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找的好書在這裡!
累計出版品總數量:113,032
:::
儒家後習俗責任倫理學的理念

儒家後習俗責任倫理學的理念

  • 統一編號GPN:1010600656
  • 出版日期:2017/04
  • 作/編/譯者:林遠澤
  • 語言:中文
  • 頁數:352
  • 裝訂:精裝
  • ISBN/ISSN:9789570849363
  • 出版單位:國立政治大學
  • 開數:A4
  • 版次:初版
  • 價格:定價$550

書籍介紹

本書參酌批判理論的道德發展理論版本,闡明儒家做為一種後習俗責任倫理學,如何能在結合正義與關懷的仁學基礎上,提出以正名論的道德文法學,建構禮治社會的實踐理想。透過道德發展理論的知行同軌論與自然法平行論假設,釐清儒家工夫論與天道論的理論內涵,本書也同時為中國文化的歷史發展,做出文化病理學的診斷。它嘗試說明,中國文化在以往產生啟蒙辯證的回退(兩漢),以及啟蒙未竟完成之停滯現象(宋明)的原因。希冀最終能指明,儒學做為以人倫常道建構禮治社會的實踐哲學,其能重啟中國文化之現代發展的理論潛能何在。

目次

自序
導論
一、以人倫為常道的儒家哲學概說
二、儒學重構的道德發展理論線索
三、跨文化研究的方法論普遍主義預設

第一章  仁義內在──道德發展理論的當代爭議與儒家倫理學性格的釐定
一、道德發展理論的兩性爭議
二、仁義內在的儒家倫理學性格──正義或關懷倫理?
三、後習俗脈絡主義的責任倫理學構想
(一)科爾伯格論義務論倫理學的責任倫理學擴大
(二)吉莉根論後習俗脈絡主義的關懷倫理學
(三)對話倫理學的後習俗責任倫理學觀點
四、羅哲海《軸心時期的儒家倫理》之貢獻與不足

第二章  知言與知人──儒家普遍主義倫理學的行動詮釋學基礎
一、孔子論「知言」與「知人」的行動詮釋學建構
(一)孔子論知言與知人
(二)孔子論知與行動詮釋學的關係
二、孔子的一貫之道與行動詮釋學的普遍性要求
(一)一貫之道的兩條進路:子貢與曾子的理解差異
(二)體現於歷史之倫常規範的脈絡相對性
三、行動詮釋學對於孟荀倫理學建構的影響
(一)孟子論「知人」與「知言」
(二)荀子論「勸學」與「解蔽」

第三章  內聖與外王──儒家工夫論與知行同軌論的責任判斷基礎
一、工夫論與實踐理性的動機促動問題
二、知行同軌道的責任判斷基礎
三、儒家工夫論之本真倫理的定向與局限

第四章  人倫與常道──倫理性儒家的回退與道德性儒家未完成的啟蒙
一、人倫能否為常道?
二、禮教的神聖化與倫理性儒家的回退
三、儒家倫常觀點之未完成的啟蒙

第五章  天道與性命──自然法平行論的假定與道德性儒家的宗教轉化
一、儒家天道性命相貫通的自然法平行論假定
二、自然法平行論假定的道德發展理論解說
(一)道德的最終奠基與生命的終極關懷
(二)內在而超越的道德第七序階
(三)天人合一的冥契論與對道德神學的批判
三、道德性儒家之宗教意識的理性內涵

第六章  克己復禮為仁──儒家實踐理性類型學的後習俗責任倫理學重構
一、克己復禮章的詮釋學爭議與仁的實踐理性類型學
(一)克己與道德自主性的詮釋學爭議
(二)復禮與社群倫理性的詮釋學爭議
(三)仁的實踐理性類型學分析
二、克己復禮的後習俗責任倫理學重構
(一)仁做為後習俗脈絡主義的責任倫理學
(二)克己──從根源性倫理到可普遍化的道德立法
(三)復禮──從道德自我立法到禮治的社會整合

第七章  禮治與正名──儒家對於政治正當性之倫常奠基的道德文法學構想
一、儒家禮治對於政治正當性的倫常奠基
(一)儒家為何沒有發展出民主法治國的理念?
(二)禮治與仁的倫常性奠基
二、正名論與社會立憲的道德文法學
(一)正名論的道德文法學
(二)道德文法學的規範建構程序

參考文獻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適用對象:成人(學術性)
  • 關鍵詞:儒家倫理學,道德發展理論,工夫論,心性論,天道論,禮治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352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政治大學哲學系林遠澤老師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政治大學哲學系 姓名:林遠澤老師 電話:02-2939-3091 *51372 電子信箱:ytlinphi@nccu.edu.tw; yanfong@nccu.edu.tw 姓名: 電話: 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