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介紹
「水足跡」(water footprint)概念在2002年提出後已快速成為重要的用水指標,並有不少國內外企業完成或正進行水足跡評估,尤其是國際組織和國際大型企業皆積極推動水足跡的評估工作,預計未來水足跡將成為國際上繼碳足跡之後的重要環境指標。
國內起步較晚,直至2010年水利署才開始著手進行水足跡的先期研究,並於2011年提出我國農、林、漁、畜、工業產品水足跡的估算步驟和方法(周嫦娥等,2011、2012)。水利署同時自2010年開始對企業、政府和其他各界進行水足跡概念的宣導,目前國內已有幾十家的企業完成產品水足跡的估算和查證。
國內企業尚無自行估算水足跡的能力,多由輔導單位協助進行水足跡盤查與評估,再由驗證機構進行查證並發予聲明書。由於國內的輔導單位和驗證機構皆有碳足跡盤查與估算的經驗,故在估算產品水足跡時,亦將水足跡估算的系統邊界訂在一階供應商,比照碳足跡架構將用水分為三個範疇:範疇一為工廠直接用水;範疇二為公用事業提供之水、電、油、氣等之用水量;範疇三為一階供應鏈等之用水。
由於目前國內的水足跡公用係數仍然缺乏,加上對供應商的盤查不易,故現階段能真正落實盤查分析的是廠商本身的製程,亦即對直接水足跡之盤查。有鑑於廠商真正能掌握的是自身製程的用水資訊,自2012年開始水利署在其宣導活動中,即明確宣導評估水足跡的最終目的不單純是算出產品水足跡的大小,而是利用水足跡評估過程取得的資訊,進行永續性評估提升用水使用效率,進而提升經營績效;同時鼓勵廠商利用水足跡盤查的資料,擬定節水措施和廢水回收再利用措施。舉例來說,有廠商透過水平衡圖發現,冷卻塔的逸散量過高,經檢視發現冷卻塔周圍溫度過高,改善此種狀況後即減少逸散造成的水量損失,進而減少廠商的藍水足跡。另有廠商發現其廠內消防用水水量過高,究其原因乃廠內管線漏水之故;此廠商同時也發現排放的廢水量甚大,決定增加廢水回收再利用量以減少藍水的使用,同時減少灰水排放量和灰水足跡。
而在水資源環境部分,氣候變遷改變了水文循環,導致全球水資源日益稀少,水源供給之不穩定程度亦日益加深。台灣降雨雖豐,但時間和區域上分布不均,可用水資源原就相對稀少,提升水資源利用效率及節約用水因而成為水利署重要的水資源政策。過去十年來工業用水雖佔總用水量的9% ,但若經濟持續成長,工業用水預估亦將持續成長。對缺水容忍度相對較低的工業用水而言,提升水資源使用效率與減少對水資源的依賴程度(例如,節約用水和水回收再利用),將是確保工業用水的重要措施。
不論是由上位的水資源管理或廠商層級的節約用水或水回收再利用皆涉及合理用水量問題。事實上,水利署已將各用水標的的合理化用水管理列為重要的水資源管理方案之一,並將其應用於大型開發案用水計畫中的用水合理性審查。
而由現階段水足跡在企業界的推廣和應用情形來看,水足跡評估前需經過水足跡盤查取得與建置企業用水的細部資訊。若能善用水足跡盤查取得之資料,則可評估廠商用水的合理性。換言之,若將水足跡評估應用於水資源管理而成為一項管理工具,則可掌握廠商用水資訊,評估其用水的合理性。
據此,本計畫之目的為建立產品水足跡盤查分析準則,供企業評估水足跡時參考,逐步建立企業用水資訊分析能力,並做為水利署和企業評估合理用水之輔助工具。本計畫分二年執行,第一(103)年度計畫之主要工作為選取各一項製造業和服務業產品進行水足跡盤查的案例分析,並以此研擬產品水足跡盤查分析之方法與步驟,建立水足跡盤查分析準則。第二(104)年度計畫持續選取各一項製造業和服務業產品進行水足跡盤查的案例分析,除精進產品水足跡盤查分析之方法與步驟和水足跡盤查分析準則外,進一步擬定產品和企業水足跡盤查機制相關規範及運用推動策略,建立我國企業申請用水計畫或工廠改建時需檢附水足跡之盤查準則。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適用對象:成人(學術性)
- 關鍵詞:企業水足跡,產品水足跡
- 附件:VCD
- 頁/張/片數:280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經濟部水利署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經濟部水利署
姓名:陳宜欣
電話:02-8941-5087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3段41之3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