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找的好書在這裡!
累計出版品總數量:114,737
:::
共作:記「她方的記憶」泰雅老物件的部落展示

共作:記「她方的記憶」泰雅老物件的部落展示

  • 統一編號GPN:1010800424
  • 出版日期:2019/04
  • 作/編/譯者:何翠萍尤瑪‧達陸
  • 語言:中文
  • 頁數:250
  • 裝訂:精裝
  • ISBN/ISSN:9789860588422
  • 出版單位:中央研究院
  • 開數:17 x 23
  • 版次:初版
  • 價格:定價$490
書籍介紹

本書為民族所博物館與原住民部落攜手策劃和執行的首個「共作」展示案作了多面向的記錄和省思。民族所「共作」案的推出,在臺灣博物館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近年典藏原住民文物的博物館都體認到文物必需與原住民社會有實質的連結交流,對其文化的傳續才有所助益,因此大都容許原住民申請入館調閱和研究原物件,甚至啟動文物返鄉活動。本案特別之處在於直接與地方的原住民團體合作,讓文物回到原住民村落展示,與族人發生更親密自在的關係。

目次

《共作── 記「她方的記憶」泰雅老物件的部落展示》序/胡台麗
第一章——前言: 我們的共作
相認: 記第一次共作展示案/何翠萍
遇見與等待: 記「她方的記憶」展/尤瑪・達陸(Yuma Taru)
第二章——共作計畫與研究
前言/何翠萍
尤瑪・達陸與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博物館的共作展示教學/蔣斌
參與「共作展示」的一些想法/陳文德
出生在她方/彭麗芬(Amuy Tana)
第三章——共作案的籌備、規劃與執行
前言/何翠萍
回憶「她方的記憶」共作展/許善惠
到野桐安裝展櫃/曾瓊瑩
部落婦女的「她方」初體驗/楊美珍(Maya Amuy)
博物館外的現場: 野桐共作展示多媒體影像後記/楊雯娟
部落展示的衝擊: 回憶與質疑/弗耐・瓦旦(Baunay Watan)
第四章——織者與原住民傳統技藝工作坊
前言/何翠萍
從織布賺錢到織布的喜悅/周麗萍
談原民文創的傳統性根基/林淑莉
共作展示可以創造怎樣的動能?一個NPO 工作者的觀點/余成益
織布是我學習異文化的橋樑/吳金燕
噶哈巫傳統服飾復振和博物館/ 潘正浩(Bauké Dai'i)
原住民老織品與我/陳如萍
泰雅文化是一種滋潤、一種養分/ 林珍珠(Rimuy Lorsing)
結語——
結語/何翠萍
附錄——
「 她方的記憶」共作展示大事記
她方集錦
專業織者研習手稿
「 她方的記憶」展件清冊
紀錄片

編/著/譯者簡介

何翠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退休)、民族學研究所博物館主任(2015-2017)
尤瑪・達陸
野桐工坊創辦人、文化部一○五年度「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

序言/導讀

《共作:記「她方的記憶」—泰雅老物件的部落展示》這本書為民族所 博物館與原住民部落攜手策劃和執行的第一個「共作」展示案作了多面向的記錄 和省思。民族所「共作」案的推出,在民族所博物館,甚至臺灣博物館發展史 上都有其重要的意義。民族所博物館的部落共作案最主要的突破處何在?近年 臺灣典藏原住民文物的博物館大都體認到文物必須與原住民社會有實質的連結交流,且對其文化的傳續有所助益,才能跳脫靜態封閉的儲藏與展示場域,翻 轉僵化的權力關係,產生新的生命與價值。在此思維下,包括民族所博物館在 內的臺灣幾間藏有較大量原住民文物的博物館都容許原住民申請入館調閱和研 究原物件,而國立臺灣博物館和臺大人類學博物館也啟動了「文物返鄉」的展示 活動,於原住民鄉鎮所屬的博物館或文化館中辦文物移展。但這樣的文物返鄉 展出是「公家」展館對「公家」展館的模式,地方的原住民團體沒有機會發揮其 主動性和積極性,讓文物回到原住民村落展示,與族人發生更親密自在的關係。 這本書揭露了民族所2016 年於所務會議通過博物館修改規定的提案,基於共 作人類學的精神,鼓勵藏品來源相關地區、社群、機構、團體與民族所的研究 人員共同提出非商業性展示的借展案申請,使之前的不可能變成可能。尤瑪・ 達陸和弗耐・瓦旦1997 年曾申請進入民族所博物館,進行為期半年的服飾研 究分析和影像拍攝。那時尤瑪就埋下將文物帶回部落讓老人家看看的心願。這 願望等到20 年後才實現。由此可見,這並非一條容易開通的道路。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適用對象:成人(業務參考),成人(學術性),成人(休閒娛樂)
  • 關鍵詞: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復振,博物館展示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250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編輯室 姓名:李宗洋 電話:(02)2652-3322 地址: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 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