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次
序02
前言08
產業文化資產保存的失落與困境09
對策16
文化生態觀點26
商業模式觀點34
定位-43
進化機制:新文化與新商業46
生態進化的幾個類型50
國外典範57
過外典範在生態進化論的對照分類87
新生文化物種的生而演變90
未來階段性新課題108
結語122
序言/導讀
臺灣歷史的厚植-和產業文化資產保存和再生密不可分。從文化部的前身——文化
建設委員會於2002年成立「產業文化資產調查小組」後,自2003年啟動清查至今,
基本上讓許多國營事業產生文化資產保存的概念並展開初步行動,也因而保住了不
少可列為文化資產的建築、機具、文戲、場區等。
我們從2006年開始推動「產業文化資產再再生事業計畫以來,鼓勵了已經辦理文化
性資產清查的酒廠、糖廠、鹽場、電廠、油廠……等國營事業・進行文化資產保存
與再生工作・包括產業文化資產認知、產業資產價值發掘、整體資源評估再利用
規制設計、輔導機制建立、再利用資源規劃、人才轉型培育、文化創意商品研發等。
產業文化資產保存工作,需要體認產業處於原生產情境、停止生產的閒置情境、産業
文化資產保存情境、產業再生情境等所需的商業邏輯、文化邏輯、文化商業邏輯、
商業文化邏輯等皆不相同,所需的社會運作方式及知識技能亦不同。因此,基於過去
十年的努力成果,未來需要面對的課題將是從「有形文化資產得到保存」進階為「無
形文化資産需要保存/活化/再生」;從「建築與器具的清查」進階為「承 載著技術之
人力資源的挖掘」;從「單棟建築(空間)得到保存」進階為「系統性 文化資產活化
再生」;從「個人從事產業文化資產保存」進階為「社群從事産業文化資產再生」;
從「初階式保存」進階為「進階式轉骨」;從「資本門計畫執行」 進階為「文化資本
門價值拓展」;從「個體式提案」進階為「社群式提案」;從「單 打獨鬥」進階為「
對話式陪伴」;從「發包給建築専業團隊」進階為「發展夥伴團隊」。
這些課題,都不是容易的事。因而我們應以「學習共同體」的概念,來推演出「社 群」
對於產業文化資産保存再生的必要性,促進形成一群產業文化資產同好者,對間的對象
進行研究、保存、參與活動等,並願意提供給社會大眾一起參與。如,搭:連結各種內
在與外在的社會資源或社會力量,形成認同產業文化資產的社 以發揮社群力量來讓產
業文化資產轉骨再生。未來的産業文化資產保存再生計畫,必須讓各再生點認清自己
當前的階段性位置,方能繼續朝向另一個階段性屬性發展。我們一方面要釐清階段性地
需要培養出何種 新知識、連結何種社會盟友;另一方面也要發展出同心協力的社群,
期望在未來十年能有嶄新的產業文化資產再生發展。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局長 施國隆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適用對象:成人(休閒娛樂)
- 關鍵詞:產業,文化資產,產業文化資產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110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綜合規劃組
姓名:黃婉郁
電話:04-22295848-362
地址:402 台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