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介紹
台灣經濟在過去二十餘年遭逢劇烈的改變,其所引發的政治、社會後果影響深遠。兩位編者李宗榮、林宗弘邀請台灣經濟社會學海內外重要學者,針對各個重大議題進行專書論文寫作。本書內容包括導論與四個部分;第一章兩位編者認為在二十世紀末以前,台灣經濟發展的成功經驗引起國內外學術界的重視,此時期『奇蹟典範』的文獻,分為宏觀與微觀層次分析,宏觀方面認為台灣在世界體系與冷戰地緣政治下開放貿易、華人家族或儒家文化的支持、家庭計畫帶來的人口紅利、高度自主的發展國家與金融管制、微觀方面則是中小企業網絡與創新等,可能是造就經濟奇蹟的因素,其政治後果則是威權體制與本土中產階級的對抗。
然而在新世紀之初,台灣遭受多次全球金融危機與經濟衰退的打擊,並且帶來經濟社會學的典範移轉,學術問題意識從解釋台灣奇蹟,逆轉為解釋台灣為何面臨經濟衰退與社會分化,我們稱之為『衰退典範』。
在宏觀方面,『衰退典範』研究發現全球化、尤其是兩岸貿易對後工業國家帶來的效益遞減、導致所得分配更不均、新自由主義意識形態與政商關係的改變,導致國家財政危機與失能(請參見本書王振寰等),金融資本迅速集中(請參見本書鄭力軒),華人家庭文化下的性別歧視(請參見本書張晉芬)造成晚婚晚育、少子女化、人口老化的人口負債後果(請參見本書鄭雁馨),甚至導致嚴重的勞動剝削(請參見本書劉正等),此外,我們也介紹了弱勢的勞工運動(請參見本書何明修),並且關注台灣勞動市場的社會排除與未來前景。這是本書的第一部分。
在微觀層次的組織與網絡方面,本書第二部分『衰退典範』發現企業規模大型化(請參見本書林宗弘、胡伯維)、集團企業家族化(請參見本書李宗榮、鍾喜梅與詹淑婷),在上述趨勢打擊下,中小企業仍頑強抵抗,並且有些製造業的隱形冠軍脫穎而出(請參見本書謝斐宇、呂玉瑕與林庭萱)。
台灣產業發展面臨產業升級創新與追逐廉價勞力的產業外移的兩難抉擇。本書第三部分選文集中在產業創新方面,儘管台灣的技術人才網絡有助於產業升級(請參見本書川上桃子與田島真弓),『衰退典範』影響下的網絡研究發現,台商的技術優勢逐漸流失(請參見本書熊瑞梅等),遭受紅色供應鏈崛起的威脅、而社會學家則將研究視野投向更公平的社會經濟創新(請參見本書陳東升)。本書第四部份探討產業外移,鄭志鵬與林宗弘、鄧建邦等發現中國台商逐漸走向窮途末路,而產業外移中國大陸卻造就跨海峽的政商結盟(請參見本書吳介民),帶來階級分化與世代衝突的政治後果,展現在太陽花運動以及其後的政治變遷。
本書是中研院社會所「企業與社會」主題研究小組多年來集體累積學術合作的成果。在導論中,兩位編者解釋本書為何收集並且整理上述從奇蹟到衰退的兩類文獻,並且以典範移轉來理解台灣學者的問題意識轉變、以及對新經濟社會學各流派的移植與創新,並提出未來研究的發展方向。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英文題名:Unfinished Miracle: Economy and Society of Taiwan in Transition
- 適用對象:成人(學術性),成人(休閒娛樂)
- 關鍵詞:台灣經濟,產業發展,經濟社會學,文集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750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姓名:謝國雄
電話:02-26525100
地址: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