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介紹
世界經濟論壇(WEF)發表的2015年全球風險報告中,將水資源評估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風險,發生機率列在第8位。水資源以及將污水轉變為潔淨水的水處理成為世人重視的顯學。龐大的製造業已逐漸成為全球最大汙染來源,生產、運送的過程中衍生具汙染性的副產品與廢水使業者與民眾對立。除此之外,臺灣的水資源環境條件並不好,地理走向狹長,南北長、東西短,而河川坡度陡峭流速快更不利於洪水防治及水資源留存利用,加上人口稠密、工商發達,水資源的運用和管控,需要投入極大的心力,才能確保供水穩定和颱洪期間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在防洪安全部分,也必須依據最新之情勢進行必要之防洪工程設施改善及防災管理措施,以減低民眾受到水害和乾旱的危機與衝擊。
為因應水資源環境永續發展需求,落實國內「智慧水務產業」及「再生水產業」發展,以提升國內水利產業經濟規模,促進民間資金投入政府「智慧水務產業」及「再生水產業」建設,及推動相關技術產業化策略加速水利產業發展,以達到水循環再生及智慧水資源環境管理之目標。國內法規面上雖已營造有利產業發展環境,但為避免國外大廠憑藉技術及設備優勢鯨吞國內市場,導致排擠國內廠商發展之負面衝擊,更需進一步逐步建構我國「智慧水務產業」及「再生水產業」發展架構與能力,以提高國際市場競爭力。
台灣水利產業起始是配合著政府政策建造堤防、水庫等基礎建設,隨著基礎建設逐步完備,大興土木機會已逐年降低,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許多新興科技及新的服務模式興起,如再生水的使用、節水控制技術與設備等,創造了水利產業的新需求,也開啟水利產業轉型的契機。在傳統水利產業領域導入ICT及IoT技術的應用,進而形成加值的智慧水務產業,預期將會成為台灣水利產業的新服務模式,這些新興的服務模式包含水資源產品的交易模式(如行動支付)、水資源資產的服務、增值服務、設備與解決方案的電子商務等範疇。
隨著科技發展與環境氣候的劇烈變遷,企業對於水利產業的產品及服務需求更趨於多樣化及跨域化,傳統水利產業冗長且缺乏彈性的供應鏈,將無法彈性的順應客戶客製化需求而進行有效率的響應。此外,台灣的水利廠商多數是中小企業,冗長的供應鏈造成了大量的投資資金沉澱,使得廠商對投入新創服務模式持保守態度。為了有效促使同、異業結盟以因應更加客製化需求,並得到有效的資金支援管道,建立產業平台或策略聯盟是目前水利產業發展的首要方案。
水利產業要成功轉型除了依靠專業核心競爭力外,跨域合作及產業聯盟是很重要的策略,結合同、異業合作夥伴發掘潛在需求,並針對客戶需求,整合不同產業供應鏈的廠商,提供完整解決方案的全方位服務創新服務模式,達成用戶全新體驗是產業成功轉型的關鍵。例如傳統之供、輸、配、售水及水處理涵蓋之服務、設備類的廠商,如果能結合異業資源,如金融交易(行動支付)、大數據應用科學、Uber式服務、賦能平台等新型態服務模式,讓傳統廠商也能升級為智慧供應商、達成以輕資產模式(不擁有大設備,分享使用),提供“淨水即服務”、”水處理即服務“、”水回收即服務” 等新創服務,這類服務模式能夠活化產業彈性,主動創造商機,相當適合台灣中小企業。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英文題名:Development, Incubation and Market Promotion of Smart Water and Reclaimed Water Industry
- 適用對象:成人(學術性)
- 關鍵詞:水資源管理、汙水處理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350
授權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