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介紹
為落實文化資產的保存,使社會大眾能認識臺北市古物的文化價值,針對臺北市已指定之一般古物進行歷史、藝術、科學等價值之探討,並將其成果編輯成專書,以做為推動本市文化資產保存工作,同時也為後續推廣教育、展示與管理維護,提供重要的依據。
目次
目錄
序 _ 台北市文化局局長
序 _ 台北市立文獻館館長
序 _ 阮昌銳教授
序 _ 林春美教授
編輯凡例
壹 藝術作品
1.陳進「洞房」╱林春美
2.蒲添生-孫中山銅像╱林春美
貳 生活及儀禮器物
1.9.2吋阿姆斯脫朗礮╱鄭敏玲 (9.2 ”Rifled Breech Loading Armstrong Gun)
2.「南無妙法蓮華經」石碑與「百度石」╱張啟之
3.泰雅族貝珠衣╱周若詩
4.泰雅族銅鈴長衣╱周若詩
5.排灣族青銅刀╱周若詩
6.節孝周氏絹之墓碑╱林春美
7.劍潭公園石狛犬(原臺灣神社石狛犬) ╱張啟之
參 圖書文獻
1.石牌漢番界碑╱張啟之
圖說目次
附錄 參考文獻
編/著/譯者簡介
林春美, 周若詩, 張啟之, 鄭敏玲
序言/導讀
按文化部文化資產局2017年修定的古物分級指定辦法,一般古物應符合下列基準之一 :
一、具有地方或族群之風俗、記憶及傳說、信仰、傳統技術、藝能或生活文化特色。
二、具有地方重要人物或歷史事件之深厚淵源者。
三、能反映政治、經濟、社會、人文、藝術、科學等歷史變遷或時代特色者。
四、具有藝術造詣或科學成就。
五、數量稀少者。
六、對地方或族群知識、技術或流派發展具影響或意義。
重要古物或國寶的等級就在上述基準中提升,如具有獨特藝術或獨一無二或不可替代性等條件。1994年奈良真實性文件在有關文物價值與真實性段落中提到: 評判文物真實性的來源在於文物的形式與設計、材料與物質、用途與功能、傳統與技術、地點與背景、精神與感情、以及其他內在或外在的因素。詳盡檢視這些來源時,可用來闡明、發展文物特定的藝術、歷史、社會和科學內涵。本案研析文獻館挑選出來的10件文物以最根本的文物研究、即描述開始,希望藉此能傳遞文物的獨特風格(形式與設計)、材料和傳統的製作技術、用途等,引導讀者理解當時相關的社會狀況,從而連結文物背後具體呈現的觀點,最重要的是串聯出每一件文物產生時的歷史與社會文化價值。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適用對象:成人(學術性),成人(休閒娛樂)
- 關鍵詞:古物,臺北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234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臺北市立文獻館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研究員
姓名:吳玉玲
電話:02-23115355#20
地址:臺北市萬華區中華路1段174-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