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找的好書在這裡!
累計出版品總數量:114,830
:::
後數位人類紀—國際科技藝術展

後數位人類紀—國際科技藝術展

  • ISBN/ISSN:9789860587333
  • 出版單位:國立臺灣美術館
  • 開數:24.5*24.5公分
  • 版次:1
  • 價格:定價$500
書籍介紹

「後數位人類紀-國際科技藝術展」主要結合當代相當重要的兩個概念。其中,「後數位」所指涉的是在一個人類與數位科技間關係快速變遷下的藝術創作,以及藝術如何更關切人類的生存實際景況;而「人類紀」實際上則是一個產生著大規模的「熵」的時期、一個普遍「人類化」的世界,其論述更揭示了對科技盲目樂觀主義的憂慮,與對唯一確定性的拒絕。
本展以「後數位人類紀」為核心命題,與西班牙馬德里現代數位科技影音藝術節合作,邀請來自臺灣與西班牙兩國新世代的藝術創作者,以科技藝術為創作實踐的策略,展現藝術家對當代數位世代中人文意識的深刻觀察。「後數位人類紀」中展出作品的共同性正是表述著在整體生活世界的機械圖像中,「人—自然—科技」的體現關係如何展現出藝術創作的對象已不僅是純粹的物質符號再現,更是整體化的過程,一種特定的生成態度。這個彼此重複著某個層次內涵的混雜性,漸進地凸顯人之個體化與生活世界乃是一個趨勢、一種流動、一個過程,層層交疊,使致「時間空間化」。

目次

目錄Contents
館長序Director’s Preface04
策展專文Curatorial Essays 08
藝術家作品圖版Artists’ Statements and Plates 24
藝術家簡歷Artists’ Biographies64

編/著/譯者簡介

蔡昭儀
曾任國立台灣美術館展覽組組長、現任國立台灣美術館研究組組長、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執行長

序言/導讀

關於人類紀的始點眾說紛紜,但可以確定的是當今的生活世界層層疊代、相互交雜的景況正彰顯出人類行為對自然的逐步影響。更重要的是,隨著數位時代的全面到來,大規模「數位化」世界圖景的景緻既是歷史性的,也是增補性的當代生存樣態,整體且普遍的人工智能化而引發了一系列的社會文化(social-cultural)、地緣政治(geopolitical)、生存環境(living condition)、生命倫理(bioethtical)等人類生活世界的改變。以致,當今人類紀在自我的技術之中生活、活動與存有;甚至,人們生活經驗藉由技術所構成的景況已不言而喻。科技技術以物質文明中各種人工物的形式存在於我們的環境之中,且深深地影響著人們的行動、知覺與理解方式, 在《後數位時代的藝術未來》(The Future of Art in A Postdigital Age)一書中,梅爾・阿利森貝格(Mel Alexenberg)清楚地定義所謂的「後數位」(post-digital)所指涉的是在一個人類與數位科技間關係快速變遷下的藝術創作,以及藝術如何更關切人類的生存實際景況,而非數位科技本身。將「後數位」一詞作為形容詞更強調在網路空間與真實空間之間、在社會與實際傳播過程中體現媒體與混合真實之間、在高科技及其碰觸經驗之間、在視覺、觸覺、聽覺與動態媒體經驗之間、身處在地與全球化之間,如何透過數位、生物、文化和精神體系,將數位科技人性化(the humaniza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ies),並透過參與、互動、合作過程創造出的替代性媒體中重新定義藝術的角色。 而貝爾納・斯蒂格勒(Bernard Stiegler)更進一步地直指人類紀的核心命題,認為所謂的人類紀實際上是一個產生著大規模的熵(entropy)的時期、一個普遍人類化(anthropisation)的世界,其論述更揭示了對科技盲目樂觀主義的憂慮,與對唯一確定性的拒絕。在此相對複雜的「後種系」生態中,記憶的工業化打破了線性思考的空間路徑、擺脫了人類固有節奏的時間感知,人們的想像系統與神經系統透過通訊工業外延,以科技生成的結構建構了世界的新體系,並滯留於類比、數位與生物混成的時代中。易言之,科技介入人的生活世界轉化了人身體與知覺的意向性。一旦人們進入到這種具體的關係之際,科技便不再只是一個獨立存在的實體,然而,因人於科技之間,身體如何知覺、如何建構意義,產生了某種弔詭性。 因此,本展以「後數位人類紀」為核心命題,與西班牙馬德里現代數位科技影音藝術節(MADATAC)合作,邀請來自臺灣與西班牙兩國新世代的藝術創作者,以科技藝術為創作實踐的策略,展現藝術家對當代數位世代中人文意識的深刻觀察。「後數位人類紀」中展出作品的共同性正是表述著在整體生活世界的機械圖像中,「人—自然—科技」的體現關係如何展現出藝術創作的對象已不僅是純粹的物質符號再現,更是整體化的過程,一種特定的生成態度。這個彼此重複著某個層次內涵的混雜性,漸進地凸顯人之個體化與生活世界乃是一個趨勢、一種流動、一個過程,層層交疊,使致「時間空間化」。藝術家們從個體自身存有的角度出發談論生活景況、探究自身與外在環境的諸多議題是藝術家以生俱來的關切焦點。另一方面,觀眾參與作品其中,更是建立了肉身性與知覺世界的體現關係,這不僅意味著一種認識世界的方式,更揭示了對世界的獨特理解。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適用對象:成人(業務參考),成人(學術性),成人(休閒娛樂)
  • 關鍵詞:國美館,數位藝術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80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國立臺灣美術館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展覽組 姓名:阮暄雅 電話:04-23723552-711 地址:台中市五權西路一段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