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找的好書在這裡!
累計出版品總數量:114,739
:::
認同的代價與力量: 戒嚴時期台獨四大案件探微

認同的代價與力量: 戒嚴時期台獨四大案件探微

  • 統一編號GPN:1010800363
  • 出版日期:2019/03
  • 作/編/譯者:陳儀深著
  • 語言:中文
  • 頁數:338
  • 裝訂:平裝
  • ISBN/ISSN:9789860587623
  • 出版單位:中央研究院
  • 開數:A5
  • 版次:初
  • 價格:定價$300
書籍介紹

本書是筆者十幾年來研究台獨運動與白色恐怖政治案件的成果。緒論首先檢視戰後台灣的戒嚴體制並對台獨政治案件做了分類,挑出較具代表性、較有影響力的四大案件,包括蘇東啟案(1961)、彭明敏師生案(1964)、泰源監獄案(1970)、美麗島/高雄事件案(1979),其中第一、第三案係企圖武裝革命,第二案係台獨理論建構/思想言論「叛亂」,第四案係以群眾運動挑戰黨國體制,「犧牲換來覺醒」,開啟1980年代大鳴大放且預示黨禁突破之期不遠。不同的反抗方式反映事件主角的條件,也與國民黨政府治理台灣的模式、乃至國際處境有關。從而,本書兼具人權史(政治案件研究)與政治發展史(台灣民族主義研究)的性質。

目次

自序 iii
第一章 緒 論 1
一、戰後台灣的戒嚴體制 1
二、戒嚴時期台獨政治案件的類型 15
三、研究旨趣、研究回顧與研究方法討論 31
第二章 台獨主張的起源與流變 49
一、前言 49
二、前近代(premodern)時期的「準台獨」事例 51
三、日治時代的台獨主張 55
四、二二八事件與台獨 58
五、長期戒嚴下的台獨運動 65
六、1990 年代政黨轉型與台獨論述 78
七、討論與結語 81
第三章 台獨叛亂的虛擬與真實—1961 年蘇東啟政治案件 85
一、前言 85
二、1960 年前後的台灣 89
三、「中國民主黨」組黨事件與蘇東啟 92
四、官方檔案所披露的蘇東啟「武裝叛亂案」 99
五、流產的「武裝革命」(「三九事件」) 106
六、其他方面涉案人的角色 115
七、討論與結語 123
第四章 不只是書生論政—1964 年的〈台灣自救宣言〉案與後續效應 127
一、前言 127
二、彭明敏、謝聰敏、魏廷朝 131
三、不只是書生論政:〈台灣自救宣言〉之誕生 137
四、政治案件的處置與因應 139
五、彭明敏在美國的言論與行動 165
六、討論與結語 179
第五章 台獨政治犯的「監獄革命」—1970 年的泰源事件 183
一、前言 183
二、事件背景與原因 186
三、主要人物與事件經過 192
四、口述資料與政府檔案的對照 207
五、討論與結語 212
第六章 群眾運動挑戰戒嚴體制—1979年的美麗島事件 219
一、前言 219
二、背景:外交挫敗、蔣經國接班,與黨外政團形成 222
三、事件經過:集會遊行衝突、叛亂案之形成與救援行動 232
四、影響:反對運動「升級」與國際壓力 259
五、討論與結語 262
第七章 結論 267
一、反抗—本書不同個案之間的人物關聯 270
二、代價—作為戒嚴時期政治案件的受難經驗 275
三、力量—台獨主張與台灣政治發展 281
徵引書目 297
索引 319

編/著/譯者簡介

陳儀深,1954年生,台灣雲林人,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博士(1987)。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1988迄今)。主要研究領域為近代中國思想史、戰後台灣政治史、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政治案件。

序言/導讀

我從1987年取得政大政治學博士、1988 年進入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服務以來,先是延續博士論文的興趣,做了一些近代中國思想史的研究,可是1990 年代初期,台灣政局動盪,我參加了「反對老賊修憲」之類的示威遊行,之後,甚至加入民進黨、擔任第三屆國大代表,這種政治參與的經驗不但影響了我的研究方向—轉向戰後台灣政治史,尤其是二二八以及白色恐怖政治案件研究,而且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黑名單」,相當多年無法獲准入境(去蒐集研究資料),只好更徹底離開「近代中國」的研究領域,專門從事「戰後台灣」的研究工作。從這段個人的人生轉折,也可見個人抉擇與「時代環境」的關聯。 1990年代的幾次修憲、國會全面改選乃至總統首次直接民選,既是民主化也是台灣化,所以不論是作為「悲劇性開端」的二二八事件,或是戒嚴時期諸多政治案件的真相與平反,於民間、於政府都是燃眉之急,都是求知若渴。李登輝時代公布實施《二二八事件處理及補償條例》、《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條例》的過程可為指標。2000 年政黨輪替,追求真相、平反冤屈的工作在陳水扁主政下更受重視,而相關檔案的解密、出版更為積極,使得這方面的學術研究更為方便。我就是從2000 年開始在近史所的《口述歷史》期刊,出版第一本白色恐怖的口述歷史「蘇東啟政治案件專輯」、2002年出版「泰源監獄事件專輯」、2004 年出版「美麗島事件專輯」,另外也做了彭明敏、謝聰敏的單篇訪問記錄,根據這些口述材料加上官方開放不久的檔案,分別撰寫了研究論文並陸續發表,這些就是本書組成的基本要素。 本書緒論章有言:戒嚴時代台灣社會曾經存在怎樣的台獨思想、言論,乃至行動?國民黨當局以怎樣的理由、機制來處置?吾輩歷史學者根據史料予以分析,也就是「質性研究」,除了具有人權史的意義,對於台灣政治發展的「伏流」或新興階段的理解,應是不可或缺的基礎工作。另一方面,日本學者若林正丈把戰後台灣政治發展歸納為「中華民國台灣化」的過程,其動能來源竟然是國民黨政權長期戒嚴的「壓制和迫害」所蓄積的隱形彈簧,這個論斷或觀察角度可以說是本書的基本假設,進而,從本書所選擇的台獨四大案件,做微觀鋪陳,最後在結論章指出案件之間的關聯,以及案件對後來台灣政治發展的影響。這就是本書書名所要彰顯的:認同的代價與力量。 作者在近史所服務已卅一年,得以在2019 年春天也就是本人將要屆齡退休前夕,將本書以專刊的形式在近史所出版,對個人職涯而言意義重大。於此要特別感謝審查委員們的批評指教、呂妙芬所長對審查時程的掌握、出版委員會召集人張力先生和張珍琳小姐在編輯過程的專業協助,以及本所助理蓉茹的封面設計。本書當然還有改進空間,歡迎各界批評;作者退休之後還會繼續閱讀、思考、寫作,希望能在再版的時候使它更為完善。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英文題名:The Price and Power of Identity: The Taiwan Independence Movement Law Era Through Four Cases
  • 適用對象:成人(學術性)
  • 關鍵詞:戒嚴時期,台獨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338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發行室 姓名:吳懿廷 電話:02-27824166 地址: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