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介紹
本書收錄民國95年至106年有關文化資產保存法之相關函釋
目次
目次
壹文化資產保存法相關函釋
一、第 1 條相關函釋...................................................................1
二、第 3 條相關函釋................................................................2
三、第 4 條相關函釋................................................................8
四、第 6 條相關函釋...............................................................12
五、第 7 條相關函釋..............................................................23
六、第 8 條相關函釋..............................................................25
七、第 9 條相關函釋..............................................................34
八、第10條相關函釋............................................................... 38
九、第13條相關函釋............................................................... 40
十、第14條相關函釋............................................................... 41
十一、第15條相關函釋........................................................... 51
十二、第17條相關函釋........................................................... 60
十三、第18條相關函釋........................................................... 74
十四、第19條相關函釋................................ ...........................77
十五、第20條相關函釋........................................................... 79
十六、第21條相關函釋.......................................................... .91
十七、第22條相關函釋..........................................................103
十八、第23條相關函釋..........................................................105
十九、第24條相關函釋..........................................................108
二十、第26條相關函釋......................................................... 120
二十一、第28條相關函釋.....................................................133
二十二、第29條相關函釋.....................................................136
二十三、第30條相關函釋.....................................................162
二十四、第31條相關函釋.....................................................167
二十五、第32條相關函釋.....................................................170
二十六、第34條相關函釋.....................................................173
二十七、第36條相關函釋.....................................................174
二十八、第38條相關函釋.....................................................176
二十九、第39條相關函釋.....................................................177
三 十、第40條相關函釋.....................................................181
三十一、第41條相關函釋.....................................................184
三十二、第42條相關函釋.....................................................194
三十三、第43條相關函釋.....................................................196
三十四、第46條相關函釋.....................................................199
三十五、第47條相關函釋.....................................................202
三十六、第48條相關函釋.....................................................204
三十七、第49條相關函釋.....................................................208
三十八、第51條相關函釋.....................................................209
三十九、第54條相關函釋.....................................................213
四 十、第56條相關函釋.....................................................216
四十一、第57條相關函釋.....................................................218
四十二、第58條相關函釋.....................................................222
四十三、第59條相關函釋.....................................................227
四十四、第61條相關函釋.....................................................228
四十五、第62條相關函釋.....................................................230
四十六、第63條相關函釋.....................................................233
四十七、第64條相關函釋.....................................................235
四十八、第65條相關函釋.....................................................237
四十九、第67條相關函釋.....................................................239
五 十、第69條相關函釋.....................................................241
五十一、第71條相關函釋.....................................................242
五十二、第73條相關函釋.....................................................243
五十三、第74條相關函釋.....................................................244
五十四、第76條相關函釋.....................................................248
五十五、第91條相關函釋.....................................................250
五十六、第100條相關函釋...................................................256
五十七、第101條相關函釋...................................................258
五十八、第103條相關函釋...................................................260
五十九、第106條相關函釋...................................................263
六 十、第110條相關函釋....................................................264
六十一、第111條相關函釋............................... ....................265
貳、文化資產相關作業注意事項
一、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聚落建築群、史蹟、文化景觀列冊追蹤作業注意事項..................................267
二、考古遺址普查及列冊追蹤作業應注意事項..................269
三、文物普查列冊追蹤作業應注意事項.............................271
四、無形文化資產列冊追蹤作業注意事項.........................274
五、文化資產保存技術及保存者列冊追蹤注意事項..........275
六、辦理文化資產及文化資產保存技術審議相關注意事項....276
七、文化資產暨保存技術公告變更注意事項與參考範例........279
序言/導讀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 1 條】
有關眷村文化保存之意義與範圍一案
【文化部 104 年 11 月 18 日文授資局綜字第 1043010305 號】
一、依民國 94 年修正後之文資法,其立法目的於第 1 條即已敘
明「為保存及活用文化資產,充實國民精神生活,發揚多
元文化,特制定本法」,爰與修正前的文資法比較,特別強
調了文化資產的「活用」,是以文化資產保存除辦理保存、
修復及管理維護外,更包含修復後之活化再利用。
二、而眷村文化保存之內涵,基本上亦多被視為廣義文化資產
保存之一環,爰「國軍老舊眷村文化保存選擇及審核辦法」
第 9 條規定之眷村保存、修復、經營及管理維護,若參照
文資法之立法目的,似亦可認為包含活化再利用在內。
相關法規:文化資產保存法第 1 條(94.02.05 版);國軍老舊眷村文化
保存選擇及審核辦法第 9 條(104.02.03 版)
~ 1 ~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 3 條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 3 條】
有關「潘氏澎湖鱷」化石之類別歸屬及化石提報人獎勵之相關
疑義案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 97 年 4 月
25 日文資籌二字第 0971104379 號】
一、本案「潘氏澎湖鱷」經鑑定為澎湖馬來鱷新種,依據 95 年
6 月自然科學博物館簡訊第 223 期登載,其年代最早在 1400
萬年前。故該化石非人為加工物品,且遠早於人類所出現
之年代。
二、參照文化資產保存法(以下簡稱文資法)第 3 條第 1 項第
2 款所稱遺址之定義「指蘊藏過去人類生活所遺留具歷史
文化意義之遺物、遺跡及所定著之空間」,而文資法施行細
則第 3 條第 1 項第 2 款所稱之自然遺物為「指動物、植物、
岩石或土壤等與過去人類所生存生態環境有關之遺物」,顯
示需與過去人類有相關性,方能歸屬於文資法規範之「遺
址」類別。
三、另本案化石發現於澎湖西嶼內垵海邊的沉積岩層中,其所
出土的地層與文資法第 3 條第 1 項第 7 款之自然地景「指
據保育自然價值之自然區域、地形、植物及礦物」項目中
之「自然區域、地形」等特徵相符合,所定義之具有保育自
然價故可作為澎湖群島地質史之保育場域。
四、綜上所述,本案之化石及其所出土之區域,仍請依文資法
之自然地景類別處理為宜。
五、有關是否適用文化資產獎勵補助辦法給予提報人獎勵一節,
建議俟貴府確認其文化資產價值後,再依相關獎勵或補助
辦法規定予以獎勵。
~ 2 ~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 3 條
相關法規:文化資產保存法第 3 條(94.02.05 版);文化資產保存法施
行細則第 3 條(95.03.14 版)
「土地徵收條例」及「文化資產保存法」之「古蹟」究為何指疑義案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 97 年 11 月
24 日文資籌二字第 0971113887 號】
一、查「土地徵收條例」之主管機關為內政部,有關該條例所
稱之「古蹟」究為何指,敬請該部釋示。
二、至於「文化資產保存法」第 3 條第 1 項所指之「古蹟」係
指文化資產保存法第 14 條指定並公告之古蹟。
三、另遺址係為「文化資產保存法」第 3 條第 1 項第 2 款規定
之文化資產,其文化資產類別不同於古蹟,併予敘明。
相關法規:文化資產保存法第 3、14 條(94.02.05 版);土地徵收條例
(91.12.11 版)
依「土地徵收條例」及「文化資產保存法」之「古蹟」究指為何
疑義案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 97 年 12 月
22 日文資籌二字第 0973115942 號】
一、查「土地徵收條例」係民國 91 年 12 月 11 日公佈,依當時
文資法規定之「古蹟」係包含古蹟及遺址,故「土地徵收條
例」第 7 條規定之古蹟係包括古蹟及遺址。
二、另,民國 94 年 2 月 5 日公布修正之文化資產保存法第 3 條
中新增之各類文化資產,雖非屬「土地徵收條例」第 7 條
規定之古蹟,惟基於文化資產保存之必要,有關各類文化
~ 3 ~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 3 條
資產徵收時建議依「土地徵收條例」第 7 條規定辦理;並
建請貴部研修「土地徵收條例」第 7 條之規定。
相關法規:文化資產保存法第 3 條(94.02.05 版);土地徵收條例第 7
條(91.12.11 版)
有關縣定古蹟「新莊慈祐宮」古蹟涵蓋範圍內,非古蹟所定著
之土地是否屬土地法第 14 條第 1 項第 9 款所稱「名勝古蹟」疑
義案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 98 年 2 月
27 日文資籌二字第 0981102017 號】
一、旨案業於 98 年 1 月 16 日由財政部國有財產局召開會議,
本處已派員參加並表示意見。
二、有關貴府函詢之『古蹟涵蓋範圍內,非古蹟所定著之土地
是否屬土地法第 14 條第 1 項第 9 款所稱「名勝古蹟」疑義
乙事,請逕向土地法之主管機關內政部函請釋示。
相關法規:文化資產保存法第 3 條(94.02.05 版);土地法第 14 條
(95.06.14 版)
有關「南管戲曲林吳素霞」登錄為傳統藝術暨技術保存者適法疑義案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 98 年 4 月
21 日文資籌三字第 0982104961 號】
一、所提疑義說明如下:
(一)有關傳統藝術保存主題疑義:
1.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 3 條第 4 款規定,傳統藝術包
括傳統工藝美術及表演藝術;同法施行細則第 5 條規
~ 4 ~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 3 條
定,傳統表演藝術包括戲曲、音樂、歌謠…等藝能類:
傳統工藝美術包括編織、刺繡…等技藝。另依「傳統
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辦法」第 6 條第
2 款規定登錄公告須為保存者/保存團體之基本資料。
2.另依文資法第 88 條及施行細則第 25 條規定,文化資
產保存技術,係指進行文化資產保存及修復工作不可
或缺,且必須加以保護之技術;其保存者,係指保存
技術之擁有、精通且能正確體現者。
二、旨揭南管戲曲屬「藝能」而非「保存技術」範疇;而林吳○
○女士所精通之藝能當屬傳統藝術之「保存者」而非「技
術保存者」,請依「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
止辦法」第 6 條第 2 款規定登錄公告。倘林吳○○女士另
具備傳統表演藝術使用之樂器、道具、服飾之製作、修理
技術,貴局始得另案提送「文化資產保存技術及保存者」
審議委員會審查列冊事宜。
相關法規:文化資產保存法第 3、88 條(94.02.05 版);文化資產保存
法施行細則第 5、25 條(95.03.14 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
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辦法第 6 條(94.12.30 版)
有關文化資產保存法修正後之古蹟、歷史建築審議涉及新增有
形文化資產類別實務操作一案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105 年 10 月 25 日文資綜字第 1053010658 號】
一、按文化資產保存法(下稱本法)第 14 條、第 61 條規定:「主
管機關應定期普查或接受個人、團體提報具古蹟、歷史建
築、紀念建築及聚落建築群價值者之內容及範圍,並依法
定程序審查後,列冊追蹤…」、「史蹟、文化景觀由直轄市、
~ 5 ~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 3 條
縣(市)主管機關審查登錄後,辦理公告,並報中央主管機
關備查…」以及本法施行細則第 8 條規定:「…主管機關普
查或接受個人、團體提報具古蹟、歷史建築…價值者或具
保護需要之文化資產保存技術及其保存者,其法定審查程
序如下:一、現場勘查或訪查。二、作成是否列冊追蹤之決
定。」
二、查 105 年 7 月 27 日總統令修正公布本法第 3 條第 1 款規
定,新增「紀念建築」、「史蹟」2 類有形文化資產,其相關
施行細則及子法規定,包括〈歷史建築紀念建築登錄廢止
審查及輔助辦法〉、〈史蹟登錄及廢止審查辦法〉等,刻由
本局進行研擬,有關「紀念建築」、「史蹟」2 類文化資產之
登錄基準及相關登錄程序尚未發布,爰倘有民眾提報該 2
類文化資產時,仍請依前揭本法與施行細則規定,啟動列
冊追蹤之法定審查程序。至如於辦理古蹟歷史建築指定登
錄之審議時,經審議會委員建議改登錄為該 2 類文化資產
者,因依本法第 20 條、第 61 條第 5 項規定進入審議程序
者,即為暫定古蹟、暫定史蹟,建請目前得依相關規定進
行維護管理措施,俟相關登錄辦法發布後,再進行審議。
相關法規:文化資產保存法第 3 條第 1 款、第 14、20、61 條(105.07.27
版);文化資產保存法施行細則第 8 條(104.09.03 版)
有關建築法第 99 條第 1 項第 1 款與文化資產保存法所稱「紀念
建築」相關疑義乙案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105 年 12 月 13 日文資綜字第 1053012930 號】
一、建築法第 99 條第 1 項第 1 款所稱「紀念性之建築物」與文
化資產保存法所稱「紀念建築」,其定義、認定方式及認定
~ 6 ~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 3 條
權責機構等,說明如下:
(一)定義:
1.紀念性之建築物:依內政部 76 年 12 月 24 日台內營字
第 557142 號函以具有供人瞻仰、追思、留念、紀念等
所興建非為廟寺之建築物或雜項工作物,並經中央或
省市政府核定有案者。
2.紀念建築:依新修正文資法第 3 條第 1 款第 3 目規定
係「指與歷史、文化、藝術等具有重要貢獻之人物相
關而應予保存之建造物及附屬設施。」。
(二)認定方式:
1.紀念性之建築物:依內政部 76 年 12 月 24 日台內營字
第 557142 號函經中央或地方政府核定有案者。
2.紀念建築:經主管機關依文化資產保存法審議登錄者。
(三)認定權責機構:
1.紀念性之建築物:依建築法第 2 條規定「主管建築機
關,在中央為內政部;在直轄市為直轄市政府;在縣
(市)為縣(市)政府。」。
2.紀念建築:依文資法第 18 條第 1 項規定「紀念建築由
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審查登錄後,辦理公告,並
報中央主管機關備查。」。
二、綜上所述,建築法所稱「紀念性之建築物」與文化資產保
存法所稱「紀念建築」其定義、認定方式及認定權責機構
均有所不同,惟建築法中「紀念性之建築物」,於符合紀念
建築之登錄基準時,自得經審議登錄為「紀念建築」,而適
用文化資產保存法相關規定。而依文資法登錄之紀念建築
於符合「以具有供人瞻仰、追思、留念、紀念等所興建非為
廟寺之建築物或雜項工作物,並經中央或省市政府核定有
~ 7 ~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 3 條
案者」時,自亦屬建築法所稱之「紀念性之建築物」。
相關法規:建築法第 2 條、第 99 條第 1 項第 1 款(101.01.05 版);文
化資產保存法第 3 條第 1 款第 3 目、第 18 條第 1 項
(105.07.27 版)
~ 8 ~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 4 條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 4 條】
有關各縣市轄內第二級古蹟、省定古蹟是否延續前內政部於 94
年 1 月 1 日授權各縣市政府辦理「文化資產保存法」暨「同法
施行細則」相關條文案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95 年 3 月 24 日文中二字第 0952050712 號】
一、文化資產保存法業經總統以 94 年 2 月 5 日總統華總一義字
第 09400017801 號令修正公布,並經行政院核定自同年 11
月 1 日施行。依修正文化資產保存法第 4 條第 1 項規定,
古蹟、歷史建築、聚落、遺址、文化景觀、傳統藝術、民俗
及有關文物及古物之主管機關,在中央為本會;在直轄市
為直轄市政府;在縣(市)為縣(市)政府。
二、內政部 93 年 10 月 6 日台內民字第 09300622902 號函略以:
該部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 8 條規定,授權貴府自 94 年 1
月 1 日起辦理文化資產保存法第 30 條、第 34 條、第 36 條、
第 37 條暨同法施行細則相應上開條文規定有關轄內第二
級古蹟、省定古蹟主管機關相關事宜。按文化資產保存法
有關古蹟之主管機關,業已變更為本會,且上開函示所據
以作成之法據亦已修正,準此,內政部上開函自即日起停
止適用。各縣市政府前依內政部上開函辦理案件,仍請繼
續辦理至結案。
三、各縣市政府爾後辦理文化資產之調查、保存及管理維護等
工作,請依修正文化資產保存法第 7 條規定辦理。
相關法規:文化資產保存法第 4、7、8、30、34、36、37 條(94.02.05
版)
有關配合現行文化資產保存法修正「非都市土地使用規則」第
9 條第 4 項第 4 款古蹟保存用地之中央主管機關案
~ 9 ~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 4 條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95 年 6 月 14 日文中二字第 09510520941
號】
一、依 94 年 2 月 5 日修正公布「文化資產保存法」第 4 條規
定,古蹟之主管機關,在中央為本會。
二、依「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第 9 條第 4 項規定:「第一
項以外使用地之建蔽率及容積率,由以下使用地之中央主
管機關會同建築管理、地政機關訂定:一、………。四、古
蹟保存用地之中央主管機關:內政部。」請貴部予以修正
中央主管機關為本會,以符合文資法規定。
相關法規:文化資產保存法第 4 條(94.02.05 版);非都市土地使用管
制規則第 9 條(94.12.16 版)
有關鼓山區代天宮之潘麗水先生彩繪作品,究屬文化資產保存法
之「傳統藝術」、「古物」或古蹟歷史建築中寺廟建築構件一部份
釋示案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 97 年 6 月
23 日文資籌五字第 0971106753 號】
一、由於代天宮目前並未經指定為古蹟或歷史建築,且其內潘
麗水先生之彩繪作品亦未經登錄為一般古物或民俗相關文
物,因此,目前該彩繪作品仍非屬文化資產保存法內所定
義之文化資產。
二、貴府為文化資產地方主管機關,因此,有關旨揭潘麗水先
生彩繪作品是為「傳統藝術」、「古物」或古蹟歷史建築構
件之認定,可參酌文化資產保存法施行細則第 5、6、7 等
條文辦理,同時由貴府本於主管權責依文化資產保存法相
關法定程序召開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討論與審議決定之。
~ 10 ~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 4 條
相關法規:文化資產保存法第 4 條(94.02.05 版);文化資產保存法施
行細則第 5、6、7 條(95.03.14 版)
~ 11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出版品網址(線上版或試閱版):連結
- 適用對象:成人(學術性)
- 關鍵詞:文化資產保存,文化法規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290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綜合規劃組 法制科
姓名:黃秀娟
電話:04-22295484-358
地址:臺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