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找的好書在這裡!
累計出版品總數量:114,851
:::
 臺灣埔里鄉土志稿

臺灣埔里鄉土志稿



書籍介紹

本書係由中央研究員歷史語言研究所前研究員劉枝萬先生於民國40年油印自費出版書籍,由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經劉先生授權與南天書局合作重新打字編排出版。全書以南投縣埔里鎮為範圍,講述該地方地理環境,並從考古時代開始,平埔族、漢人入墾、清代、日本時代前期為止的歷史,因劉先生精通中日文可在當時引用大批日本時代的研究成果,很具參考價值。

目次

目 次
國史館吳館長序 ........................................................................ v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張館長序 .................................................. ix
編輯凡例 ..................................................................................... xi
《臺灣埔里鄉土志稿》導讀.................................................... 1
羅序............................................................................................... 73
自序............................................................................................... 75
原作凡例....................................................................................... 77
第一章 緒論............................................................................... 79
1 鄉土地理之意義 ................................................................... 79
2 修志始末 ................................................................................ 80
第二章 地理............................................................................... 87
1 位置 ........................................................................................ 87
2 地勢 ........................................................................................ 89
3 山脈、河川、湖沼 .............................................................. 90
4 地質 ........................................................................................ 93
5 土性 ........................................................................................ 96
6 臺地之礫層與其赭土 ....................................................... 105
7 氣候 ..................................................................................... 112
8 文化風景 ............................................................................. 115
9 聚落 ...................................................................................... 120
10 名勝 ................................................................................... 129
11 地名考 ............................................................................... 136
第三章 先史時代.................................................................... 149
1 小 引 .................................................................................. 149
2 遺跡之分布地域 ................................................................. 150
3 大馬璘遺跡出土石器及土器 ............................................ 152
4 大馬璘遺硛石棺發掘始末 ................................................ 157
5 大馬璘遺硛與其他臺灣各地遺跡之關係 ...................... 161
6 大馬璘遺硛與臺灣現存原住民族之關係 ...................... 167
第四章 埔眉蕃佔據時代........................................................ 177
1 小引 ....................................................................................... 177
2 埔蕃 ....................................................................................... 178
3 眉蕃 ....................................................................................... 188
4 埔眉蕃之滅亡 ...................................................................... 195
第五章 平埔族(熟蕃)之移住........................................... 199
1 平埔族之意義 ...................................................................... 199
2 移住之時代背景 .................................................................. 201
3 承管埔地合同約字 .............................................................. 205
4 分墾哈[蛤]美蘭鬮分名次總簿 .................................... 221
5 自立安固公議名社約字 ..................................................... 248
6 平埔族埔里移住地圖 ......................................................... 251
7 平埔族埔里移住口碑 ......................................................... 252
8 平埔族之分布狀態 ............................................................. 257
9 平埔族與埔眉蕃之交涉 .................................................... 260
第六章 漢族之移住................................................................. 265
1 移住之時代背景 .................................................................. 265
2 水沙連番地處理問題 ......................................................... 267
3 鄧傳安之水沙連番地勘查 ................................................ 270
4 方傳穟 開埔裡社議 ......................................................... 294
5 熊一本 〈條覆籌辦番社議〉 ........................................ 305
6 史密 〈籌辦番地議〉 ..................................................... 322
7 劉韻珂 〈奏勘番地疏〉 ................................................. 332
8 劉韻珂 〈奏開番地疏〉 ................................................. 354
第七章 滿清治下之理番設施................................................ 363
1 時代背景 ............................................................................... 363
2 理番政策之變遷 .................................................................. 376
3 王九齡 〈埔里社撫番章程〉 ........................................ 401
4 大埔城之建設 ...................................................................... 412
5 屯制及隘制 .......................................................................... 426
6 租制(亢五租) .................................................................. 451
第八章 日治初期之經營........................................................ 471
1 日軍侵佔大埔城 ................................................................. 471
2 行政改革 .............................................................................. 480
3 埔里社支廳舞弊案 ............................................................. 491
4 三段警備治匪策與護鄉兵 ................................................ 494
5 日人理蕃之創始 ................................................................. 500
6 日軍進剿番地 ..................................................................... 518

編/著/譯者簡介

劉枝萬(1923-2018)
經歷:
‧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員
‧臺灣省文獻會組長
‧南投縣文獻委員會委員
‧東京教育大學文學博士
簡史朗
現任及經歷:
‧現任國立暨南國際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南投縣大成國中教師退休
‧政治大學民族學博士

序言/導讀

國史館 吳館長序 「人親、土親」,愛戀家鄉懷思故土,是人的天性。地方文獻的保存與鄉土研究,一方面可以記載地方的山川水文、地形地勢、行政變革、風土人情、聚落古蹟、人物掌故、物產風俗等,另一方面也可以藉由鄉土的研究,增進對地方人、事、物的瞭解,從而培養人與地方的情感,愛護鄉土。 對於地方文史的保存與研究,清代以傳統方志體裁修纂有『臺灣省通志(稿)』、『臺灣府志』之外,基層的縣、廳也多有修纂『縣志』與『廳志』者,甚至也有一些修志過程中所彙集的『采訪冊』。日治時期則不再以中國式的方志體裁,改而採近代的歷史撰述體裁,編寫以地方行政區為單位的地方史。例如,《臺南縣誌》(明治30年)、《桃園廳志》(明治39年)、《新竹廳志》(明治40年)、《臺北廳志》(大正8年)、《臺北市史》(昭和6年)、《大園庄志》(昭和8年)、《臺中市史》(昭和9年)等等。 戰後,又恢復傳統的方志編纂體裁。首先,1948年臺灣省政府即成立通志館,準備展開修志工作(以後,機關改為文獻委員會),各縣市也陸續成立文獻委員會。這種以修纂方志為機關使命的政府機關,在1970年代中期學院中逐漸出現臺灣史教學研究之前,實際上是臺灣史研究的基地。當年的文獻委員會,除了匯聚年歲稍長的仕紳、文人及學者領銜之外,也有一些年輕的生力軍參與其間,而且各文獻委員會之是否積極運作,也極大地仰賴是否有這種年輕生力軍的熱心且專業地貢獻。如今回顧各縣市文獻委員會的成果,不難發現臺北市、臺南市因傳統上即為「人文薈萃」之地而顯得鶴立雞群,但也可以看到其他縣市因有一、二熱心者的投入而有特殊的表現。其中,劉枝萬先生就是當年對於中部地區之鄉土歷史調查研究工作投注心力,做出典範性傑出貢獻的前輩。 劉枝萬先生是戰前少數在日本的大學中研讀歷史專業的臺灣青年,戰後回到臺灣在故鄉埔里擔任中學教師,同時致力於鄉土文史的調查研究。前述省縣市陸續成立文獻委員會之後,他也進入省文獻會工作成為文獻會的生力軍。劉先生早年的調查研究主題橫跨歷史、宗教、考古、族群各領域,調查研究的地域範圍包含戰前的臺中州,即戰後的臺中、南投、彰化、雲 林等縣市。所以,如果我們翻檢戰後初期中部地區各文獻會的成果,都可發現劉先生的成績在這幾個縣市的文獻會都佔有最核心的位置。 我個人在學習臺灣史的過程中,承蒙學院外前輩先進之啟迪教誨,不下於在學院內的修業。尤其當年在王詩琅先生(也是早期任職文獻會的前輩)的引介下,充分閱讀了劉枝萬先生的調查研究成果,對於中部地區之歷史、宗教、族群始有一些初步的瞭解,對於劉枝萬先生戰後於臺灣鄉土史研究的開拓性貢獻多有瞭解,也知道劉先生的《臺灣埔里鄉土志稿》第一卷、第二卷(1951年。油印本)、《臺灣日月潭史話》(1951年。油印本)、《臺中彰化史話(上)》(1952年。油印本)這幾部當年的開山之作,在臺灣中部各該地域之鄉土史撰述史上的開創性意義。因此責成臺灣文獻館徵得劉先生家屬同意授權後,重新繕打、校正,並請埔里在地的鄉土史研究者簡史朗博士撰寫導讀,一方面不忘劉枝萬先生在鄉土史領域的開創之功,一方面也表示後輩對前輩學者的敬意。 在此三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著作即將複刻印行之際,爰綴數語,為之序。 國史館館長 吳密察 謹識 2018年9月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館長序 劉枝萬先生於大正12年(1923)出生,老家在舊埔里街「下茄苳腳能高座(戲園)」附近,先祖是來自臺中東勢角的大埔客。15歲時赴日讀書,進入中央大學、早稻田大學求學,並選擇當年被視為冷門文史部門就讀。戰後中斷學業返臺擔任埔里中學校教員,爾後任職南投縣文獻委員會;民國45年起擔任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纂、組長,後轉任臺灣省立博物館;於53年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所長凌純聲邀請進入該所,先以松山慈佑宮為中心開始進行宗教與社會調查研究,其後於66年取得日本東京教育大學文學博士。78年於中研院退休後,仍研究不輟;94年獲本館「傑出臺灣文獻獎—終身貢獻獎」;104年獲日本旭日小綬章榮譽,被稱為臺灣鄉土史、民間信仰與道教研究的奠基者與領航者。 劉先生早年負笈日本,長達8年的學習生涯,養成其「實事求是、剛健質樸」的學術態度。戰後次年(民國35年)返臺,就開始蒐集鄉土文化資料,進行鄉土地理專書撰寫,並以中文背景者為讀者。劉先生的行動令人激賞也有其難度,以日文背景而做中文書寫,這是第一個不容易的地方;有心且持續於臺灣本土、在地文史的鑽研書寫,這是第二個不容易的地方;戰後臺灣的政治、經濟都處於極端紛亂的狀況,劉先生敢於堅持本土研究及書寫,這是第三個不容易的地方;以鄉土教育為出發點,一輩子推展、實踐大眾史學,這是他第四個不容易的地方。 劉枝萬先生於40 年3月,以自力、獨資、油印的方式出版了《臺灣埔里鄉土志稿》,限印一百份,出版了前二卷後,劉先生至南投縣文獻委員會服務,部分章節就發表在「南投縣志」等書。本書撰寫期間劉先生同時也參與中央研究院大馬璘遺址的發掘計畫,認識不少中研院的年輕學者和留任臺灣大學的日籍教員,而在該書也有引用這次考古發掘的最新報告。因此這本《臺灣埔里鄉土志稿》,不僅僅是地方鄉土志的書寫,其中所採用的資料也是具高度學術水準,因此被視為臺灣「水沙連學」的濫觴。 本館於106年底啟動劉枝萬先生早期作品復刻計畫,將這幾本專書重新繕打後,授權南天書局進行後製排版、印刷及銷售。計畫進行途中,即聽聞劉枝萬先生過世的消息,甚感遺憾,但仍加緊腳步,委託埔里文史研究者,也曾受教於劉先生的簡史朗博士為此叢書撰寫導讀,並搭配劉先生的作品,能使讀者對劉先生書中的田野有更多的認識。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館長 張鴻銘 謹識 中華民國107 年9 月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適用對象:成人(學術性)
  • 關鍵詞:埔里 鄉土志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528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劉枝萬著;簡史朗.南天書局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編輯組 姓名:李澍奕 電話:049-2316881轉407 地址:南投市光明一路25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