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介紹
本計畫是「曾文水庫集水區保育治理工程泥砂減量成效評估」的第三年計畫,本年度的主要工作項目包括:基本資料蒐集、試驗地點現地調查測量、監測系統建置維護、流量及含砂量監測、水庫集水區之土砂產量檢討評析、綜合檢討治理成效及評估泥砂減量。計畫執行期間,除蒐集相關研究調查報告外,並完成33公頃崩塌地及30組橫斷面測量、15處河床質採樣分析,在既設水文站增設儀器設備,完成未來土砂生產之模擬計算,並評估集水區治理的成效。以下即歸納說明各工作項目之內容及執行成果。
(一)基本資料蒐集
蒐集國內、外泥砂減量及保育治理工程的研究及調查報告。歸納蒐集的資料,在坡面施作保育工程或植生覆蓋有助於減少沖蝕的土砂量。而泥砂減量成效則以整治率或土砂抑制率作為評估指標。
(二)試驗地點現地調查測量
本年度汛期後於沙力基溪,長谷川溪、伊斯基安那溪及中坑溪進行調查測量,斷面測量以及河床質採樣分析的點位都與98年度選定的位置相同。
比較 99 年度及98 年度之崩塌地測量結果,沙力基溪下游測崩塌地之平均沖蝕深度約0.4 公尺,長谷川溪兩處崩塌地之平均沖蝕深度分別為0.67 公尺及0.4 公尺。本(99)年度河段斷面測量結果顯示沒有明顯的沖淤變化,主要是颱風事件對集水區的影響相較之下較小。河床質採樣分析結果亦沒有明顯的變化。
(三)監測系統建置維護
既有的水文站除了進行例行維護外,並於大埔防砂壩及仁祿橋各設置1 組雨量筒及1 組GSM 簡訊數據機。
(四)流量及含砂量監測
在集水區設置監測系統的目的是要取得颱風豪雨事件時取得高流量及含砂量的資料。本(99)年度颱風事件期間集水區的降雨量相對較小,以致沒有高流量及含砂量資料。
(五)水庫集水區之土砂產量檢討評析
本計畫採用土砂管理模式整合現地調查成果,評估土砂生產量。長谷川溪、伊斯基安那溪、塔乃庫溪、草蘭溪及沙力基溪為可能的主要土砂來源。
(六)綜合檢討治理成效及評估泥砂減量
在地文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降雨是造成土砂生產量及水庫淤積量增加的主要因素。以往道路邊坡之坡腳保護工、擋土工及坡面植生等,以及河道兩側之護岸,對於防止沖刷、滑動之土砂進入河道,進而減少淤
積土砂量有一定的成效。
試驗子集水區沙力基溪及伊斯基安那溪內治理工程少,崩塌率變化較大,並有增大的趨勢。而與沙力基溪對照支流子集水區長谷川溪,治理工程較多,河道斷面及崩塌率變化較小。
本計畫已完成基本資料的蒐集整合,可應用建置的土砂管理模式,配合曾文水庫及其集水區保育治理計畫之執行,長期觀測各支流土砂收支的變化,評估泥砂減量的成效,做為計畫管理的參考依據。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出版品網址(線上版或試閱版):連結
- 適用對象:成人(學術性)
- 關鍵詞:水庫,集水區,保育工程,泥砂減量,成效評估
- 附件:CD-ROM
- 頁/張/片數:470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經濟部水利署南區水資源局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養護課
姓名:吳俊逸
電話:06-5753251轉6907
地址:臺南市楠西區密枝里7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