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找的好書在這裡!
累計出版品總數量:114,451
:::
啟蒙、理性與現代性 : 近代中國啟蒙運動,1895-1925

啟蒙、理性與現代性 : 近代中國啟蒙運動,1895-1925

  • 統一編號GPN:1010701050
  • 出版日期:2018/08
  • 作/編/譯者:丘為君著
  • 語言:中文
  • 頁數:400
  • 裝訂:平裝
  • ISBN/ISSN:9789863502890
  • 出版單位:國立臺灣大學
  • 開數:14.8*21公分
  • 版次:初版
  • 價格:定價$450
書籍介紹

本書是對近代中國啟蒙運動的回顧,作者在批判中進行對時代的反思。本書由兩個部分所組成,第一部分主要討論啟蒙運動的一般問題,特別集中在啟蒙、理性與現代性等三大議題。第二部分為經驗研究,重心為探索新文化運動早期啟蒙思想的發展及其涵義,討論了「轉型時代」(1895-1925)具代表性的三份雜誌:《東方雜誌》、《甲寅雜誌》和《新青年》雜誌。這一部分不是外部地分析雜誌與啟蒙運動的一般關聯,而是從「歐戰」的角度出發,探索一次大戰如何形塑了五四啟蒙的思想脈絡,以及《東方雜誌》與《新青年》雜誌如何看待歐戰。作者探索的問題是,在什麼意義上「歐戰」帶給了中國啟蒙衝擊?以及這種衝擊的性質是什麼?

目次

序╱王汎森
自序
導論
前言
一、近代中國啟蒙運動的兩個概念
二、近代中國啟蒙運動的幾個重要特質
  (一)對「新」的烏托邦式嚮往  
  (二)作為現代性的「新」
  (三)群與獨之間的緊張性
  (四)轉型時代意識
  (五)第一次世界大戰與啟蒙運動
三、本書的書寫結構
  (一)相關文獻的簡略回顧
  (二)本書書寫結構
〔第一部分〕
第一章 「新」之心態與論述
前言
一、轉型時代意識:梁啟超對「造新去舊」的啟示
  (一)由「停頓時代」到「過渡時代」
  (二)新中國的未來性格
二、新文化運動的破壞式創新
  (一)陳獨秀在「新舊思潮大激戰」時刻下的最後覺悟
  (二)胡適與文明再造
三、一戰後的新秩序:社會主義大潮
  (一)一戰前的社會主義思潮
  (二)作為現代性指標的社會主義
  (三)作為世界趨勢的社會主義
  (四)俄國十月革命的啟示:馬克思社會主義
  (五)毛澤東「十月革命炮響論」
小結
第二章 權威與自由
前言
一、個人意志與集體意志
  (一)將自由作出集體式概念詮釋的背景
  (二)梁啟超:群體自由是個體自由的前提
  (三)胡適:個人主義的自由主義
  (四)李大釗:秩序中的自由
二、自由與倫理
  (一)梁啟超:自由權是強者的價值
  (二)自由人有無放棄自由的自由?
  (三)自由是一種手段還是目的?
三、權威與自由
  (一)群體價值優先個體價值的特質
  (二)無政府主義的反政府國家權威
  (三)對權威的批判:無政府主義與社會主義的區分
小結
第三章 轉型時代:理念的形成、意義與時間定限
前言
一、為「轉型期」劃出起點:中華帝國最後二十年
二、「轉型時代」的定義:「轉型時代晚清說」
三、擴大「轉型時代」的時間範圍:「轉型時代晚清民初說」
四、「轉型時代二十五年說」的完成
五、正式提出「轉型時代三十年說」
小結
〔第二部分〕
第四章 戰爭與啟蒙:「歐戰」對中國的啟示
前言
一、作為啟蒙的「歐戰」
  (一)從「菁英式啟蒙」到「大眾式啟蒙」
  (二)《東方雜誌》:「大眾式啟蒙」代言人
  (三)《東方雜誌》在何種意義上扮演了「大眾式啟蒙」的角色?
二、「歐戰」在中國:青島
  (一)走上歷史舞臺的青島:1897年膠州灣事件
  (二)德國的青島租借與「瓜分中國」狂潮
  (三)1914年日德在華開戰與青島陷落
三、「歐戰」啟示錄
  (一)貼近的西方庶民生活
  (二)軍國主義在日常生活中的實踐
  (三)西方物質文明的內容
  (四)戰爭的真相
小結
第五章 《新青年》論歐戰:陳獨秀激進世界觀形成的考察
前言
一、德意志文明與法蘭西文明的選擇
  (一)中國青年與歐洲文明
  (二)法蘭西文明為人類近代高等文明的搖籃
二、陳獨秀「崇法抑德」看法的動搖
  (一)1916年的開端:中國政治界與知識界最黑暗的時刻
  (二)陳獨秀:大戰勝方非德莫屬
三、公理與強權的辯證
  (一)陳獨秀支持北洋政府對德宣戰
  (二)中年「先知」背叛了新青年?
  (三)被浪漫化的革命
  (四)新青年們對陳獨秀戰爭論的質疑
小結
第六章 革命與國家的想像:《甲寅雜誌》、《新青年》與五四啟蒙運動(1914-1919)
前言
一、從二次革命到歐戰爆發
  (一)「二次革命」
  (二)歐戰爆發與「歐事研究會」
二、《甲寅雜誌》:國體與政體的糾葛
  (一)從民主共和論批判專制
  (二)國體為統治權之本體
  (三)主權與統治權同一
  (四)憲法是一部權利書
三、《新青年》:惡國家不如無國家
  (一)國家的目的與愛國心
  (二)愛國主義與國民性
  (三)國家的想像
  (四)理想國家的標竿:法國
  (五)陳獨秀國家想像批判
小結
結語
徵引書目
索引

編/著/譯者簡介

丘為君
東海大學歷史系特聘教授。臺大歷史系學士、碩士,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博士。歷任考試院特種考試典試委員、教育部文科簽審顧問,(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客座教授,東海大學文學院院長,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兼任教授,東海大學歷史系主任,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訪問學人,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兼任副教授。著有《牟潤孫先生學術年譜》(合著),《戴震學的形成:知識論述在近代中國的誕生》,《自然與名教:漢晉思想的轉折》(修訂版),《走入近代中國》(合著)等。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適用對象:成人(學術性)
  • 關鍵詞:啟蒙運動,近代史,中國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400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姓名:戴妙如 電話:(02)3366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