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介紹
臺灣西部平原地區由於產業快速發展,在地面水源供應量不足下,轉而長期仰賴抽取地下水,並造成地層下陷災害。為減少地層下陷對環境與國土之破壞,政府自民國84年起陸續推動第一、二期地層下陷防治執行方案,對於減少全臺持續下陷面積已頗具成效,惟部分區域如彰化與雲林地區,106年度之最大年平均下陷速率仍達到6.7公分/年,顯示地層下陷之情形仍須持續監測。本計畫依據「地下水保育管理暨地層下陷防治第2期計畫(104~109年度)」,為瞭解上述區域之下陷行為與趨勢發展,今年度繼續在彰化與雲林等地區以多元化監測系統(包括水準測量、磁環分層式地層下陷監測井、GPS固定站、深層水準樁與地下水位站等)進行地層下陷之嚴密監測,並同時針對新興異常地區與嚴重沉陷區進行下陷機制之分析與探討,而上述相關監測數據、調查資料與分析成果,未來將作為政府水資源規劃與防範地層下陷之重要參考依據。
107年度主要工作項目包括:地層下陷區水準網檢測與分析;地層下陷監測井、GPS固定站及深層水準樁之維護與資料分析;新建3站GPS固定站;新建1口300公尺地層下陷監測井;地層下陷區之資料整合分析。各項工作均依照預定進度執行,現階段已完成彰化與雲林970公里水準測量、新建3站GPS固定站與1口300公尺地陷監測井,本計畫工作項目業已執行完成,茲將相關成果說明如下:
一、地層下陷區之水準網檢測
完成彰化(430公里)與雲林(540公里)地區之水準檢測,總計今年度水準測量總里程數為970公里,水準檢測成果說明如下:
(一)107年度彰化地區最大年下陷速率為3.4公分/年,顯著下陷面積為9.1平方公里,下陷速率超過3公分/年以上的鄉鎮有溪州鄉與溪湖鎮。
(二)107年度雲林地區最大年下陷速率為6.6公分/年,顯著下陷面積為296.2平方公里,下陷速率超過3公分/年以上的主要鄉鎮有:虎尾鎮、土庫鎮、元長鄉、褒忠鄉、北港鎮、水林鄉、四湖鄉、口湖鄉、臺西鄉、東勢鄉與崙背鄉等11個鄉鎮。
二、地層下陷監測井、GPS固定站及深層水準樁之維護與資料分析
(一)本計畫共計維護彰化(8口)及雲林(25口,含107年度新設1站)地區共33口地陷監測井,目前各地陷監測井之監測功能均正常。
(二)本計畫維護彰化(4個)及雲林(16個,含107年度新設3站)地區共20個GPS固定站,目前各GPS固定站之監測功能正常。各站單日觀測數量皆高於20000筆、週波脫落指標介於0~15、MP1值及MP2介於0.1~1.0,訊號品質穩定接收中。除水利署所屬GPS固定站外,另將雲彰地區內臺灣高速鐵路股份有限公司、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單位設置之GPS固定站一併納入計算,亦搭配7個衛星追蹤站、2站IGS固定站,共計54站GPS固定站進行聯合解算。
(三)本計畫維護彰化及雲林地區共6支深層水準樁,目前各深層水準樁之資料傳輸、擷取與儲存功能及遠端連線、監控功能皆正常運作。
三、建置3站GPS固定站與1口300公尺地層下陷監測井
(一)由106年度監測成果顯示,雲林縣褒忠、東勢與四湖地區下陷速率超過3公分/年,且同年度上述地區之水準檢測點位下陷量達3.6~4.1公分,地層下陷情況顯著,為有效監測上述區域重點時期(水情嚴峻)之三維時序變化,及加密整體GPS固定站觀測網,經水利署會勘同意後,選定於褒忠鄉龍巖國小、東勢鄉安南國小與四湖鄉南光國小為新建GPS固定監測站站址。各新設GPS固定站已於民國107年5月驗收合格;截至今年度10月底止,3站單日觀測數量皆高於40000筆、週波脫落數/觀測量數比值約2~4、MP1值及MP2約0.1~0.3公尺,訊號品質穩定接收中。
(二)雲林四湖鄉為沿海區域主要地層下陷區,民國106年最大年下陷速率超過5公分/年以上,因此該地區為今年度的監測重點。經水利署會勘同意後,選定四湖鄉南光國小為新設地層下陷監測井站址。新設地層下陷監測井業已建置完成並於民國107年6月驗收合格;於今年度6-8月期間,每半個月量測一次地陷監測井,經成果顯示地陷監測井功能正常;同時針對該監測井進行不確定度評估,經量測資料顯示,該監測井的量測精度為±0.064公分。
四、地層下陷區之資料整合分析
(一)彰化地區
民國107年度枯水期降雨量與106年同期相當,但較105年度明顯減少,因此彰化各區域地層壓縮行為均較為明顯,且近期300公尺內地層壓縮趨勢以內陸地區較沿海地區明顯,其中以新生國小、竹塘工作站、湖南國小地陷監測井之壓縮速率相對較大,介於2.2~2.5公分/年之間,因此需持續注意這些區域後續的地層壓縮行為變化。以下分述各主要沉陷區域之相關分析。
1.溪湖鎮
(1)分析溪湖鎮主要下陷點位(I008)歷線圖顯示,該地區下陷速率自民國93至102年逐年減緩,近五年的年下陷速率大約為3.0~3.5公分/年之間。
(2)溪湖鎮過去歷史最大下陷速率曾達14.2公分/年,目前已降至3.0公分/年,長期趨勢而言,地層下陷速率有明顯減緩,但短期趨勢仍會受到氣候與地下抽水之影響;經由地陷監測井與地下水位站交互分析,該地區主要壓縮在第三含水層,因此未來需持續注意。
2.溪州鄉
(1)分析溪州鄉主要下陷點位(內部1109)歷線圖顯示,該地區由民國101年開始監測,下陷速率逐年減緩,103年至104年度由於降雨情況不佳,年下陷速率上升至4.1公分/年,民國105及106年下陷速率稍降至3.5公分/年,民國107年下陷速率為3.4公分/年該區因鄰近高鐵行經路線,因此未來應強加注意。
(2)107年度溪州鄉最大下陷速率達3.4公分,沉陷範圍涵蓋高速鐵路部分路段,依據該地區GPS固定站、水準測量與地層下陷監測井交叉比對,顯示深度300公尺以下的土層有明顯的深層壓縮發生,經現場踏勘,附近仍有許多工廠,未來需注意該地區深層用水與壓縮行為之關係。
(3)溪州地區自民國81至107年,累積下陷量超過80公分以上,該地區的長期下陷將可能對高速鐵路的結構安全產生影響,因此對於該地區的長期監測仍須持續進行。
3.二林鎮
(1)分析二林鎮主要下陷點位(新生國小監測井)歷線圖顯示,該地區下陷速率在民國103年至104年約為2.9公分/年,105年度下陷速率雖略微下降,但民國106年又增加至3.1公分/年,民國107年略微下降至2.6公分/年。
(2)二林鎮新生國小GPS固定站、水準測量與地陷監測井綜合比較成果顯示,各站點之地表下陷趨勢及量級相當一致,均維持在±1公分內,且皆呈現GPS與水準測量成果大於地陷監測井累積下陷量,代表該區域深層壓縮行為仍持續發生,未來需持續注意深層壓縮行為之發展。
(二)雲林地區
107年度枯水期降雨量雖與去年同期相當,但明顯低於105年度,雲林各區域地層壓縮行為均較為明顯,近期整體壓縮趨勢以內陸地區較沿海地區明顯,其中又以秀潭國小地陷監測井之壓縮趨勢最大(壓縮速率達4.6公分/年),其次為內寮派駐站、元長國小、宏崙國小、東光國小與客厝國小地陷監測井(壓縮速率介於3.0~4.2公分/年),其餘地陷監測井壓縮趨勢則相對較小,壓縮速率多小於3.0公分/年,因此需持續注意這些區域後續的地層壓縮行為變化。以下分述各主要沉陷區域之相關分析。
1.虎尾鎮
(1)分析虎尾鎮主要下陷點位(水利雲110)歷線圖顯示,該地區下陷速率自民國100年後開始逐年遞減至103年,民國104年下陷速率受乾旱影響達近年新高的6.0公分/年,至民國105年下降為4.7公分/年,民國106年持續下降至3.8公分/年,民國107年略微增加至4.0公分/年。
(2)分析虎尾鎮光復國小地陷監測井資料,該地區主要壓縮範圍涵蓋地表至深度295公尺的地層(屬於含水層1至含水層4的範圍),而鄰近地陷監測井的水位站資料顯示(僅有含水層1與含水層4之水位資料),水位變化相對較大處發生在含水層4;由地下水位與壓縮量關係分析顯示,地下水位下降時仍有塑性變形產生,顯示土層壓密尚未完成,屬於壓密中土壤。
2.土庫鎮
(1)分析土庫鎮主要下陷點位(秀潭國小監測井)歷線圖顯示,該地區下陷速率自民國102年後開始逐年攀升,民國104年下陷速率受乾旱影響達歷年新高的7.1公分/年,至民國105年下降為3.6公分/年,民國106年則上升至6.6公分/年,107年則減少至5.6公分/年。。
(2)分析土庫國中地陷監測井資料,該地區地層主要壓縮發生在地表至深度289公尺間,該地層屬於含水層1至含水層4的範圍;應用土庫國中GPS固定站、水準測量及地陷監測井資料進行比對成果顯示,GPS固定站與水準測量的監測成果一致,但隨著時間的變化,兩者下陷量明顯大於地陷監測井的下陷量,顯示在土庫國中鄰近地區有深度超過300公尺以下的深層壓縮發生。
3.元長鄉
(1)分析元長鄉主要下陷點位(水利雲72)歷線圖顯示,該地區自民國102年後下陷趨勢漸增,到民國104年因乾旱影響達歷年新高的6.5公分/年,至民國105年下陷速率減緩至2.4公分/年,民國106年下陷速率又增加至6.0公分/年,107年下陷速率減少至4.9公分/年。
(2)比較元長鄉客厝國小地陷監測井、GPS固定站與水準測量三者資料,顯示GPS固定站下陷量與水準測量成果相當,但大於地陷監測井的壓縮量,因此研判客厝國小鄰近地區在深度超過300公尺之地層仍有深層壓縮發生。
4.褒忠鄉
分析褒忠鄉主要下陷點位(內部I025)歷線圖顯示,該地區下陷速率自民國98年由7.0公分/年逐年減緩,民國103年至104年度由於降雨情況不佳,年下陷速率又上升至5.9公分/年,至民國105年下陷速率減緩至3.3公分/年,民國106年下陷速率又增加至3.9公分/年,107年下陷速率略微上升至4.0公分/年。
5.四湖鄉
(1)分析四湖鄉主要下陷點位(東光國小BM)歷線圖顯示,該地區自民國96至102年下陷速率由6.4公分/年逐年減緩,至民國104年受乾旱影響增加至6.1公分/年,至民國105年減緩為0.9公分/年,民國106年下陷速率又增加至4.1公分/年,107年下陷速率減少至3.8公分/年。
(2)由東光國小地陷監測井與水位站資料顯示,近期該地區主要壓縮範圍在地表至深度300公尺間,屬於含水層1至含水層4的範圍;由地下水位與壓縮量關係分析顯示,含水層2及含水層4有持續壓縮的情形,表示土壤仍處於壓密階段,若地下水位維持目前的變化範圍,則地層將持續壓縮。
6.口湖鄉
分析口湖鄉主要下陷點位(宜梧水位站)歷線圖顯示,該地區民國102年下陷速率為-0.9公分/年,至103年下陷速率達4.0公分/年後開始逐漸趨緩,民國105年減緩為-0.7公分/年,但106年起下陷速率又上升至2.6公分/年,民國107年下陷速率與106年度相當,為2.6公分/年。
7.臺西鄉
分析臺西鄉主要下陷點位(雲BM27)歷線圖顯示,該地區自民國97年下陷速率由2.4公分/年逐年減緩,104年度下陷速率受乾旱影響達4.3公分/年,至民國105年減緩至0.0公分/年,106年度下陷速率又增加至3.3公分/年,民國107年下陷速率減少至2.6公分/年。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適用對象:成人(學術性)
- 關鍵詞:地層下陷
- 附件:DVD
- 頁/張/片數:400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經濟部水利署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經濟部水利署水文技術組
姓名:黃俊仁
電話:02-37073076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三段41-3號9-1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