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介紹
從中國晚清民初開始,直到二十世紀的臺灣,女性同性交往和同性愛欲關係突然成為公眾議題。在此之前,多數作家僅以輕描淡寫地提到姐妹情誼,而後來一方面開始與女權運動、女性主義相結合發展,另一方面也與心理生理學的變態牽扯上關係——這樣徹底的轉變究竟如何產生,一直以來都為有人詳細明說。
作為首部研究中國女同性戀認同形成的專書,本書第一部分即揭示外來文化和民初中國本土文化間的交匯,把女同性愛論戰與中國現代性聯繫在一起。隨著五四女性更為直接參與社會、經濟和政治事務,女性浪漫關係和性關係的社會意義也得以凸顯。在第二部分,特別關注偏愛同性的女性所創作的文學作品,記述帝國晚期到民國時期的女同性關係之轉變。第三部分以後毛澤東時代的中國和解嚴後的臺灣再次浮現女同性戀的公共討論作為結尾,探討包括全球化浪潮和認同政治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目次
目次
繁體中文版序
致謝
導讀
第一章
導論
1
第一部:近代中國
39
第二章
重探近代中國的女女關係
41
第三章
蒲松齡怪譚中的怪異女性
71
第二部:民國時期的中國
103
第四章
翻譯同性戀:民國時期的同性愛論述
10
5
第五章
五四小說中的女同性愛
1
3
7
第三部︰後毛澤東時代的中國
1
75
第六章
後毛澤東中國的美麗新世界:概述
1
77
第七章
林白的女同性愛欲敘述
1
91
第八章
超性別意識和《私人生活
》
221
第四部:解嚴之後的臺灣
247
第九章
媒體化公共領域中的女同性戀運動
249
第十章
女同性戀自傳式書寫
28
3
尾聲
3
05
譯者後記
309
參考文獻
3
11
索引
345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適用對象:成人(學術性)
- 關鍵詞:中國女同性文學研究評論,性別研究,五四文學,後毛澤東中國,臺灣解嚴女性文學,女性主義運動,同志運動,蒲松齡,廬隱,林白,陳染,邱妙津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368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國立臺灣大學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人:吳育燐
聯絡處: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地址:10087臺北市中正區思源街18號(臺大水源校區,澄思樓2樓)
TEL:886-2-3366-9981
FAX:886-2-3366-9986
http://www.press.ntu.edu.tw
E-mail: ccu.ghostfir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