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介紹
本局轄內之台南與高雄海岸,因河川上游興建水庫及水土保持攔砂工等設施,攔蓄來自上游集水區之土砂材料,使得河川輸沙量減少造成海岸沙源供給量不足,導致海岸線長期呈現向後退縮之現象。由於自然海岸沙灘之侵蝕與消失,不僅造成國土流失、降低海灘抵禦大潮及風浪之效果,更使得濱海遊憩休閒之功能降低以及海岸景觀之風貌破壞。因此,沙源供給實為現今海岸侵蝕防護一門重要課題,而穩定可靠之沙源供給不僅可供給沿岸漂沙減緩海岸侵蝕,亦可供人工養灘、人工岬灣、人工沙丘等柔性工法施作使用,以營造具有防災功能兼具景觀、休閒與生態保育功能等多元化海岸環境風貌。
如何利用河川輸沙或疏濬土方做為供應海岸漂沙之來源,藉以減緩海灘之流失,達成海岸侵蝕防護目的,乃為本計畫之研究動機。本計畫目的有二:(一)針對曾文溪河川疏濬土方研究以地工技術方法改良土方粒徑,探討其成為質優且穩定海岸沙源供應之可行性;(二)曾文溪河川泥沙藉由河川水流力量攜帶至河口時,探討使其沉降於海岸漂沙移動範圍內,藉由波浪及海流力量成為穩定海岸漂沙源之可行方法。
本計畫主要工作內容包括曾文溪相關資料蒐集分析與調查、河床質變化分析、河岸築堤束洪分析、改善方法的可行性評估及研擬改善方案等。主要研究成果簡述如下:
依據本年度及歷年有關曾文溪河口海域地形調查資料(93年至101年間)比較結果,顯示曾文溪河口南岸近岸4m水深以內為侵蝕區,水深5m~9m間為主要淤積區,期間南岸青草崙海堤外海-8m等深線於河口處向外海推進約400m;另94年7月至101年1月期間主河道中心線於等深線-4m處向西北西方向偏移約700m,平均每年偏移速量為100m.顯示曾文溪河口受到洪水影響導致主河槽逐漸往右岸偏移。
河床質調查結果顯示曾文溪河床泥沙未有明顯細化情形發生,其中自菜寮溪匯流處(斷面94)以下河床多屬細顆粒泥沙底質;菜寮溪匯流處以上河床,除斷面106及斷面124為中砂底質外,其餘斷面均為細礫-中礫河床質。
河岸築堤束洪分析主要以數值模式模擬曾文溪現況因河岸堤防對洪水形成束洪效應,導致河口沖刷及輸沙沉降於外海深水處,不利於海岸沿岸輸沙運移之現象。並依據數值模擬結果研擬拓寬河口右岸河床寬度(分別增加980m及1500m)、河道主深槽右岸濬深拓寬等模擬方案進行相關數值模擬,探討加寬河口堤岸寬度對改善河口束洪、增加河口淤沙機會供應海岸漂沙之影響。
在供應海岸漂沙源改善研究上,本計畫分別針對以地工技術改良河床土料粒徑及加寬河口堤岸寬度降低河口束洪效應等改善方案進行評估。前者研究結果顯示在試驗室中以改良式的滾動造粒技術,可以有效地增大疏濬土方料之粒徑,且添加牡蠣殼有助於製造出比重較輕、具耐久性之更大粒徑團粒;惟現階段欲達到穩定可靠的海岸養灘沙源供應,其經濟成本(物料成本+製造成本+運輸成本)仍屬偏高而不利推展。後者水工模型試驗及數值模擬結果均顯示,若將河口附近之河堤向外擴展,可有效增加河口淤沙分布,有利於沿岸漂沙之活動;惟對曾文溪而言拓寬河岸堤線方案在現實面上將受到非工程因素之影響而降低其可行性,但相關研究成果仍適用於其他河川,可作為未來河岸堤防規劃之參考。
在研擬改善方案作為上,本計畫除了針對降低河口束洪效應提出河道主深槽右岸濬深拓寬方案因應外,並參考荷蘭抽沙養灘計畫研擬將曾文溪河口被沖離過遠之泥砂抽回近岸,供給曾文溪南邊海岸長期之沿岸漂沙源,作為未來研擬海岸保護措施之參考。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英文題名:Research on the improvement of coastal sediment supply from Tseng-Wen River
- 適用對象:成人(業務參考),成人(學術性),成人(休閒娛樂)
- 關鍵詞:河川工程,砂石,曾文溪
- 附件:CD-ROM
- 頁/張/片數:350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經濟部水利署第六河川局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秘書室
姓名:陳沛琳
電話:07-6279007
地址:高雄市岡山區柳橋西路1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