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介紹
本研究旨在探討偏鄉小學導師在原漢親師關係中的處遇,希冀由族群與文化面向,切入教與學的相關問題,勾勒出親師互動模式,讓教育現場成為開發新知識的場域。本論文的研究問題,包括:原住民族意識高漲對漢人導師的衝擊為何?從原住民家長的角度來看,漢人中心的國民小學應有何種功能與責任?當漢人女導師遇見原民家長時,彼此的主體想像是什麼?總之,孩子每日上學這件事究竟誰該負責?透過觀察、訪談與分析,本論文發現,偏鄉家長的類型大柢可歸納為:務實型、好面子型、孤芳自賞型及力不從心型等四種;其次,導師視家長需求所應採取的策略,包括:現金借貸、君子協定、善緣、傾聽等四大模式;其三,導師因應上述模式而衍生的但書,諸如:專款專用、生活「小確幸」、見面三分情、聆聽但不涉入等四大原則 。
分類
- 書籍分類 :教育學習
- 出版品分類:圖書
- 主題分類:
教育文化
- 施政分類:
原住民族
其他詳細資訊
- 適用對象:成人(學術性)
- 關鍵詞:1.小學教師, 2.親師關係, 3.原住民教育,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164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國立東華大學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原住民民族學院
姓名:潘平芸
電話:03-8635754
地址:97401 花蓮縣壽豐鄉大學路二段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