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介紹
一、世界攝影史座標系中的臺灣攝影史概論
二、攝影文物類型介紹(單色/彩色)及特徵辨視
三、攝影文物劣化狀況檢測與分級、科學分析、典藏維護措施
目次
04 局長序
06 主編序
09 CHAPTER- 1
世界攝影史座標系中的臺灣攝影史概論
10 一、攝影的發明與西方的視覺變革
15 二、世紀末與兩次大戰前的攝影進程
18 三、紀實的眼光一新聞、報導與傳播的攝影
21 四、攝影、後攝影與當代藝術
27 五、臺灣攝影元年與攝影術
34 六、日治時期攝影與寫真館的興盛
46 七、攝影沙龍與社團
52 八、新視覺一現代攝影的誕生
60 九、當代臺灣攝影的現況與整理
75 CHAPTER - 2
攝影文物類型介紹
76 一、攝影初期
78 二、單色攝影文物材質與類型
135 三、彩色攝影文物
173 CHAPTER-3
攝影文物鑑定與維護
174 一、劣化狀況偵測與分級
196 二、攝影文物科學鑑定與分析
238 三、攝影文物的典藏維護措施
260 參考資料
278 附錄
292 圖、表目錄
編/著/譯者簡介
蔡斐文主編,王雅倫,張後妤,郭偲緁,陳縯溱,蕭雅云,蕭耀貴
序言/導讀
相片承載著歷史的記憶,或許訴説家族故事,或許展現世代軌跡,或許保留青春歲月,一張張都是如此彌足珍貴且獨一無二。然而再堅韌的相片材質也敵不過時間的洗禮,終將慢慢老化而不復往日風采,在這涓流不息的時間長河中,如何辨別不同攝影文物類別,針對其材質的特殊性,給予最適當的保存維護環境與措施,避免人為不當破壞並減緩老化速度『是我們當下所能提供的最佳照護。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作為全國文化資產主管機關,一直積極從事有形及無形文化資產保存,也致力於培育文資保存修復及推廣人才,105年適逢文化部規劃成立「攝影文化中心」之需求,文資局配合辦理長達180小時的「攝影文物一相片類保存修復人才培育課程」,介紹臺灣攝影史、相片材料製作歷史及預防性保存等相關理論及實際操作課程,並於課程結束後,將教材重新整理編輯成專書出版。
本書深入淺出先由攝影史脈絡作為引子,帶領讀者從19世紀上半葉西方攝影術的發明開始探討,一路介紹不同年代的攝影風潮與技術改良直至當代;進而再縮小範圍專注探討臺灣本島的攝影史發展,由西方引進緣起,過程中因應著多元統治者的交替,反因此融合了西方、日本等國的美學觀念與觀看思維,在與本土文化淬煉衝擊後,形成臺灣獨有的攝影文化,並培養出許多攝影大家。
瞭解世界與臺灣攝影史後.進一步將焦點聚光於攝影技術與材料的演變發展過程,並將 單色相片與彩色相片分門別類且加以詳述。在單色相片部分'以其結構與材質介紹為基礎, 針對不同相片類型與特性進行深入的鋪陳展述,其中除了以文字佐以結構示意圖、顯微觀察圖外,更以紀錄相片或繪圖重現各類型相片的製程,使讀者能一窺全貌。另外在彩色相片部 分,則從19世紀的彩色影像實驗做為開端,在描述了光學染料的進展,以及加色法與減色 法在彩色相片系統中的運用後,即詳述各類型相片的原理、製程、歷史、臺灣攝影作品案例 等,並輔以示意圖與顯微相片展現出各類相片結構上的差異與其他辨識特徵。
以上述攝影文物材質講述作為基礎,承接書末的攝影文物鑑定與維護篇章。篇幅中分為 三個層次表述,先介紹羅列各類相片材質可能出現的劣化狀況觀察與其對文物造成的危害; 進而瞭解科學鑑定儀器與分析方式,展現各類相片實際的分析結果;最後提出對攝影文物最 適當的環境控制條件,以及完善的收藏保護措施,企盼在不同的過程中,都能使文物保有相 對的穩定性與安全性。
文化資產是全人類的情感、知識、技藝的薈萃,無論有形的物質或無形的技術知識都是 璀璨珍貴的財產。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專責文化資產保存工作,儘管這些無價珍寶必定會隨著 時間的消逝而漸漸褪變,但我們仍應當在全面了解文物特性的前提下,盡力提供完善的保存 與修護,國內鮮少有攝影修復相關中文書籍,本次能順利出版「攝影文物保存維護手冊」, 特別感謝蔡斐文教授團隊的付出,以及諸多講師不辭辛勞的撰稿,衷心期許這本書可以提供 國內大專院校文保系所或公私立修復部門參考,並為此領域貢獻一份心力。
文化部 文化資產局 局長 施國隆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英文題名:Photographic Material Preservation Handbook
- 出版品網址(線上版或試閱版):連結
- 適用對象:成人(學術性),成人(休閒娛樂)
- 關鍵詞:攝影文物,保存維護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304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
姓名:葉秀玲
電話:06-2224911-1305
地址:台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