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找的好書在這裡!
累計出版品總數量:114,743
:::
行動旅人求生筆記:一窺回想計畫的誕生、幕後,與願景

行動旅人求生筆記:一窺回想計畫的誕生、幕後,與願景

  • 統一編號GPN:1010801145
  • 出版日期:2019/07
  • 作/編/譯者:迴響計畫執行團隊
  • 語言:中文
  • 頁數:389
  • 裝訂:平裝


書籍介紹

2027 Rethink Taiwan迴響計畫是什麼? 有一點點像是創業競賽,但其實並不是創業競賽... 在這裡,你不需要提出完整的解決方案,或精心策畫一份商業計畫書,迴響計畫希望培養大家"發現問題"並採取"最簡單、馬上能做到的行動"的能力,進而讓社會變成一個更好的地方,一步一步朝理想中的2027邁進。 迴響計畫專注在為這個世代的青年,鋪上"從想法到行動"第一哩路! 我們邀請你,一起踏上這條路途!

目次

推薦序
導言
迴響紀元
迴響戰隊
Chapter 1 升起一場「非」創業競賽的火光
Chapter2 在島嶼的角落看見點點微光
Chapter 3 當行動者遇見彼此
Chapter4 把影響送到更遠的地方

編/著/譯者簡介

發行/教育部青年發展署
作者 / Rethink Taiwan 2027 迴響計畫 第一屆執行團隊
主辦單位/教育部青年發展署
承辦單位/臺大創新設計學院、Changee 串串
網址/ www.rethink2027.com
專案執行團隊/
劉建成、王詩婷、周鈺婷、余韋呈、施又寧、曹伊裴、胡哲愷、王馨怡、
王品人、巫曉涵、周昭蓉、鍾孟翰、高雯、邱莉婷、吳思璇、林信丞
編輯團隊/
劉建成、王詩婷、周鈺婷、余韋呈、曹伊裴、胡哲愷、王品人、周昭蓉、
高雯、邱莉婷、吳思璇
特別感謝/
人生百味 巫彥德、N次坊 侯智薰、Hahow好學校 黃彥傑、文化銀行 邵璦婷、
好日子 高海琪、好伴社計 連真、沃草 林祖儀、玖樓 王維綱、城市浪人 張希慈、
星球創意實驗空間 陳禹安、美感教科書 陳慕天、格外有意思 陳其農、
複雜生活節 許皓甯、藺子 廖怡雅、職人 石展丞 (依筆劃順序)

序言/導讀

創新沒有一套教案,只有不斷地嘗試和實幹! ──── 洋銘科技董事長 林鴻銘 其實 Datavideo 支持迴響計畫是一個緣分,看到現在小孩學習的過程,我不認為他們有競爭力,現在中國最紅的口號是說雙創,下一代的小創客發揮創意,長大後又能創業,口號喊的很多但其實效果不彰,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他們沒有作法,而且他們忽略了一件很重要的事實,那就是「創新、創意是沒有標準答案的」。 創新是依賴不斷犯錯的嘗試、從實踐力長出來的,但你看看我們現在的教學體系,台灣的大學生所學的大部份都是在找標準答案。所有的努力都是在讀書跟升到最好的學府,但我們有培養好下一代嗎?這是我不斷問自己的問題,也是我希望能盡我所能支持迴響計畫的原因,要去更動整個系統太不容易,但為這個教育的環境加進一條支線,一條鼓勵行動、從錯中學的成長路徑,是台灣的創新創業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環。 我認為,創意,是為了生存的必要條件,你要找標準答案未來的 Ai 比你更快更好,記得多還不會忘,以後你有什麼問題問 google 就給你答案,那我們的人才扮演什麼角色?就是去犯錯的能力,Ai 不會犯錯,但不會犯錯就表示對麼?我認為不盡然,建立在過去得知識無法預測未來,掌握未來的唯一途徑就是去嘗試犯錯,並從錯誤中學習,把握不被擊倒的堅持和貼近人真實需求的問題意識,這是我們年輕學子應該掌握的能力,也是我認為迴響計畫提供台灣社會最大的價值。 迴響計畫提供的階段跟我創業的經驗很像,我認為一股腦鼓勵大家去創業不是對的,發現問題、紮實行動、累積學習、創造成長才是關鍵,洋銘是一個不大的公司,但卻擁有世界級 B2B 的品牌,主要就是我們長期持續的投入,找到合適於我們解決的問題,從小的開始逐步累積技術跟研發的能力,直至今日,不敢說成功,但確實可以給台灣其他希望投入品牌的中小企業一個典範。迴響最後強調的這個階段創吧!品牌,我很有感,有感的地方在於,品牌不是華麗的行銷,是能明確的講出自己在解決什麼問題,能如何解決,以及未來要去哪裡。 我常對年輕人說,出社會的前三年是這一輩子的關鍵,但不要太過虛榮,不要貪心,如果你去工作,做你內心想要做的事情,很多年輕人問我未來的路怎麼走,我告訴你,還不知道的話,去行動,行動是檢視自己是否誠實面對所愛、是否已清楚自己的優勢劣勢的不二法門,行動須要付出,當你發現你為一個問題可以持續付出的時候,那就中了! 給所有的迴響青年祝福,改變台灣不須要下一個 Facebook、Airbnb,只要我們的青年都願意遇到問題時,「不只是抱怨」就好! ----------------------------------- 用行動和這個真實世界 Q&A──── 國際城市浪人育成協會執行長 張希慈 曾經有個年輕的專業經理人到我辦公室找我聊天,他說他成長過程受苦於傳統的教育體制,因此長大以後,終於想出了一個他認為可以解決教育問題的點子。面對跟我有共同熱情的年輕人 M,我總是特別興奮,於是花了不少時間跟他聊天。 「我發現台灣教育問題有 @#$%^ 等等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我自己花了很多時間構想,已經整理出一個我覺得是比較適合的構想了,但不知道為什麼,我之前申請一些育成計畫卻大失敗,連入選都沒有。」 透過一段時間的互動,我不只讀過 M 寫的資料,也有了很多跟他互動的觀察。在我觀察中,他是個邏輯能力好、表達能力佳的人。 「或許,問題就在你實在太會『想』了。」我回他,他顯然覺得我很瞎,畢竟他也很驕傲他的思考與分析能力,這能力對他來說,顯然是優點而非缺點。 「我先問你個問題吧。」我接著說。「針對你提出的問題觀察,我相信你做了很多資料分析,也有自己個人的深刻經驗。但你有針對你提出的點子,做過任何實驗嗎?我指的不是再次去訪談、蒐集資料,也不是問你有沒有分析過可行性。我指的是你有沒有不管可行性,就先去做一次試看看的經驗呢?」 「是沒有…但是若不先分析問題成因與行動方案的可行性,那做出來的東西很可能是錯的東西啊。」他堅持著他的論點,我也漸漸可以想像從他過去的管理背景當中,分析資源、調配資源確實也是他所熟悉的工作流程與專業能力。 「的確,很可能是錯的,但是這個錯誤是有價值的。跟你說個小故事吧。」我想起多年前剛開始創業的經驗,嘆了一口氣。 「我大學畢業即開始做教育創業,但我一沒有教育背景、二沒有管理背景、三沒有工作經驗,如果回到當時,用你的分析能力看我,應該會直觀覺得我並不是做教育創業最好的人選。 但無論如何,我還是開始了,畢業後的第一年,我硬著頭皮同時做了六場城市級型的活動,有些活動很慘烈,有些活動則辦得有聲有色,而我做的事情,就是在辦活動過程中,不斷和所有我遇到的人聊他們怎麼看這場活動。我蒐集到很真實的使用者聲音,有人說活動讓他們學到很多,但是活動的志工應該更專業一點。於是再辦的時候,我想辦法在辦活動之前,加入志工培訓課程。剛加入培訓課程的時候,只有我一個人辦,只好到處拜託人幫忙東拼西湊課程內容,課程內容呢?就是我覺得重要就放進去了,當然沒有什麼系統。 這些活動與培訓課程累積到現在五年,現在培訓系統已經建起,課程有長期穩定合作的講師,甚至有了課程助教群,每一堂課的安排都是經過多次調整修正後的結果。而學習地圖、學習路徑也已經建置得差不多。也因為不斷進化的培訓系統與管理系統,讓這個城市型的活動不會因為單一場次失敗而停辦,反而是累積到現在吸引超過一萬名青年參與,而曾參與籌備的志工也已經累積超過五百人,其中更有不少轉而成為我們的工作夥伴。」簡要地與他分享了我在過去五年的經驗中,如何從什麼系統都沒有到逐步累積出他所熟悉的「知識管理系統」,希望他理解我想表達的重點。 「行動一次,你當然很可能會遇到失敗。所以,你不能只行動一次。多行動幾次,不只是從機率上來說,你遇到成功的時刻會變多。事實上,在每次行動過程與結束後,搭配上你所擅長的思考能力,並將所有的思考再次轉為行動,你才會見到從行動變計畫,從計畫變組織,從組織到聚落,從聚落到產業,最終到你所心繫的紮根改變。」我話說完,他楞楞地又開始了思考。我只希望下次他來找我聊天的時候,是他的行動需要我幫忙一起推動的時候了。 或許是因為我創業已近五年,最近這一年經常遇到青年擁抱著熱血來找我聊天,內容多半是他們覺得他們想為世界做一些好事,這是我眼中台灣非常值得驕傲的 DNA。面對這樣熱血的DNA,也慶幸有青年迴響這樣的計畫,陪著台灣青年轉化點子為行動,用各種正向支持鼓勵各式各樣「可能犯錯」的行動發生,再漸漸一步步把行動做好、把行動做大,我相信任何想了解如何從 0 到 0.1 的年輕人、機構,這本書都值得你花點時間一讀裡面的真實經驗。 ----------------------------------- 我們就這樣應了一場旅行的邀約 ──── 人生百味共同創辦人 巫彥德 人生百味起源於2014 年,一群關注社會議題的年輕素人,我們從幾個臨時想到的「小行動」開始執行,到現在成為一個試圖改變台灣貧窮問題的組織。對我們來說,那幾個不經意的「小行動」正是點燃一切的火花。 迴響計畫是我第一個看到,以「行動」為主體的計畫,不要求 3 天想出完整的模式,不要求嚴謹偉大的論述,一切從行動開始,以行動為主體,意謂著「所有人都可以」,這帶來了許多可能 ,更重要的是在時間跨度上帶來了「發酵」,社會從來就忽略行動是一個連續過程,每一個行動都發酵出未來 10 個行動的機會。 我有幸參與迴響計畫分享一些經驗,看到了迴響計畫快速而細緻著讓行動者一步一步累積著行動的能量,這個計畫橫空創造了一個空間,一個不需要巨大事件(如同人生百味生於太陽花學運的時空之下),也能激發持續行動的可能,在這個空間,這個行動的連續過程得以綿延成一個旅行。 這裡有很厲害的執行團隊,很有延續力的空間,很有能量的同行者。 ----------------------------------- 行動,是確認自己真心的唯一途徑 ──── N 次坊創辦人 侯智薰 很多人會說:「我想去旅行,去看看更大的世界;我想讀很多書,成為一個知識淵博的人;我想學很多語言,來瞭解不同國家的文化;我想苦練某項技能,成為某個領域中的專家……。」 但又有多少人行動了?大多人只說會「想」,但卻很少付諸行動。 迴響計畫對我來說,它不僅僅是能讓你遇到一群真正在行動的人,而且能在行動的路上與許多有經驗的人交流,這群人不吝嗇分享,每個人也都在學習如何選擇合適的方法。 要達成一個目標,方法與資源是關鍵,而在迴響計畫,從 0 到 1 的資源都將在這聚集。我去年擔任行動夥伴,在迴響計畫裡看到的,不只是行動的發生、感動的共鳴,還有即便失敗之後的鼓勵;如果你總覺得一個人行動太孤獨,這邊就像讀書要去圖書館一樣,有一群人陪著你一起行動。 這個時代,計畫已經不太靠譜,只有行動與試錯,沒有終點。 「如何把想法變成行動?」把握你眼前的每一次機會,將目標拆小來實踐,由此開始吧!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適用對象:成人(業務參考),成人(學術性),成人(休閒娛樂)
  • 關鍵詞:行動,創新,青年,社會,改變,設計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389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教育部青年發展署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教育部青年發展署綜合規劃及生涯輔導組創新科培力科 姓名:陳昀廷 電話:(02)7736-5427 地址:臺北市徐州路5號14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