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介紹
一、緣起及目的 前期計畫「水旱災防救科技落實應用檢討及發展規劃」已針對署內水旱災防救應變業務完成落實應用檢討及未來發展規劃,其成果綜觀國內外防救科技趨勢,及精確掌握當前蓬勃發展之資訊、視訊、通訊等防災關鍵先驅技術,並擬具發展策略暨行動計畫、提報中程綱要計畫。因此本年度計畫擴大辦理減災、整備及復健業務落實應用檢討及未來發展規劃,倘其願景隨時日之遞進得以漸次落實,則應能建構更臻自動化、主動化與行動化之水旱災防救科技體系;從而有效提昇災防單位之應變能力,保障國人生命財產之安全。 基於上述計畫願景及目標,本計畫本年度執行工作項目如下: (1)、國內外相關資料蒐集彙整 (2)、計畫執行成果分類評析 (3)、水旱災防救科技發展策略暨行動計畫撰擬研提 (4)、下階段中程綱要計畫修正提報 二、國內外相關資料蒐集彙整 (1)、國內蒐集彙整國家科學委員會督辦88-101年災害防救科技計畫,包括有「防災國家型科技計畫」、「強化災害防救科技研發與落實應用運作方案」及「災害防救應用科技方案」。 (2)、國外蒐集超過六個國家水旱災災害及其防救災科技發展狀況,包括中國、韓國、日本、美國、歐盟及其他等。 (3)、水利署內蒐集94-102年15件中長期施政及科技發展計畫,包括水資源永續政策規劃、人造雨技術發展長期策略擬定、水資源科技長期發展計畫、公共給水質量提升與管理科技發展計畫、水環境與生態科技計畫、台灣水文觀測長期發展計畫、水災災害防救策進計畫、水旱災救災及預警策進科技之研究、河川流量自動化觀測科技發展計畫、氣候變遷對水環境之衝擊與調適研究計畫、水資源經營管理科技研究計畫、水再生利用風險管理技術研發計畫、新紀元水利施政綱要計畫(草案)、水文觀測技術提昇與發展計畫(草案)及防減災策略與施政優先課題建議。 三、水旱災防救業務沿革、挑戰及範疇 (1)、沿革: 我國自60年產業轉變快速,60年輕工業代工、70年重工業代工、80年高科技代工、90年服務業快速發展,雖然我國為近代科技高度發展國家之一,但產業快速發展所新生的災害課題,科技研發速度及落實應用程度與其尚有段落差,未來還需持需投入防災科技研究。 (2)、挑戰: 98年莫拉克風災使水旱災防救業務面臨兩個主要挑戰,其一為「複合型災害」的挑戰,土砂災害伴隨洪水災害發生,加劇災害規模及影響範圍,使災害的搶救難度變高,以及災害管理的層面變複雜;其二為「想定外災害」的挑戰,超過保護設計標準外的災害無可避免,使得緩衝災害的手段需更多元,及其調度和應變時間操作的精度要提高,還有空間規劃的解析度要提高。 (3)、範疇: 本計畫將水旱災防救業務自訂分類為「整備及應變」、「減災及復健」及「政策研擬」三大項,各項子分類如下: 1.整備及應變:水情及災情資訊來源之擴充、水文觀測及預報技術之提升、防救資源整合及應變作為之提升、水情及災情傳遞管道之強化、各機關水和災防救資源協調、水利用地及洪氾區檢討與管理、水資源供需及調度檢討與管理、民眾參與水旱災防救業務 2.減災及復健:流域治理技術提升、都會防洪能力提升、海岸禦潮能力提升、防洪構造物耐災能力檢討與提升、水資源設施永續運作規劃、新水源開發技術、人造雨技術研發 3.政策研擬:氣候變遷課題研究及對策研擬、水旱災防災措施推動效益評估、國際水旱災防救政策比較研究 四、水利署歷年執行成果分類及落實應用檢討 本計畫依18項自訂架構分類署內3474件委辦計畫,然後對分類向內計畫進行落實應用檢討,落實應用檢討參考各計畫自我評估表、摘要及成果報告書(瀏覽超過400本代表性計畫)內容,分別羅列說明署內掌握技術的優點及其使用限制,本計畫落實應用檢討結果請參考表一、二及三。 五、水旱災防救科技發展策略及行動計畫研提 本計畫科技發展規劃研擬,從水旱災防救業務沿革及挑戰瞭解到科技發展主要威脅「複合型災害」和「想定外災害」,然後透過落實應用檢討釐清署內各科技的發展優勢及劣勢,再從國內外文獻中尋求精進技術的機會,最後以「保持優勢、利用機會、強化劣勢,因應威脅」為原則,完成未來水旱災科技發展規劃。最後彙整署內目前正在推動的中長期計畫,依各中長期計畫的願景及目標,建議各項科技應於何項中長期計畫中推動。最後彙整水利署未來十年水旱災防救科技發展方向如表四。 六、下階段中綱計畫的修正 本計畫以本年度規劃的水旱災防救科技發展內容為基礎,配合水利防災中心及水文技術組隨環境資源部成立後的整併,針對水文防災組的四個科室新立四個科技發展目標,規劃未來四年科技發展的11項策略。.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適用對象:成人(學術性)
- 關鍵詞:水旱災,防救科技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453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經濟部水利署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人:徐浩仁
電話:0237073169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三段41-3號9-1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