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介紹
1998年印尼陷入亞洲金融風暴,蘇哈托政權將華人當成經濟危機的代罪羔羊,造成了大規模的排華暴動,至此族群衝突達到高峰。隨著蘇哈托下台,開啟了華人認同政治的新頁。本書的具體貢獻是為當代印尼華人的認同提供有價值的解謎。作者交互運用參與觀察、田野訪談、文本分析、口述歷史等研究方法,解析華語教育、華人組織及華文媒體在當代印尼的多元呈現。並突顯華人與原住民之間「想像的界線」,以及二者對彼此的刻板印象與歧視偏見。透過抽絲剝繭般的探索與分析,作者指出認同是持續不斷的形成過程而非實存的狀態,以此拆解各種關於「華人性」的本質化論述與同質性建構。
目次
中文版序:印尼華人認同的結與解
譯者序:承先啟後的印尼華人研究
導讀:在印尼,誰是「優勢族群
序言
導論:一種不確定的認同
第一篇 測繪「華人問題」
第1章 調解華人性的方法
第2章 華人認同的歷史建構
第二篇 改變文化要素
第3章 華人「文化」與自我認同
第4章 華人政治的異質性與內部動態
第5章 華人報刊的重新出現
第三篇 維繫族群界線
第6章 「種族」、階級與刻板印象:原住民對「華人性」的認知
第7章 保存族群性:協商界線的維繫與跨越
結論:重新概念化華人性
附錄一:Evi Mariani對身為印尼華裔的個人反思
附錄二:〈事實上到底是你們或我們已經受夠了?〉
注釋
參考文獻
索引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英文題名:Chinese Identity in Post-Suharto Indonesia: Culture, Politics and Media
- 適用對象:成人(學術性)
- 關鍵詞:認同、華人、族群關係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352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國家教育研究院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編譯發展中心
姓名:李淑瀛
電話:02-33225558#620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7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