2009年右岸濕地實驗室水質分析結果彙整(2/2)4-16表4.2.2-4 2009年右岸濕地部分結果彙整(1/2)4-17表4.2.2-5 2009年右岸濕地部分結果彙整(2/2)4-17表4.2.2-6 2009年右岸濕地底泥分析結果彙整4-18表4.2.2-7 2009年右岸濕地指標參數4-18表4.2.2-8右岸濕地A區進出流水質RPI指數彙整4-18表4.2.2-9右岸濕地B區進出流水質RPI指數彙整4-18表4.3-1 底泥所採樣品之現場pH值4-20表4.3-2底泥所採樣品之現場ORP值4-20表4.3-3右岸底泥採樣品之重金屬分析(2009.6.15)4-21表4.3-4右岸底泥採樣品之重金屬分析(2009.7.7)4-21表4.3-5左岸底泥採樣品之重金屬分析(2009.7.7)4-22表4.3-6左岸底泥採樣品之重金屬分析(2009.7.21)4-22表4.3-7環保署土壤污染管制標準4-22表4.3-8 8種重金屬統計資料4-23表4.3-9重金屬濃度與pH及ORP之相關係數矩陣4-24表4.4.2-1屏東平原含水層特性分區分佈4-32表4.4.2-2研究區域各水文地質厚度劃分圖4-35表4.4.2-3 2005年12月至2006年12月第一含水層之地下水位4-37表4.4.2-4 2005年12月至2006年12月第二含水層之地下水位4-39表4.4.2-5 2005年12月至2006年12月第三含水層之地下水位4-41表4.4.2-6屏東平原各鄉鎮入滲表4-46表4.4.2-7 2006年屏東平原地區平均月降雨觀測記錄表4-47表4.4.2-8 2006年月蒸發量4-49表4.4.2-9屏東平原地區各行政區抽水分層比率表4-50表4.4.2-10屏東平原地區水文地質參數一覽表4-53表4.4.2-11 2006年水平衡分析表4-58表4.4.3-1 2006年濕地水平衡分析表4-70表4.5.2-1左岸濕地各測站魚類調查結果4-82表4.5.2-2右岸濕地各測站魚類調查結果4-83表4.5.2-3右岸濕地2009年7月份魚體重金屬檢測結果4-85表4.5.2-4左岸濕地2009年7月份魚體重金屬檢測結果4-86表4.5.2-5右岸濕地2008年6月份魚體重金屬檢測結果4-87表4.5.2-6左岸濕地2008年11月份魚體重金屬檢測結果4-88表4.5.2-7右岸 濕地2008年11月份魚體重金屬檢測結果4-89表4.5.3-1左岸濕地各樣站浮游藻屬種類與相對豐度(%)(1/2)4-92表4.5.3-1左岸濕地各樣站浮游藻屬種類與相對豐度(%)(2/2)4-93表4.5.3-2右岸濕地A區各樣站浮游藻屬種類與相對豐度(%)(1/2)4-97表4.5.3-2右岸濕地A區各樣站浮游藻屬種類與相對豐度(%)(2/2)4-98表4.5.3-3濕地B區各樣站浮游藻屬種類與相對豐度(%)(1/2)4-101表4.5.3-3右岸濕地B區各樣站浮游藻屬種類與相對豐度(%) (2/2)4-102表4.5.3-4左岸濕地各樣站附著藻藻種、相對豐度及生物指數4-107表4.5.3-5右岸濕地A區各樣站附著藻藻種、相對豐度及生物指數4-110表4.5.3-6右岸濕地B區各樣站附著藻藻種、相對豐度及生物指數4-113表4.5.4-1左岸濕地2009年7月水棲昆蟲物種數量分佈表4-130表4.5.4-2左岸濕地2009年7月水棲昆蟲相關參數摘要表4-131表4.5.4-3右岸濕地 2009年7月水棲昆蟲物種數量分佈表4-132表4.5.4-4右岸濕地2009年7月水棲昆蟲相關參數摘要表4-133表4.5.5-1維管束植物種類和屬性統計表4-136表4.5.5-2人工濕地特稀有植物--大安水蓑衣4-137表4.5.5-3人工濕地特稀有植物—土沈香4-138表4.5.5-4 2009年7月左岸濕地樣區植物種類組成及重要值(IV)表(1/2)4-141表4.5.5-4 2009年7月左岸濕地樣區植物種類組成及重要值(IV)表(2/2)4-142表4.5.5-5 2009年7月右岸濕地樣區植物種類組成及重要值(IV)表(1/4)4-143表4.5.5-5 2009年7月右岸濕地樣區植物種類組成及重要值(IV)表(2/4)4-144表4.5.5-5 2009年7月右岸濕地樣區植物種類組成及重要值(IV)表(3/4)4-145表4.5.5-5 2009年7月右岸濕地樣區植物種類組成及重要值(IV)表(4/4)4-146表4.5.5-6左岸濕地樣區草本植物物種歧異度分析(2009.07)(1/2)4-147表4.5.5-6左岸濕地樣區草本植物物種歧異度分析(2009.07)(2/2)4-148表4.5.5-7右岸濕地樣區草本植物物種歧異度分析(2009.07)(1/4)4-148表4.5.5-7右岸濕地樣區草本植物物種歧異度分析(2009.07)(2/4)4-149表4.5.5-7右岸濕地樣區草本植物物種歧異度分析(2009.07)(3/4)4-150表4.5.5-7右岸濕地樣區草本植物物種歧異度分析(2009.07)(4/4)4-151表5.2-1 88水災後續監測彙整5-4表5.2-2 88水災後續監測彙整實驗室水質分析結果彙整(1/2)5-4表5.2-2 88水災後續監測彙整實驗室水質分析結果彙整(2/2)5-4表5.3-1 88水災過後底泥採樣點座標5-5表5.3-2 2009年10月右岸底泥pH、ORP及重金屬濃度5-7表5.3-3 2009年10月左岸底泥pH、ORP及重金屬濃度5-8表5.3-4 2009年11月右岸底泥pH、ORP及重金屬濃度5-9表5.3-5 2009年11月左岸底泥pH、ORP及重金屬濃度5-10表5.3-6 2009年12月右岸底泥pH、ORP及重金屬濃度5-11表5.3-7 2009年12月左岸底泥pH、ORP及重金屬濃度5-12表5.4-1各測站之二度分帶坐標值5-13表5.4.2-1右岸濕地A系統測站魚類調查結果5-28表5.4.2-2右岸濕地B系統測站魚類調查結果5-29表5.4.2-3右岸濕地AB系統匯流魚類調查結果5-30表5.4.2-4右岸濕地2009年10~12月份魚體重金屬檢測結果5-31表5.4.3-1濕地A原水樣站浮游藻屬種類與相對豐度(%)(1/2)5-38表5.4.3-1濕地A原水樣站浮游藻屬種類與相對豐度(%)(2/2)5-39表5.4.3-2濕地B原水樣站浮游藻屬種類與相對豐度(%)(1/2)5-40表5.4.3-2濕地B原水樣站浮游藻屬種類與相對豐度(%)(2/2)5-41表5.4.3-3濕地匯流處樣站浮游藻屬種類與相對豐度(%)(1/2)5-42表5.4.3-3濕地匯流處樣站浮游藻屬種類與相對豐度(%)(2/2)5-43表5.4.3-4濕地A原水測站附著藻(矽藻)藻種、相對豐度(%)及生物指數5-52表5.4.3-5濕地B原水測站附著藻(矽藻)藻種、相對豐度(%)及生物指數5-53表5.4.3-6 濕地匯流處測站附著藻(矽藻)藻種、相對豐度(%)及生物指數5-54表5.4.4-1濕A系統原水測站水棲昆蟲分佈及相關參數表5-65表5.4.4-2濕地B系統原水測站水棲昆蟲分佈及相關參數表5-66表5.4.4-3濕地AB系統匯流測站水棲昆蟲分佈及相關參數表5-67表5.4.5-1右岸濕地維管束植物種類和屬性統計表5-69表5.4.5-2右岸濕地A原測站各次調查植物種類組成及重要值(IV)5-71表5.4.5-3右岸濕地B原測站各次調查植物種類組成及重要值(IV)5-72表5.4.5-4右岸濕地AB匯流口各次調查植物種類組成及重要值(IV)表5-73表5.4.5-5右岸濕地全區各次調查植物種類組成及重要值(IV)表(1/2)5-74表5.4.5-5右岸濕地全區各次調查植物種類組成及重要值(IV)表(2/2)5-75表5.4.5-6右岸濕地取樣點位各次調查植物物種歧異度分析結果5-76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英文題名:The Monitoring Plan of Ecology and Water Quality on Constructed Wetland along the Downstream of Kaoping River (2/2)
  • 適用對象:成人(學術性)
  • 關鍵詞:人工濕地,水質,底泥,地下水文,生態,環境荷爾蒙
  • 附件:CD-ROM
  • 頁/張/片數:460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經濟部水利署第七河川局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人:張君宇聯絡電話:08-7745563聯絡地址:900屏東市建國路29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