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介紹
臺灣自民國57 年九年國民義務教育迄今,大約五十年的時間,隨著政治與社會變遷和教育思潮的轉變,國小社會課程的理念也在各時期有所變化。
這五十年期間,有三大理念陣營在不同的機緣下彼此競爭或合作,也成就了不同階段的社會課程。這三大陣營分別是:主導解嚴前課程,國立編譯館以學科專家為主的「舟山模式」;教師研習會以教育研究者和教師為主的「板橋模式」;人文社會科學指導委員會由社會科學研究者主導的「南海模式」。
本書作者嘗試詳實呈現過去五十年國小社會課程發展的歷程,並再次審視與反思前人的思慮與努力的成果,希望借鑑歷史的經驗與其中的智慧,以有助於未來小學社會課程的發展。
目次
第一章 緒論:近五十年來政經脈絡與小學社會課程發展
第二章 舟山模式的創設與開展
第三章 板橋模式的實驗與創新
第四章 南海模式的創建與立基
第五章 解嚴後初期的社會科新風貌
第六章 九年一貫社會領域課程的發展
第七章 歷來社會課程標準
第八章 歷來小學社會課程之教材教法
第九章 結論:社會認識論的分析
附錄:國小社會課程發展大事記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適用對象:成人(學術性)
- 關鍵詞:舟山模式,板橋模式,南海模式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260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國家教育研究院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語文教育及編譯研究中心
姓名:吳麗君
電話:77407831
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