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找的好書在這裡!
累計出版品總數量:113,033
:::
形、色、紋、質:臺灣原住民生活美學的微觀之旅特展專刊

形、色、紋、質:臺灣原住民生活美學的微觀之旅特展專刊

  • 統一編號GPN:1010002133
  • 出版日期:2011/07
  • 作/編/譯者:盧梅芬
  • 語言:中英對照
  • 頁數:140
  • 裝訂:精裝
書籍介紹

多元的原住民族群與文化,在臺灣創出像彩虹一般的多元豐富色彩,甚至於同一族也出現了不同的方式展現對美的感覺。在原住民的語言裡也沒有所謂的「藝術」這個字,但這不表示因為我們沒有藝術,而是因為藝術與我們的生活結合在一起,我們的生活充斥著藝術。對原住民而言生活美學是對生命的一種態度和展現的整體關係。
用「形、色、紋、質」來展示臺灣原住民生活美學,一方面是藉以詮釋因族群與文化多樣性特質而豐富了臺灣的生活美學,也為生活美學的交流與創新提供了重要的美感元素資源。其次是要強化原住民族群的社會裡,每一個人都被鼓勵來創作。因為每一個成長的生命本身是創作思想和動力的源泉。創作的過程,家、聚落、大自然都是關鍵性的空間,但是對人生命的態度才是創作和生活美學的原動力。任何作品都是適用於生活,是涉及到每一個生命活動的環節,每一位創作家都備受尊敬,因為他們都有相當的想像力。
過去,部落的各種慶典活動是個人創作成果展的舞臺,也是自我增能的方式和創作的想像空間。對創作家來說,這是重要的觀摩、學習、自我增能與分享的時刻,尤其是在各種慶典活動中各家男孩子所佩帶的飾物都是非常精美的工藝作品,充分表現父母親的智慧與意境及創作的動因與作品的展示。藉由活動學習別人的長處,認識各種不同的材質,構圖及編織或串珠的技巧。
臺灣原住民族長年受外來政權及其文化政策影響而面對文化斷層,然而只要有一點空間和鼓勵,除了重新挖掘與學習更多的美學語彙之外,原住民族會透過所創作的作品編織一篇美感文章與故事再現於我們的社會。正如當今許多原住民努力重新、發揮原住民的美感特色,豐富臺灣的生活美學。
文建會自2008年開始推動的「臺灣生活美學運動」,以「形、色、紋、質:臺灣原住民生活美學的微觀之旅」特展,在史前館開展是有它特殊的意義。正如本特展策劃人盧梅芬所陳述:「希望透過美感基本元素(美感DNA)的放大與定格呈現,拆解原住民兩大審美辭彙裡的原住民美學現象——「自然與樸質」與「藝術天賦」以及錯置、浮濫、含混與庸俗化的美學現象;並呈現多樣甚至顛覆以往刻板與既定印象的原住民美感元素。使用「微觀」此動詞,則是對於原住民豐饒的美感元素「有看沒有見」的反省,希望觀者能對美感元素能更具敏銳度。」
藝術可以是世界語言,有助於解決文化的差異的問題,但對藝術的態度卻顯露對種族的歧視,如用西方的藝術眼光和認定來鑑別原住民的藝術很原始又粗俗,或只把原住民的藝術定位為手工藝品。希望透過這個展讓國人重新發掘與看待我們生活之中的美感元素,並加以彰顯、延續與轉化成更多的可能。

目次

目 錄
序 preface
盛治仁/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
漢寶德/台灣生活美學運動理念推廣委員召集人
童春發(Maseseg Z. Gadu)/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館長
2-7
2
4
6
策展人的話
盧梅芬/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展示教育組助理研究員
8-13
參展創作者、設計師、工藝師
跨頁(臺灣地圖、創作者的地理分布)
14-16
質17-74
紋 色
75-100
紋 神話101-118
展場119-135
致謝
136-137
創造新的認識原住民的角度
我們 策展執行團隊138-139
版權頁140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英文題名:Form, color, pattern, quality:A microscopic journey through the aesthetics of living of Taiwan’s aborigines Special exhibition publication
  • 出版品網址(線上版或試閱版):連結
  • 適用對象:成人(學術性),成人(休閒娛樂)
  • 關鍵詞:原住民 ,生活美學 ,工藝 ,設計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140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展示教育組 姓名:盧梅芬 電話:089-381166#588 地址:95060臺東市博物館路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