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找的好書在這裡!
累計出版品總數量:113,054
:::
台灣的後基因體時代:新科技的典範轉移與挑戰

台灣的後基因體時代:新科技的典範轉移與挑戰

  • ISBN/ISSN:9789578614239
  • 出版單位:國立交通大學
  • 版次:初版
  • 價格:定價$450
書籍介紹

後基因體時代來臨
如何在科學vs.非科學、生物vs.社會文化中找到平衡?
二十一世紀隨著分子生物學驚人的發展,基因工程的進展觸及了「什麼是生命」人類存在的論辯,2003年4月人類基因定序宣布完成後,正式進入本書所謂的「後基因體時代」,全球生物醫學競爭,成為各國搶進未來先機的關鍵。
本書強調臺灣「後基因體時代」來臨,所面臨的基因知識典範、技術實作、媒體再現與倫理、法律和社會(Ethical, Legal and Social Issues, ELSI)的問題。全書共分為四個單元,分別為「生物學典範的轉移」,「基因科技的眾生相」,「族群、國家基因資料庫與民主治理」,「基因、媒體與公眾溝通」,各章內容包括「基因」概念多樣性的歷史演化,精準醫療背後「不精準」的科學邏輯,台灣產前篩檢技術、疫苗發展、基因疾病檢測、族群溯源研究、客家族群與台灣人體資料庫等各種在地的發展,以及隱私權、基因資訊的規範、基因的媒體再現、社會信任與民主治理的問題。
全書匯集自然與人文社會科學等跨領域的作者群,強調台灣基因科技所衍生的未來風險與不確定,必須發展因地制宜的創新治理想像,研究者不應該落入科學vs.非科學、生物vs.社會文化等二元對立的單一解釋圈套,而應採取跨學科、多元整合的方式,尋求全球化與在地性溝通、協商與合作的基礎。

目次

推薦序│台灣後基因時代之本土STS/ELSI 的反省與論述 蔡甫昌
推薦序│基因體科技:社會地景的在地旅程 林文源
導讀、潘朵拉的黑盒子解碼後:基因科技與倫理、法律和社會的交纏共構 蔡友月
單元一、生物學典範的轉移
理解「基因」概念的演變 陳瑞麟
後基因體時代的侏儸紀公園 楊倍昌
單元二、基因科技的眾生相
族群遺傳學與追根溯源 陳堯峰
基因化世代:產前基因篩檢與檢測 施麗雯
後基因體時代的免疫台灣:疫苗的迷思與反思 陳宗文
痲瘋病的抗藥性與基因體科技 洪意凌
單元三、族群、國家基因資料庫與治理
台灣客家族群基因溯源研究:社會學與生物學對話 潘美玲、張維安、鐘育志、黃憲達、劉奕蘭、許維德、林勇欣、陳明惠
台灣人的基因利基:Taiwan Biobank、科學家與國族建構 蔡友月、李宛儒
從老大哥到大數據:國家大型人體生物資料庫的隱私權議題 張兆恬
精準醫療的新瓶與舊酒︰大型人體生物資料庫的國際發展脈絡、爭議與國際倫理規範 劉宏恩
單元四、基因、媒體與公眾溝通
基因研究的告知義務及社會心理風險 雷文玫
「天生」贏家?從世大運剖析原住民運動基因的再現與迷思 蔡友月
媒體上的基因臉譜:以基改食品為例 張燿懋
科學傳播與基因醫學的媒體再現 林筱芸、徐美苓
結語 寫在後基因體之後 陳宗文
作者簡介
索引

編/著/譯者簡介

蔡友月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中研院人文講座師資,曾任美國哈佛醫學院醫學社會學系研究人員、加州大學聖地牙哥校區科學研究中心與社會系博士後、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社會系Fulbright資深訪問學者。目前研究關注Taiwan Biobank、台灣原住民基因與認同政治、台灣溯源基因檢測公司的受試者等等。著有《達悟族的精神失序:現代性、變遷與受苦的社會根源》,與學界友人主編《不正常的人?台灣精神醫學與現代性的治理》。
潘美玲
  國立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教授。美國杜克大學社會學博士。目前兼任國立交通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曾擔任交大STS中心執行委員,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訪問學人。專長學術領域為經濟社會學與發展社會學,長期關注產業全球化與社會制度的關聯與社會後果,近年來進行有關移民與難民的求生策略與族群經濟研究與比較,發表多篇學術論文。新近加入台灣客家基因溯源的跨領域研究。
陳宗文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法國巴黎高等政治學院社會學博士、政治大學科技管理博士、交通大學電子碩士、倫敦大學伯貝克學院結構生物學碩士,研究領域涵蓋科技、經濟和創新社會學,關心生醫、資通和無形科技在現代社會中透過不同的媒介、以不同的形式發生在生命治理層次上的諸般現象。曾經出版多篇以疫苗為主題,探討其技術創新、產業發展和採用治理等相關議題之學術論文。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適用對象:成人(學術性)
  • 關鍵詞:基因體,後基因體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464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國立交通大學出版社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國立交通大學出版社 姓名:程惠芳 電話:03-5731784 地址:新竹市大學路1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