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介紹
STS的源頭,「科學知識的社會學」(SSK)是如何因緣際會而浮現的?本書不認為孔恩的《科學革命的結構》是STS誕生的關鍵原因,繼而探討孔恩讓位的SSK的緣起,及其在哲學、人類學、科學史三個方向的多重建構、社會網絡與系譜關係。作者主要關注英、美70年代以來第一、二代的SSK學者、人物、與論戰,他們與英國哲學家如維根斯坦、與社會人類學家如Mary Douglas、還有與科學史家如Paul Forman等進行共同建構的歷史過程。這個過程形塑了我們今天在STS視野下的科技認識、科技與社會的反思、還有科技的政治。本書具有東亞與臺灣的STS觀點,同時以反身性的角度,打造一個「橫看」近代科學的新視野,指出過去歐美STS人在回顧自己歷史中的許多問題,為STS研究領域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適用對象:成人(學術性)
- 關鍵詞:STS,孔恩,近代科學,多重建構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624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姓名:郭千綾
電話:(02)336639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