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介紹
透過介紹2011年文資局委請林洸沂陶藝工作室,摹造葉王八仙作品的歷程,陳述何為葉王與林洸沂、何為台灣廟宇裝飾首選的交趾陶,又何為文物保存、修護新工法的摹造技術與傳習。同時,以葉王作品與摹造八仙作品的圖像欣賞、回顧過往臺灣宗教道德觀與人文典範故事,瞭解支撐交趾陶百年工藝綿延迄今的緣由,促使生活在功利社會的你我,重新省思何為臺灣人文價值觀。
目次
目次
局長序
引言
壹 跨時空的交趾陶對話
第一節亮麗持久交趾陶,獻給眾神最敬禮02
第二節知「葉王」,識「林洸沂」04
第三節古今緣會學甲慈濟宮 07
第四節百年工藝人文脈絡 10
第五節 百年人文典範,摹造一線牽 13
貳 為何是摹造?
第一節何為傳移摹寫與交趾陶摹造 20
第二節 八仙堵現況與計畫的啟動 23
參 葉王八仙堵交趾陶摹造技術
第一節看老照片追線索28
第二節七分觀察三分揣摩,勾勒八仙 35
第三節坯土的選擇 38
第四節可大可小,活靈活現 42
第五節 求善求美,反覆嘗試 45
車六節 內外皆完美的秘密 48
第七節 八仙拼圖完整浮現 53
第八節 添脂抹粉還原本色 56
第九節 九次失敗,但求一次成功 60
第十節 重返昔日風釆 66
第十一師 光鮮亮麗就定位72
·林洸沂舉造葉王八仙堵交趾陶技術圖解 78
肆 摹造與新解
第一節 傳習心得與成員訪談 90
第二節 與時俱進的交趾陶藝術 96
伍 交趾陶的美感傳承
第一節 葉王交趾陶藝術的普世之美 104
第二節 謝赫《六法》賞析摹造葉王八仙作品 110
第三節 跨越時空的八仙交趾陶相會 111
摹造與新解
傳習心得與成員訪談 二:與時俱進的交趾陶藝術
附錄
附錄一 審査委員、睿造學術科講師、傳習小組成員學經歷 124
附錄二 參考文獻 127
序言/導讀
局長序
交趾於技,止於陶
臺灣交趾陶的發展緣自清朝閩粵移民帶來原鄉陶業製品,至嘉慶年間,墾
荒移民社會漸趨穏定,加上經濟富裕,寺廟裝修工事大興,吸引更多閩粵匠藝
獨具的百工渡海來臺・使得交趾陶燒製邁入新境界;而道光年間生於今日嘉義
民雄的「葉王」適逢盛會,製陶技藝更是獨具特色,捏製的人物、景物、花鳥
表情細腻生動自然而各有妙趣,羸得「臺灣交趾第一人」之美譽。
學甲慈濟宮於咸豐10年大整修・邀聘當時已具盛名的葉王主持廟宇裝飾工
程,他花費2年多時間,創作了數百件技巧高超之交趾陶烈街瑰簣。這些絕美的
藝術品流傳百年後・成為慈濟宫的無價之寶,卻也引來宵小覬覦,於1980年遭
竊56件大師真蹟,多年後始由震旦文教基金會輾轉從海外收購回臺,回贈慈濟
宮典藏。如此盛舉,不僅突顯文化資產保存維護的重要性,而林洸沂也在這一
連串巧妙機緣下・由林添木師傅推薦・進行慈濟宫葉王交趾陶作品修護和仿製
工作,從此埋下穿古溯今的交趾陶情緣。
2005年修正後的《文化資產保存法》,新増第八章文化資産保存技術及保
存者,這是保存、修復文化資產所不可或缺的技術及能正確應現如此技術的保
存者;而林洸沂於2010年獲指定為「交趾陶保存修復技術」之保存者後,為了
讓慈濟宮內長年遭受鹽害及風化受損的葉王八仙壁堵,能保存修復的完整紀
錄,本局開創先例,與文物擁有者——學甲慈濟宮共同合作執行「林洸沂交趾
陶保存修復技術傳習紀錄計畫—摹造葉王八仙作品」計出案,透過文獻回顧
及實體紀錄分析的過程,讓歷經150年歲月的葉王交趾陶之美,得以經由傳習
過程,呈現摹造風采,並讓摹造成果典藏於葉王交趾陶文物館中,供遊客近觀
焉。
本再的出版,是將林洸沂保存者教導傳習生禁造葉王八仙堵的歷程紀錄重
新整理,以深入淺出、清晰易讀的方式,引領誼者瞭解交趾陶工藝之技與美;
同時,也將早期師徒間超出技藝傳承的工作倫理,乃至待人處事的修養,透過
純樸的民間美學,再次連結人與土地的親密關係,讓國人對於交趾陶的素樸美
感,能有心領神會的自然感動。
為傳遞文化資產保存技術各項技藝精華,本局持續推動文化資產保存及維
護觀念,傳承車要傳統技術及其知識,讓臺灣的傳統技藝源遠流長,落實文化
資產回歸於常民生活中。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局長
施國隆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出版品網址(線上版或試閱版):連結
- 適用對象:成人(學術性)
- 關鍵詞:葉王,林洸沂,八仙,交趾陶,摹造,傳習,文化資產保存,修護技術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152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傳藝民俗組
姓名:陳美玲
電話:04-22295848-345
地址:台中市復興路三段36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