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介紹
本書以西元1821年至1970年間創作,現存於臺灣的門神彩繪作品及其畫師為題,並論及門神主題、繪門神製的部位構件及門神彩繪的施作技術等,透過作者豐富的調查紀錄成果,集結彩繪各大家畫師之作,特別在門神畫作圖錄部分,展現出多樣化的門神創作,同時也保存了重要的文化資產歷史資料。
目次
目次
序
王壽來局長
前言
壹、臺灣建築彩繪源流
第一節 臺灣建築彩繪發展沿革 10
第一節 臺湾建築彩繪的形式和內容 15
第三節 臺灣建築彩繪的匠司 20
貳、臺灣的門神彩繪
第一節 門神槪説 36
第二節 臺湾的門神彩繪主題與內容 39
第三節 臺灣的門神彩繪施作技藝 54
第四節 臺灣的門神彩繪特色分析 60
參、臺灣早期門神彩繪的匠司及作品
第一節北部地區門神彩繪的匠司及作品 80
第二節中部地區門神彩繪的匠司及作品 89
第三節南部地區門神彩繪的匠司及作品 152
第四節離島地區門神彩繪的匠司及作品 233
第五節 其他 243
肆、臺灣早期門神彩繪的保存與時代意義
第一節臺湾早期門神彩繪的保存現況 250
第二節臺灣早期門神彩繪的保存修護 253
第三節臺湾早期門神彩繪的時代意義 257
第四節臺灣早期門神彩繪的文化內涵和特色 260
第五節臺灣早期門神彩繪作品保存之正視262
圖目錄 264
表目錄 269
參考文獻 270
序言/導讀
序
門神在民間信仰中擔負著護衛普世生活與中心信仰的守護神
角色,具有驅兇辟邪、迎福納祥、鎭宅安家等安定人心之
用,寺廟中的主祀神明依民間信仰需求而建,何座寺廟面
對儒釋道的多神敬祀下,門神的類別與組合也變化多元,如同文化資
產保存法守護著台灣的文化資產一般,面對著多元變化的有形或無形
文化資産•有著不同的規範在執行保存維護工作。
面對著文化資產的不可再生性及不可替代性,在傳統彩繪的保存
維護上,眞實的保存其歷史面貌,延績文化脈絡,是一大困難,以民
間對神明之崇敬心態,每當時光流轉導致寺廟門面風華退盡,岡所油
漆是常見作法,•則保護傳統木構架建築體;二來煥然一新門面,增
添神明光彩,此爲廟方常有的思維,此舉對前一期建築彩繪的保存修
護產生了極大的衝撃,也促進了傳統建築彩繪在保存或創新的議題上,
出現不同觀點的探討。
現今台灣寺廟的門神彩繪依然藻繪呈瑞,門神外觀形象千年來變
化不大,但其創作,卻因人才更迭而帶入大量的現代感。早期的門神
彩繪,自套色版印至古典工筆畫風,以師徒口傳心授,代代傳承當代
的風格特色。近代或受西洋畫風影響,轉變具光影透視效果的寫實風
格,再演化至今,門神的創作已開始產生多元面貌,具半立體浮雕造
型的彩繪門神,已蔚爲風尙。在求新求變的現代社會中,傳統的、歷
史的門神原貌逐漸流失中,此使本書調査工作的執行,更具制時代性
的重要意義。
本書從台灣傳統木構造建築的彩繪發展及施作特色,及門神彩繪
畫作的構成因素及施作工法分析,娓娓道盡台灣尙存西元1970年前
的傳統門神彩繪作品及其畫師簡介,及台灣早期門神彩繪發展的特色。
特別在門神彩繪圖錄部分,透過作者呢富的調査紀錄成果,集結全台
各家彩繪本師之大成,展現多樣化的門神創作,同時也保存了重要的
文化資産歷史資料。
全球對保護文化遺產的觀念肇始自1931年《雅典憲章》的國際
性保存修復憲章,而對「眞實性」的探討,則在1964年的《威尼斯
憲章》中明確規範,到了 1994年的《奈良眞實性文件》,將歐美建
築維護的観點,延伸到亞洲地區主要以木構架的建築保存維護上,讓
真實性的探討不再侷限於修復的唯一眞實性,從而衍生至忠實且準確
的修上録,包括設計、材料的替換等,讓修復過程中,不鼓勵爲求
完整而忽略真實性的修復工作,使新的添加物可以清楚看出新、舊差
異,不與原物件混淆,保留歷史軌跡的眞實性存在。
此外,因著門板的可拆卸性,彩繪門神的保存已進入另一種空間,
門神被請入博物館,這自然是一種相對更忠於原味之保存;然而留存
在占踏上而被新繪者,是否忠實的紀錄並呈現其原眞性,亦或已被具
時代意義的新作品所取代,在其歷史脈絡中如何保存其眞實性,是値
得被考證的。我們欣喜於書中對於門神的歷史性紀錄,可藉此提供後
修者完善的文獻回顧,同時也作爲修復工作中,重要的歷史文獻參考。
是乃出版本書深具多重價値而値得鼓勵。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局長 王壽來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出版品網址(線上版或試閱版):連結
- 適用對象:成人(學術性)
- 關鍵詞:傳統彩繪、寺廟門神、臺灣早期門神彩繪、文化資產保存技術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272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姓名:陳美玲
電話:04-2229-5848-345
地址:台中市南區復興路3段36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