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找的好書在這裡!
累計出版品總數量:114,446
:::
張鴻明生命史──來自遙遠地方的音樂

張鴻明生命史──來自遙遠地方的音樂

  • 統一編號GPN:1010201799
  • 出版日期:2013/09
  • 作/編/譯者:呂錘寬
  • 語言:中文
  • 頁數:400
  • 裝訂:平裝
書籍介紹

張鴻明藝師,原名張水坑,出生於素有「南管之鄉」雅稱的中國福建省東園村,自幼即受南管音樂薰陶,十二歲時已能自彈自唱,展現其音樂天賦之高。民國三十七年來臺探親時,因逢政治局勢不穩,轉而定居臺南,並於工作之餘參與臺南市振聲社與南聲社等活動,與東南亞各國間開始有了南管文化交流。
民國六十年,張鴻明藝師接任南聲社館先生後,便全心投入音樂工作。他曾到韓國、日本、法國、德國、瑞士、荷蘭、比利時、英國、紐西蘭等國進行南管交流活動,獲得廣大迴響,甚至於民國七十一年受邀到歐洲五國演出,為我國傳統音樂展演寫下歷史紀錄。在南管音樂藝術的傳習上,張鴻明藝師亦曾於國立藝術學院(今臺北藝術大學)、臺南藝術學院(今臺南藝術大學)授課,可謂為推廣南管音樂不遺餘力,甚至高齡九十歲仍從事薪傳工作。
作者呂錘寬教授投注大量時間與精力,除了將張鴻明藝師畢生南管音樂的經歷、成就與貢獻、對南管指譜曲的詮釋等加以蒐羅、彙整、撰述,亦記錄了南管藝術重要社團「南聲社」的歷史、制度與現況,以及藝師蔡小月南管曲之演唱藝術等,為國寶藝師與南管藝術留下了極完整與珍貴的分析與紀錄。

目次

Contents
序 008
前言 011
凡例 015
序論 019
壹、張鴻明藝師之背景及南管活動 025
一、泉州的傳統習俗 026
(一)普遍以南管為娛 028
(二)結婚的習俗與南管 029
(三)泉廈地區與南管有關的現象 030
1. 郎君祭 031
2. 與南管有關的品種 033
3. 結管的掌故 035
二、出生及家庭背景 037
(一)東園的地理與人文環境 037
(二)身世小傳 038
1. 祖先之墾殖 039
2. 來臺前的生活 040
3. 在臺之軍旅生活 044
(三)生活習慣及待人處世 046
1. 憨厚的情性 046
2. 兒女情長 048
3. 在臺的日常生活 053
三、南管之學習及活動 056
(一)南管的薰陶與學習 056
1. 啟蒙初唱【去秦邦】 056
2. 盡得名師高銘網真傳 060
3. 自修與聞聽 065
(二)南管活動 067
1. 館閣活動 068
2. 學術性展演 069
(三)南管教學 071
1. 館閣先生 071
2. 學校之傳習 072
3. 重要傳統藝術指定之傳藝 075
貳、藝師的展技平臺-南聲社 079
一、加入南聲社的背景 080
(一)來臺避難度厄 080
(二)巧遇南管產線人 082
(三)參加南聲社的機終 083
二、南聲社的成立與發展 085
(一)歷史沿革 085
1. 肇始期 085
2. 發展期 086
3. 南聲社重要紀事 087
(二)館閣空間 091
1. 廟宇 092
2. 社區活動中心等 092
(三)館閣組織 094
1.館主 094
2.館先生 096
3.館員 096
三、南聲社的活動 100
(一)館內的活動 100
1. 儀式性 100
2. 開館 105
3. 閒居拍館 106
(二)館閣間的交流 108
(三)社會化的演出 109
1. 國內的展演 109
2. 國際性的展演 113
四、南聲社的南管藝術 118
(一)館先生級人物略述 119
1. 江吉四 119
2. 吳道宏 120
3. 陳鍾燦等 121
(二)保存的樂曲 122
1.保存的樂曲種類 122
2.曲調數量 127
3.樂曲之演變 130
(三)音樂能力分析 135
1. 核心館員略述 135
2. 樂器技巧 139
3. 演奏分析 142
參、蔡小月的演唱藝術-兼述張鴻明琵琶穩定性 149
一、蔡小月身世及家庭生活 150
(一)家庭背景 150
(二)以美髮維生 151
(三)戀愛至結婚 153
二、南管音樂經歷 157
(一)養成訓練 157
1. 童年的音樂經歷 157
2. 與吳道宏學南管曲 159
(二)南管活動 160
1.拜館 160
2.赴菲律賓的演出 162
(三)南管音樂國際化的推手 163
1. 錄製唱片 163
2. 復出演唱 168
3. 享譽國際的展演 171
三、演唱技藝特色 175
(一)演唱之一般特徵 176
1.習得曲目 176
2.演唱時間之精準度 177
3.曲調裝飾之穩定性 185
(二)演唱技巧 192
1. 叫字 192
2. 唱唸法 195
3. 特殊演唱技巧:歇氣 200
(三)運腔 205
1. 聲音特色 205
2. 詞情與聲情 206
3. 頓挫與音色 212
(四)代表性曲目分析 218
1.一掠曲 219
2.三撩曲 243
3.七掠曲 259
4.南北交 266
一、南管指/曲語音略述 272
(一)聲母 273
1. 南管指套與曲語音中的聲母 274
2. 張鴻明的正音 276
(二)韻母/母音 276
1. 口腔共鳴的母音 277
2. 鼻腔共鳴之母音 278
3. 張鴻明唱晚中的介音 281
(三)聲調 282
1. 閩南語聲調 282
2. 入聲及例詞 283
3. 演唱中的實際聲調 284
二、指與譜的詮釋 285
(一)習得的指套總述 286
1. 對指套的掌握情形 286
2. 實際彈奏過的指套 288
(二)指套的藝術 289
1. 指辭處理 289
2. 語音較特殊的指辭 295
3. 樂章間的處理 296
4. 特殊的曲目 298
(三)譜的藝術性 300
1. 習得之曲目 301
2. 譜的技巧 301
3. 較特殊的技巧 302
三、曲的詮釋 304
(一)演唱經驗 304
(二)演唱技巧能力 305
1. 演唱技巧 305
2. 曲韻頓挫 306
3. 明辨曲詞 307
(三)特殊曲目的演唱 308
1. 管門的異同 308
2. 叫字 309
3. 四子之演唱 313
四、對南管音樂的理論性認識 321
(一)演奏方面 321
1.整絃程序 321
2.演奏曲目 323
3.對樂器演奏技巧的瞭解 325
(二) 樂理方面 326
1.曲調系统 327
2.拍法方面 331
3.品管與水工管 332
(三)詮釋的系統性 335
1. 指法之詮釋 335
2、慢頭與慢尾的詮釋 348
3. 演奏時間的穩定性 351
伍、南管文化現象與音樂藝術的演變 355
一、身份識別方面-兼論劇種正名 357
二、民俗與儀式方面 359
三、郎君祭及活動方面 360
四、音樂本體方面 362
五、生態方面 364
六、來自遙遠地方的音樂 365
附錄 373
一、張鴻明藝師(含蔡小月與南聲社)年表 374
二、臺灣南管大事紀 377
三、歐洲名曲唱詞說明 383
參考資料 385
一、樂譜 386
(一)南管 386
(二)歐洲藝術音樂 386
二、有聲資料 386
(一)出版品 386
(二)實地調查錄音/錄影 387
三、論著 387
索引 389

序言/導讀

序 許多意外,成就了南管音樂藝術家張鴻明的藝術人生。 張鴻明是農家子弟,生長於有「南管之鄉」雅稱的福建省同安縣馬巷區新店鄉東園 村,因此得以發展他在南管方面的天賦,十二歲就能以琵琶自彈自唱。要不是年輕時 有命相師聲稱他犯流年,必須遠赴他鄉,他不會離鄉背景到臺灣探親;要不是正逢大 陸變色,他也不會因此定居在臺南。 張鴻明在臺南雖意外地成為軍人,但他仍然在公餘之暇參與南管活動,終在 一九七一年之後成為專業的音樂工作者,並且把家鄉的南管音樂在臺灣發揚光大,而 臺灣南管也因他的精湛技藝,迅速地社會化,進而國際化。 南管音樂源自唐宋年間,以清雅脫俗的風格著稱,經過千百年的傳承與演變,現仍 流行於包含大陸泉州及臺灣的東亞,以及東南亞地區。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為妥善保存 此一傳統藝術,提出「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及保存團體傳習計畫」,重點對象之一, 便是張鴻明藝師。 一九七一年,張鴻明藝師接任南聲社館先生(總教師)後,全心投入音樂工作。他 曾到韓國、日本、法國、徳國、瑞士、荷蘭、比利時、英國、紐西蘭等國進行南管交 流活動,獲得廣大迴響,次年藝師受邀到歐洲巡迴演出,為我國傳統音樂創下難得的 歷史紀錄。 除了藝能亮麗展現,在南管音樂藝術的傳習工作中,張鴻明藝師亦孜孜紇紇、誨人 不倦,曾於臺北藝術大學、臺南藝術大學教授南管音樂課程,直到年過九十,仍無私 地奉獻在為文化部薪傳工作上。他的熱情,贏得南管絃友欽敬,他的知識見解,對保 存傳統音樂方面,極有價值。 文資局為完整保存大師的知識及技藝,委託呂錘寬教授撰寫《張鴻明生命史:來自 遙遠地方的音樂》一書。呂教授為撰寫本書,投注大量時間與精力,除了寫出張藝師 畢生南管音樂的經歷與貢獻,也對南管指、譜、曲的詮釋等技術細節加以蒐羅、彙整 與撰述,亦呈現他的臺南「南聲社」資訊,和藝師蔡小月南管曲之演唱合奏藝術等, 詳細關述南管音樂的藝術性及詮釋技巧的規律性,可謂是浩繁而重大的寫作成果。 期盼本書能使更多人了解南管音樂中蘊含的優美與豐富內涵,也希望這項傳統音樂 藝術,能因張鴻明藝師的貢獻而繼續流傳下去,陶冶更多人的心靈。 局長 施國隆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出版品網址(線上版或試閱版):連結
  • 適用對象:成人(學術性)
  • 關鍵詞:張鴻明、音樂家、臺灣傳記、南管音樂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400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姓名:曾麗芬 電話:04-22295848-347 地址:臺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