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介紹
台南市歸仁區與關廟區間鹽水溪之整治計畫工程位置因與大昌橋遺址範圍部分重疊,本局依文資法相關規定,於民國103年委託庶古文創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辦理搶救發掘計畫。
本次發掘出土許多考古遺留,主要為陶質與石質標本,屬於大坌坑文化,距今約4700~4200年前。生態遺留則以貝類標本為主,另有少量破碎獸骨與魚骨。
經地層分析顯示,本遺址受到河道侵蝕作用之影響,原生地層幾已破壞殆盡,在67個探坑中只發現3處相互堆疊之灰坑,而多數的遺留則屬水道內之二次堆積。
目次
目 次
目 次i
圖 次v
表 次vi
圖版次x
壹、 計畫緣起及目的1
貳、 發掘區域背景資料5
一、 自然環境5
(一) 位置及遺留殘存分布範圍5
(二) 地形景觀5
(三) 地史變遷7
(四) 水系12
(五) 氣候18
二、 人文史料18
(一) 史前文化層序18
(二) 歷史時期人文史料24
三、 考古相關工作回顧27
(一) 計畫範圍鄰近考古工作回顧27
(二) 相關文化內涵及類緣探討27
四、 大昌橋遺址先前考古工作成果概述36
(一) 遺址遺留分布範圍36
(二) 文化內涵36
參、 工作經過與成果42
一、 前期工作42
(一) 發掘計畫書編撰42
(二) 相關文獻資料搜集42
二、 田野發掘工作42
(一) 發掘前地表清理42
(二) 探坑坑位放樣45
(三) 遺址發掘47
(四) 發掘現場復原工作59
三、 標本整理及分析60
(一) 空間現象資料60
(二) 考古標本整理60
四、 成果報告編撰61
肆、 地層堆積及年代63
一、 地層堆積63
二、 土壤粒徑分析與沉積環境擬構72
(一) 土壤粒徑分析72
(二) 沉積環境擬構77
三、 出土遺留年代78
伍、 遺址出土現象82
陸、 出土遺留綜述87
一、 自然遺留87
(一) 動物性遺留87
二、 文化遺物94
(一)石質標本94
(二)骨角牙貝質標本105
(三)陶質標本110
柒、 文化類緣及周鄰關係136
一、 研究回顧136
二、 臺澎地區相關遺址比較145
(一) 分區概述145
(二) 分析比較176
(三) 小結180
三、 大陸東南沿海相關遺址比較182
(一) 分區概述182
(二) 綜論190
捌、 文化資產價值及後續維護管理建議193
一、 文化資產價值193
玖、 維護管理建議195
(一) 工作內容195
(二) 工作期程196
(三) 計畫經費196
壹拾、 結論198
參考文獻200
附件一:歷次審查紀錄回覆表210
附件二:遺址發掘計畫書審查相關公文220
附件三:田野發掘工作日誌226
圖 次
圖1:大昌橋及鄰近遺址位置圖3
圖2:大昌橋遺址遺留殘存分布範圍4
圖3:鹽水溪、二仁溪間臺南平原地形圖6
圖4:全球末次冰期(2萬年以來)海水面變化趨勢圖(Rohde,2005)8
圖5:台南平原南段各構造帶擡升速率9
圖6:鄰近保西國小鑽井資料(修改自周飛宏,2007)9
圖7:嘉南平原7000-5000年前的古環境(摘自陳華玟、吳樂群,2011) (★為大昌橋遺址位置)10
圖8:嘉南平原5000~3000年前的古環境(摘自陳華玟、吳樂群,2011) (★為大昌橋遺址位置)11
圖9:嘉南平原3000-1000年前的古環境(陳華玟、吳樂群,2011) (★為大昌橋遺址位置)12
圖10:本次工作範圍內鹽水溪兩岸地形圖14
圖11:大昌橋段之地形斷面15
圖12:七甲橋段之地形斷面15
圖13:八甲段之地形斷面15
圖14:台灣堡圖顯示之河道位置(水藍線)與現今河道位置(藍線)16
圖 15:臺南平原一帶考古文化層序圖23
圖16:遺址原定發掘範圍示意圖(白色區域)43
圖17:搶救區域發掘探坑系統規劃示意圖(探坑長、寬皆為2公尺)46
圖18:原定發掘區(A、B區)與新增發掘區(Z區)分布圖49
圖19:已完成發掘之考古坑位分布圖53
圖20:大昌橋遺址發掘區地層分布情形(南北向)66
圖21:大昌橋遺址發掘區(探坑B-T5P6)土壤粒徑變化趨勢圖75
圖22:潮間帶環境示意圖77
圖23:遺址南北向地層剖面層序圖79
圖24:遺址發掘區域暗褐色泥層顯示之坡崖現象邊界與灰坑現象分布平面84
圖 25:出土之斧鋤形器99
圖 26:大昌橋出土之錛鑿形器(一)100
圖 27:大昌橋出土之錛鑿形器(二)100
圖 28:大昌橋出土之端刃器、刀形器及鏃形器101
圖 29:大昌橋出土帶簷罐口125
圖 30:大昌橋出土帶折罐口125
圖 31:大昌橋出土唇位折形脊罐口125
圖 32:大昌橋出土外凸弧轉罐口126
圖 33:大昌橋出土微敞削薄罐口127
圖 34:大昌橋出土無沿盆口127
圖 35:大昌橋出土帶沿盆口128
圖 36:大昌橋出土圈足128
圖 37:圓山第二地點出土陶器型制(黃士強,1989:P48-49:圖十三~十四)147
圖 38:芝山岩遺址出土陶器(劉益昌等,2006:2-35~2-37:圖2-18~2-20)148
圖39:上沙崙遺址出土之陶器組合(引自劉益昌,2009)151
圖40:八甲遺址陶器口緣型制157
圖41:八甲遺址陶器(黃士強,1974:圖版Ⅵ~圖版Ⅷ)158
圖42:八甲遺址陶器(黃士強,1974:圖版Ⅸ。6:可能為貝印紋陶蓋)159
圖43:菓葉遺址口式(修改自Tsang,1992:81~84,Q~T:缽、盆形器)161
圖44:菓葉遺址陶容器型制與紋飾(Tsang,1992:82-86)162
圖45:菓葉遺址與鎖港遺址有的陶器型制與紋飾風格(Tsang,1992:82、119)163
圖46:菓葉遺址口式(修改自Tsang,1992:81~84,Q~T:缽、盆形器)164
圖47:菓葉遺址陶容器型制與紋飾(Tsang,1992:82-86)165
圖48:新園遺址各式口緣型制(修改自顏廷伃,2013:97-100。X:缽口)167
圖 49:新園遺址陶器口緣型制與刻劃紋飾(顏廷伃,2013:98-101)168
圖50:鳳鼻頭遺址大坌坑文化陶器型制與紋飾(Chang et al.,1969:55 Fig. 24)170
圖51:鳳鼻頭遺址大坌坑文化陶器型制與紋飾復原圖(Chang et al.,1969:55 Fig. 25)171
圖 52:六合-孔宅遺址大坌坑文化口式(修改自陳義一等,1998;劉益昌、陳玉美,1997)73
圖 53:福德爺廟-六合-孔宅遺址大坌坑文化口式(修改自陳義一等,1998;劉益昌、陳玉美,1997)74
圖 54:六合與孔宅遺址出土大坌坑文化陶器劃紋風格(陳義一等,1998:31 圖十一)75
圖 55:六合與孔宅遺址出土陶缽與寬沿盆(陳義一等,1998:31 圖十二)75
圖56:殼坵頭遺址出土之各式陶器84
表次
表 1:荷據時期赤崁一帶灌溉區名稱及可能位置24
表 2:歸仁區、關廟區遺址一覽*38
表3:大昌橋遺址遺物分布範圍座標值36
表 4:遺址發掘探坑系統參考點測量資料45
表5:發掘考古探坑與各坑發掘層位一覽*51
表6:大昌橋遺址土壤分析結果(B-T5P6探坑)73
表 7:出土軟體動物數量統計一覽表88
表 8:出土軟骨魚類牙齒數量一覽表88
表 9:出土硬骨魚類數量及部位統計一覽表89
表 10:出土爬蟲類數量及部位統計一覽表90
表 11:大昌橋遺址出土鳥類遺骸屬種、部位數量一覽表91
表 12:大昌橋遺址出土哺乳類可辨識個體數(NISP)及最小個體數(NMI)數量統計一覽表92
表 13:出土哺乳類數量及部位統計一覽表92
表 14:歷次採集所得石質標本數量統計表94
表 15:各類石質標本材質數量統計表95
表 16: 大昌橋遺址歷次採集所得石質有刃工具屬性一覽表97
表 17:大昌橋出土硾砸形器測量屬性一覽表102
表 18:大昌橋出土砥、礪、砧形器測量屬性一覽表104
表 19:大昌橋遺址出土疑似石器相關屬性表104
表 20:大昌橋遺址出土1.骨質削磨鈎針測量屬性一覽表106
表 21:大昌橋出土軟骨魚穿孔脊柱骨珠測量屬性一覽表107
表 22:大昌橋遺址三處未受擾亂灰坑各類陶出土數量及比例133
表 23:歷次八甲遺址之定年資料156
表 24:殼坵頭遺址定年資料表183
表 25:富國墩遺址定年資料186
表 26:金龜山遺址187
表 27:臺南市轄內各考古文化及其類型遺址數量統計表193
表28:大昌橋遺址文化資產價值試評194
表29:施工期間文化資產監看計畫每月經費預算197
圖版次
圖版1:大昌橋遺址初發現時遺址現場狀況(由北向南望)2
圖版2:大昌橋遺址初發現時地表遺物散布情形2
圖版3:『八甲溪灣告示』石碑17
圖版4:大昌橋遺址出土之大坌坑文化陶器各式紋飾41
圖版5:大昌橋遺址採集貝類38
圖版6:大昌橋遺址採集各式石器39
圖版7:大昌橋遺址採集大坌坑文化各類陶器40
圖版8:大昌橋遺址發掘前地表狀況(由北向南望)43
圖版9:102年11月所見大昌橋遺址遺物暴露狀況44
圖版10:遺址發掘前地表清理工作狀況44
圖版11:遺址發掘前地表清理工作狀況45
圖版12:遺址發掘坑位佈線工作狀況46
圖版13:探坑發掘過程中地下水湧現情形54
圖版14:發掘過程中因地下水大量湧出導致積水嚴重54
圖版15:第一階段發掘期間A區發掘工作情形55
圖版16:第一階段發掘期間B區發掘工作情形55
圖版17:第一階段發掘期間灰坑現象清理工作情形56
圖版18:發掘區域西側堆土區底部所見黃色細砂地層分布情形56
圖版19:第二階段發掘期間A、B區發掘工作情形57
圖版20:第二階段發掘期間B區積水情形57
圖版21:第三階段發掘期間Z區工作情形58
圖版22:第三階段發掘期間B區工作情形。界牆底部可見古河道沖積之青灰細砂土層。58
圖版23:發掘現場場地復原工作情形59
圖版24:發掘現場場地復原完成狀況59
圖版25:A-T7P4西界牆68
圖版26:A-T7P5西界牆68
圖版27:A-T7P6西界牆69
圖版28:Z-T9P6至A-T2P6北界牆地層分布情形69
圖版29:A-T7P6至A-T9P6北界牆地層分布情形70
圖版30:B-T0P6至B-T2P6北界牆地層分布情形70
圖版31:B-T3P6至B-T5P6北界牆地層分布情形71
圖版32:A-T7P5-L7坑面狀況,可見不同土層呈帶狀分布71
圖版33:土壤粒徑分析樣本採樣位置:B-T5P6北界牆(橘框標示區域)72
圖版34:早期潮汐水道沉積物中含許多板岩屑(標本號碼:XC-2110,標高11.1m)76
圖版35:近期許縣溪河道沉積物含許多石英及變質砂岩(標本號碼:XC-2087,標高13.4m)76
圖版36:B-T5P6L33坑面所見古潮汐水道堆積層之狀況80
圖版37:潮汐水道沉積物具交錯層理80
圖版38:湖相沉積物中常見藍鐵礦81
圖版39:近期河道沉積物以泥塊為主81
圖版 40:於B-T1P4L10北界牆所見F1、F2、F3灰坑剖面82
圖版 41:於B-T1P5L15南界牆所見F2、F3灰坑下半部剖面85
圖版 42:於B-T1P4L8坑面所見灰坑分布狀況85
圖版 43:於B-T1P5L8坑面所見灰坑分布狀況86
圖版44:第二類陶中含石英及板岩屑(平行偏光下,標本號碼:XC-2156)113
圖版 45:第二類陶含少量貝殼碎屑(正交偏光下,標本號碼:XC-2174)113
圖版 46:第三類陶中所含顆粒皆為石英(正交偏光下,標本號碼:XC-2163)113
圖版 47:第三類陶所含鐵土團可見大顆粒石英(平行偏光下,標本號碼:XC-2163)113
圖版 48:第四、五類陶含石英及變質岩屑(正交偏光下,標本號碼:XC-2177)114
圖版 49:第六類陶含大量砂岩屑(正交偏光下,標本號碼:XC-2160)114
圖版 50:第七類陶以中粗粒板岩屑為主細小石英顆粒次之(平行偏光,標本號碼:XC-2190)114
圖版 51:第八類陶以粗~極粗礫板岩屑及砂岩屑為主(平行偏光下,標本號碼:XC-2189)114
圖版 52:牛埔遺址陶器(郭素秋等,2008:0701-NP-8~9)154
圖版 53:牛埔遺址陶器(郭素秋等,2008:0701-NP-8~9)155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英文題名:The Dachang Bridge Site Salvage Excavation
- 適用對象:成人(學術性)
- 關鍵詞:考古遺址,搶救發掘
- 附件:CD-ROM
- 頁/張/片數:210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經濟部水利署第六河川局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規劃課
姓名:陳金鐘
電話:07-6279049
地址:
高雄巿岡山區柳橋西路1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