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介紹
摘要
一、前言
為擬訂淡水河流域整體治理下期實施計畫報行政院,本計畫將先檢討101~104年執行狀況,研擬改善策略,以擬訂下期實施計畫。因此經濟部水利署第十河川局(以下簡稱十河局)辦理本計畫,分2年辦理,本年度為第1年計畫。以下分別就計畫緣起、計畫範圍、工作項目及預期成果分別進行說明。
(一)計畫緣起
歷年來已實施「臺北地區防洪計畫」、「基隆河整體治理計畫(前期計畫)」等措施,有效提升臺北地區防洪能力。淡水河系現有石門水庫、翡翠水庫等兩座大型多功能水庫,兼具防洪、水資源、發電、灌溉等用途,肩負大台北地區民眾用水任務。
行政院於102年11月25日院臺經字第1020068193號准予核定「淡水河流域整體治理綱要計畫(101~104年)」(以下簡稱綱要計畫),以流域整體治理角度,檢討各相關治理議題及提出因應方案,作為未來政府施政方針。
該計畫民國120年為遠程願景目標,分為近程(101~104年)、中程(105~108年)、長程(109~120年)三階段,設定預期績效指標值及工作量值,做為未來計畫推動之重要依據。其中彙整101年至104年各機關預定辦理計畫後,工作要項包含水資源經營管理、水患災害防治、集水區經營、水質改善、環境生態景觀、維生系統安全維護及綜合業務七項,總計畫經費為732億元,計畫經費來源主要係由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年度預算或其他已核定之特別預算支應。
(二)計畫範圍
淡水河流域位於臺灣北部,幹流全長158.7km,流域面積約2,726km2,均僅次於濁水溪及高屏溪,為臺灣第三大河流。流域內包括淡水河、大漢溪、新店溪、基隆河、三峽河、景美溪及其支流之集水區。流域內行政區域包括臺北市、新北市、桃園縣、基隆市、新竹縣及宜蘭縣。
二、流域概況
就現行相關政策及方案進行背景資料瞭解與分析,以利擬定下期實施計畫。
(一)水資源相關計畫
1、台灣北部區域水資源經理基本計畫,民國98年,經濟部水利署
2、石門水庫防淤相關計畫
(1)石門水庫防淤隧道工程計畫(第一階段),民國103年,經濟部水利署
(2)石門水庫排洪減淤操作對下游河道生態影響及改善方案研究,民國103-104年,北區水資源局
(3)石門水庫與鳶山堰操作策略對供水能力之影響評估,民國103,北區水資源局
(二)防洪相關計畫
1、修正「流域綜合治理計畫(103-108年)」,民國103年
2、空間計畫涉及都市防洪之相關規範
(三)河川環境管理相關計畫
1、淡水河水系河川環境管理計畫規劃(1/2) ,民國102年,經濟部水利署第十河川局
2、大漢溪河川環境管理規劃(由石門後池堰起至三峽河匯流口止)(2/3),民國98年,經濟部水利署水利規劃試驗所
(四)水質改善相關計畫
1、污水下水道第五期建設計畫(104~109年度)
(五)國土相關規劃與建設計畫
1、北部區域國土空間規劃及都市開發計畫
(1)全國區域計畫,民國102年,內政部
(2)淡水河流域之都市開發計畫
(3)配合「流域整體規劃(綜合治理綱要計畫)」-擬定流域特定區域計畫之先期規劃,民國103年,內政部營建署
2、相關大型經建計畫與中長程計畫
(1)桃園航空城計畫
(2)台北地區(社子島地區及五股地區)防洪計畫
(六)其他相關計畫
1、淡水河內河航運相關計畫
(1)臺北市--藍色公路計畫
(2)新北市--內河藍色公路計畫
2、淡水河流域相關保育計畫
(1)國家重要濕地
(2)保護區--自然保留區、野生動物保護區及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
3、推動淡水河流域經營管理之相關組織
(1)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淡水河系污染整治計畫推動小組,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民國79年
(2)淡水河流域防洪指揮中心,經濟部水利署,民國86年
(3)淡水河系污水下水道系統營運管理委員會,臺北市政府、臺北縣政府、基隆市政府,民國86年
(4)臺北市藍色公路營運審議小組,臺北市政府,民國92年
(5)臺北市總合治水推動委員會,臺北市政府,民國94年
(6)臺北市政府活化淡水河系推動委員會,臺北市政府,民國96年
(7)行政院重要河川流域協調會報,行政院,民國98年
(8)淡水河流域管理委員會,臺北市政府、新北市政府,民國100年
(9)新北市政府藍色公路營運管理審議委員會,新北市政府,民國101年
4、政府績效考核之相關制度
(1)機關施政績效評估
(2)個別施政計畫評核
(3)行政院所屬各機關施政計畫評核
(七)小結
依據「台灣北部區域水資源經理基本計畫」,北部區域水資源面臨的議題有穩定供水之蓄水庫容仍有不足、現行自來水水價偏低、為區域水資源合理調配與社會公平性、備用水量之基準等問題。
淡水河流域之都市開發計畫持續推展中,除了舊市區之都市防洪問題,淡水河流域都市擴張,農地消失,不透水層增加形成都市防洪問題危機。
空間計畫與防洪計畫脫鉤,都市計畫相關法令尚未統整涉及都市防洪之相關規範。北部區域持續推動大型經建計畫,使得都會區擴大,人口磁吸效應,更增加都市防洪之挑戰。
在水質改善面向,持續推動的第五期污水下水道建設計畫以開發節能延壽、優化技術開發,污泥減量與再利用等技術為目標。
目前淡水河流域經營管理相關組織多元,各司其職,惟仍缺乏單一專責統合機制或機構,且本計畫推動機關並未掌握執行機關之績效考核權,難以有效率地推動本計畫。
三、實施計畫(101~104年)執行概況
(一)計畫目標及策略
以建構淡水河為美好的公民大河之願景下,提出「友善自然水環境」、「珍惜利用水資源」、「有備無患防救災」、「公眾參與定決策」目標,以流域整體治理角度,檢討各相關治理議題及提出因應方案。
(二)主要工作項目及內容
計畫工作項目區分為水資源經營管理、水患災害防治、集水區經營、水質改善、環境生態景觀、維生系統安全維護及綜合業務等七項。
(三)執行策略與方法
1、分年執行策略
以民國120年為遠程願景目標,並分近程(101~104年)、中程(105~108年)、長程(109~120年)三階段推動。
2、執行方法與分工
本計畫執行步驟,依流域內各治理機關所提出之分年計畫,逐年依其分配經費及工作項目辦理整治。
(四)達成目標之限制
1、調高水價影響層面廣,無法推動使水資源利用效率無法提升。
2、水土共治涉及不同部門間之溝通、協調、整合,未建立互信基礎時不易推動。
3、救災資源與資訊,是支持救災指揮官決策之重要關鍵。需與其他部會減災、整備、應變及復原政策整合,否則無法滿足民眾之期待。
4、領域分工合作以達成總體目標,需建立計畫整體推動管控機制,負責整體推動、協調合作、有效管控。
(五)預期績效指標及評估基準
1、水資源經營管理
推動淡水河流域內水源利用率提升、既有水源設施永續經營、積極推動節約用水。
2、水患災害防治
近程目標為持續進行中央管河川區排治理、改善、維護管理工作,以維持既有設施功能正常,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3、集水區經營
近程目標為辦理野溪整治、崩塌地處理、坑溝治理、土砂災害防治等工作。
4、水質改善
積極辦理污染稽查管制暨水質監測、淡水河水體水質改善,並提升污水下水道系統建設及用戶接管率普及,以改善排放水質,減輕河川污染。
5、環境生態景觀
近程目標為改善河岸環境景觀,活絡河岸觀光,提供親水遊憩空間;完成淡水河流域內生態環境調查與監測,建置環境生態資料庫。
6、維生系統安全維護
橋梁改建降低橋梁阻水效應,確保整治成果。近程目標為完成基隆河重要橋梁改建及開闢103縣道替代道路。
7、綜合業務
近程目標為進行水環境巡守及宣導環境永續概念;辦理集水區、庫區防災演練等教育工作。
(六)資源需求
1、人力資源
執行本計畫所需人力資源由中央及地方執行機關就現有人力調配。
2、經費
本計畫近程所需經費共732億,由各事業目的主管機關年度預算或其他已核定之特別預算支應。
四、前期實施計畫執行成果檢討
(一)101~104年計畫完成度分析
101~104年實施計畫所需經費共732億,實際編列預算為 685億元,截至103年9月底為止,實際執行經費比例約為69.19%。
1、未執行之分項目計畫
2、修正計畫延後執行之分項目計畫
(二)執行成果績效分析
1、績效指標與評估基準
2、預期績效指標分析
各要項之分項目相關計畫工作已大致完成。
(1)水資源經營管理
具體措施有水源利用率提升、加速老舊管線汰換、既有水源設施永續經營、積極推動節約用水、監測預報及操作檢討。
(2)水患災害防治
排水改善、河川治理、預警監測系統、長期水理觀測、中央管區排、河川海岸及規劃、河川管理、水利建造物附屬設施維護管理、抽水站新建及維護管理。
(3)集水區經營
整體性治山防災、加強造林與森林撫育、山坡地水土保持監督與管理、土地使用管理。
(4)水質改善
非點源污染削減、污染稽查管制暨水質監測、水體水質改善處理、污水下水道操作維護、污水處理廠操作維護、加速污水下水道系統建設及提升用戶接管普及率。
(5)環境生態景觀
生態環境調查與監測、河川環境改善、環境生態、環境景觀、環境改善工程。
(6)維生系統安全維護
橋梁改建、道路新建工程、橋梁結構維護。
(7)綜合業務
教育、宣導、技術提昇與研究發展、公眾參與、相關法規研議、工作執行狀況追蹤。
3、計畫功能評估
少數計畫為配合編列預算無法執行之外,大部分延後執行或修正計畫執行之原因歸納如下,乃先期實施計畫功能受侷限之主要原因。
(1)涉及跨機關政策協調
(2)因地方政府政策因素而延後執行
(3)計畫龐大耗時較長者
(4)牽涉大型都市開發計畫或編列經費者
五、實施計畫改善策略
(一)現階段經理工作需求
1、水資源經營管理
相關供水改善計畫不僅執行時間長,且所需經費龐大,未來相關執行機關須持續編列經費以利執行。
2、水患災害防治
河川治理工作皆牽涉高額工程經費,且有顯著土地改良效果,牽涉都市計畫變更、地價上漲,未來不論在經費籌措及經濟效益上,建議未來在符合公義原則下,擬定相關執行計畫。
3、集水區經營
集水區經營之整體性治山防災工作大致已完成,惟水土保持工程無法定土地徵收權,因此政府無法主動徵收私人土地施作相關工程。
4、水質改善
水質改善計畫其中提升污水下水道系統建設及提升用戶接管普及率之台北水源特定區污水下水道系統未納戶污水處理第2期實施計畫,經費分配牽涉營建署、臺北市政府致進度略為落後,建議納入下期實施計畫賡續推動。
5、環境生態景觀
環境生態景觀相關工作多已依照既定期程推動,其中配合新北市內河藍色公路忠孝及利濟碼頭興建之周邊景觀工程,建議納入下期實施計畫。
(二)計畫執行內容影響因子探討
1、未來環境預測
(1)氣候變遷之趨勢
依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於2013年提出之第五次評估報告,統整對未來水循環之預測包括:潮濕地區降雨量將會增加、極端降雨將更頻繁與劇烈、季風季節將延長、聖嬰現象發生時部份區域降雨將增加、世紀末海平面最高將上升0.98m。
(2)威脅
IPCC根據未來經濟和能源使用可能的發展,在「未來溫室氣體排放情境特別報告」(Special Report on Emissions Scenarios, SRES),依據經濟部水利署環境變遷水環境知識庫,假設臺灣為A1B情境,台灣非常有可能本來就多水的夏秋季節(豐水期)的降雨量增加、少水之春秋季(枯水期)降雨量卻更少。
2、問題評析
(1)水資源的挑戰
(2)都市防洪危機
(3)水庫經營管理的挑戰
(4)完成計畫之限制與變數
(三)改善策略研擬
1、強化區域及都市防洪
2、推動以價制量之水資源供應政策
3、點源與非點源並進,改善水質污染
4、因應淡水河流域治理權責之變數
5、依據淡水河流域國土容受力,提出不同情境之總體調適策略
6、健康流域管理與健康水岸生活
7、受益者付費、跨域加值回饋政府財政
8、行政作業配合
(1)有效的預算編列及協助
(2)建立跨域協商機制
(3)落實計畫先期作業
(4)有彈性的檢討
(四)下期實施計畫(105~108年)研擬構想
1、計畫目標及策略
(1)水資源經營管理
著重於提升河川教育宣導工作之重要性,優先推動以流域學習為方向之教育宣導。
(2)水患災害防治
著重於維持各項設施設備之正常功能,加強進行維護管理工作。
(3)集水區經營
除了加強現有已開發地區之水土保持外,應針對集水區脆弱地段及綠覆不足地區辦理相關治理工程,以保全下游人民安全及集水區整體環境的維持。
(4)水質改善
除持續建設污水下水道系統外,應再搭配源頭污染減量之觀念,改善下游河川水體水質。
(5)環境生態景觀
減少高灘地人工設施、增加水岸可及性、水域遊憩活動的營造、堤防綠美化及橋梁美化暨橋下空間改善等。
(6)維生系統安全維護
持續改善部分河段之重要橋梁,並且除了改善外,應針對各橋梁進行長期監測,確保其安全性避免災害發生。
未來如何就依據國土容受力,提出不同情境之總體調適策略,以強化淡水河流域整體的維生系統安全維護,可進一步研擬相關具體作為。
(7)綜合業務
提升河川教育宣導工作之重要性,優先推動以流域學習為方向之教育宣導。積極推廣公眾參與建立溝通平台,透過公眾參回應民眾的需求及期望。因應淡水河流域治理權責之變數,跨域協商先期作業,有效編列預算,提升淡水河流域整體經理計畫之功能是下期實施計畫重點。
2、主要工作項目及內容
(1)水資源經營管理
-上游攔砂壩清淤,維持上游設施攔砂能力。
-蓄水範圍抽泥、浚渫。
-庫區防洪防淤隧道
-水權檢討,用水標的公平分配。
-建立合理水價分級制度。
-確保民生供水。
-穩定產業用水。
-發展節水農業。
-部門節約用水研究發展。
-推動相關法規中雨水貯集、中水回收率提升或適用範圍提高。
-辦理雨水貯集、中水回收系統。
-污水再利用評估研究規劃。
-發展工業節水設備。
-輔助民眾更換省水器材、省水設備。
-節水生活教育宣導。
-停水不超過24小時(計畫性停水除外)。
-逐年提高水錶抄見率。
-研究懸浮質加速沉降技術以因應高濁度原水。
-桃園地區埤塘串聯、運用經營管理。
(2)水患災害防治
-石門水庫整治計畫後,其水庫之庫容容量、排洪能力檢討調整。
-佈設監測系統,監測中下游河段脆弱處以加強堤防護岸防洪能力。
-疏濬清淤工程。
-長期水理觀測、河道變遷監測。
-既有河川、排水防洪工程功能檢討及改善。
-既有水利工程之洪災防禦能力檢討及改善。
-增加都市透水及滯洪面積。
-加強都市計畫區外防洪整備。
-防洪指揮中心系統更新運作維護管理。
-水利設施設備定期維護檢查演練。
-災害風險及脆弱度分析。
-建立水庫極端防洪運轉機制。
-推動全民防災觀念,提升環境憂患意識。
-減少地下都市空間風險。
-微波通信系統更新。
-改善淡水河流域內之橋梁。
-工程建設增加透水舖面的使用。
-下水道清淤、下水道總體檢。
-淡水河流域集水區內之都市雨水下水道改善及提升建設率。
-辦理二重疏洪道入口垃圾山(三重、蘆洲)之清除工程。
-二重疏洪道的現況河道減糙目標設定在25%;並整理疏洪道入口端河道提升分流量。
-推動開發逕流零增加管制之規範及措施。
(3)集水區經營
-水質水量及泥砂長期監測。
-集水區治理工程。
-林地崩塌地處理。
-野溪整治。
-農路水土保持工程。
-改善集水區覆被率。
-水土保持監督與管理。
-坡地防災。
-農路、建物與土地利用情況清查及非法利用輔導取締。
-生態或資源保護區之檢討與重劃。
-大型崩塌地、滑地復健計畫。
-集水區整體綜合治理。
(4)水質改善
-水源保護區內污水下水道建設。
-減少源頭污染。
-環保洗劑推廣示範計畫。
-加速推動生活污水處理,污水下水道系統維護與擴建。
-截流系統增建與合理化操作。
-推動晴天排水現地處理。
(5)環境生態景觀
-河川日流量調查、超越機率分析。
-環境生態棲地調查。
-生態管理。
-環境營造工程。
-生物棲地增加。
-確保生態廊道。
-減少高灘地人工設施。
-增加河道基流量。
-增加水岸可及性。
-創造親近水環境機會。
-增加都市開放空間。
-指標物種復育。
-水域遊憩活動的營造,進行藍色公路及水上運動的推動。
-淡水河流域重要資源指認。
-河廊環境營造(以縣市管河川、區排為主)。
-高灘地河川生態廊道、景觀及服務升級。
-堤防綠美化。
-橋梁美化暨橋下空間改善。
(6)維生系統安全維護
-改善重要橋梁(如五福橋、六合橋、大華僑、八堵橋)。
-設置檔水設施。
-確保都市正常運作。
-建置跨河橋梁封橋水位之警戒機制。
-維生管線系統耐震能力補強。
(7)綜合業務
-國土保安及復育計畫。
-資源合理分配。
-居住空間調整。
-減少產業溫室氣體生產量。
-減少都市廢熱。
-廣納弱勢意見。
-訂定法規或行政命令,建立公眾參與機制。
-環境資訊透明化,建置流域資訊共享平台。
-辦理環境教育課程,並將自然環境納入教科書。
-成立河川/排水路活化諮詢委員會。
-組織藍色公路運籌委員會。
-舉辦大河願景論壇。
-推動保水綠建築。
-推動全流域綠建築師培訓及授證。
-建構全方位水環境資訊網站。
-制定淡水河日。
-淡水河水岸藝術文化節。
-抽水站景觀改善示範。
-淡水河流域學習中心。
-藍色公路行銷計畫。
-流域土地利用檢討與策略研擬。
-洪災保險制度研議。
3、執行策略與方法
(1)分年執行策略
A.中程(109~112年)
(A)水資源經營管理
工業與農業用水檢討規劃:在水資源保育及永續的前提下檢討產業政策與用水的分配,促成水權的合理分配。
(B)水患災害防治
-持續推動逕流零增加管制措施。
-二重疏洪道的河道減糙目標達50%。
-都市型態、建築型式變更,吸納逕流。
(C)集水區經營
-持續辦理整體性治山防災計畫,包括大型崩塌地、滑地復建計畫、集水區整體綜合治理、水土保持經營管理。
-持續辦理水質水量及泥砂長期監測。
-持續辦理集水區治理工程、林地崩塌地處理、野溪整治、農路水土保持工程、造林增加集水區覆被率。
(D)水質改善
-污染物減量
(E)環境生態景觀
-檢討橫向結構物需求與存廢
-檢討沿河高架橋需求與存廢,適度地下化
(F)維生系統安全維護
-橋梁定期檢測安全性。
-維生管線系統耐震能力補強。
(G)綜合業務
-推動資訊公開與民眾參與
-持續辦理環境教育工作。
B.長程(113~124年)
(A)水資源經營管理
-工業與農業用水檢討規劃
B.水患災害防治
-持續推動逕流零增加管制措施。
-二重疏洪道的河道減糙目標達50%。
-都市型態、建築型式變更,吸納逕流。
(C)集水區經營
-持續辦理整體性治山防災計畫,包括大型崩塌地、滑地復建計畫、集水區整體綜合治理、水土保持經營管理。
-持續辦理水質水量及泥砂長期監測。
-持續辦理集水區治理工程、林地崩塌地處理、野溪整治、農路水土保持工程、造林增加集水區覆被率。
(D)水質改善
-污染物減量
(E)環境生態景觀
-檢討橫向結構物需求與存廢
-檢討沿河高架橋需求與存廢,適度地下化
(F)維生系統安全維護
-橋梁定期檢測安全性。
-維生管線系統耐震能力補強。
(G)綜合業務
-推動資訊公開與民眾參與
-(B)持續辦理環境教育工作。
(2)執行方法與分工
本計畫執行步驟,依流域內各相關機關所提出之分年計畫,逐年依其分配經費及工作項目辦理整治。
關鍵字: 淡水河流域、流域管理委員會、流域整體治理、國土規劃、防救災、水資源、水環境、組織與法令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適用對象:成人(學術性)
- 關鍵詞:淡水河、流域經理、實施計畫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500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經濟部水利署第十河川局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秘書室
姓名:李芳瑜
電話:02-89669870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四川路2段橋頭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