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介紹
主要探討傳統藝術教育培育的傳承與未來展望,透過理論與實際的研析,體現目前教育體系的脈絡與發展,建構未來可行性之藝術教育方向。有來自英國、美國、新加坡、北京、天津、南京及本校與國內各大專院校等優秀學者,共19篇戲曲學術文章,透過理論與實務性的角度,深入探討傳統戲曲藝術與民俗技藝培養教育的實踐與未來發展。
目次
目 次
壹、專題演講
建構當代戲曲教育體系的挑戰與困難 傅謹
貳、學術論文
一、傳統表演藝術的傳承與挑戰:以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為例 張中煖
二、臺灣戲曲學院實習演出與教學互動關係探討 王麗嘉
三、從京劇《八仙過海》探討鑼鼓之創意 劉大鵬
四、把子功教學的理念與實務 褚皇任
五、由內而內、以工代戲-戴綺霞京劇教學歷程與方法初探 高美瑜
六、兩岸柔術(軟功)訓練方式之探討—以臺灣戲曲學院、
北京市雜技學校為例 張文美
七、當今大紐約地區戲曲社團對中國傳統戲曲的教育與傳播 Wenwei Du
八、京劇器樂教學的傳統及其在當代的意義 海震
九、Tradition vs Modernity: The 21st Century Pedagogical
Practice of Kudiyattam Arya Madhavan
十、試論兩岸雜技人才之培育-以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民俗技藝
學系及北京市雜技學校雜技與魔術表演專業為考察對象 程育君
十一、新加坡校園戲曲教育經驗之談 蔡碧霞
十二、戲曲音樂教育雲之教學教材設計 王學彥
十三、戲曲國際化教育劇場之實踐 張旭南
十四、傳統戲曲與數位科技之設計交鋒 王台瑞
十五、京劇教育新傳:從一位藝師之數位典藏與教育推廣 吳玉鈴
附錄 2013戲曲國際學術研討會議程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適用對象:成人(學術性),成人(休閒娛樂)
- 關鍵詞:戲曲、藝術教育、京劇、客家戲、雜技教育、戲曲音樂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200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國立臺灣戲曲學院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教務處
姓名:常志環
電話:02-27962666#1242
地址:114台北市內湖路二段17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