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找的好書在這裡!
累計出版品總數量:114,452
:::
善教觀成: 善教堂九二一文物返鄉之旅

善教觀成: 善教堂九二一文物返鄉之旅



書籍介紹

本書內容是以本館與臺中市東勢善教堂合作共同策劃「善教觀成–善教堂九二一文物返鄉之旅」特展之說明圖冊。1999年9月21日發生撼動全臺灣的大地震,災情嚴重的中部地區,許多建築物損壞,博物館在當下進入災區,協助居民搶救文物,藉此保存維護人們的生活記憶。本館當初搶救一批東勢善教堂的建築構件,在20年後因緣際會將該批構件返回地方,並透過展示與3D科技技術讓物件重生,以典藏知識與技術協助地方,連結過去的記憶與情感,為此特別規劃出版本圖冊以呈現文化資產再生與地方學實踐的新案例。

目次

文化資產保存的新範式與實踐
漫漫歸鄉路
善教堂歷史
文物‧ 活化
神奇的3 D 技術|從建築構件變成文創品
文創品設計
震災文物‧ 淬鍊重生

編/著/譯者簡介

總編輯:陳靜寬
現任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典藏組組長

序言/導讀

序言 自然災害或人為災難造成文化資產的破壞, 近年來被世界各國所重視。傳統上,文化典藏單位有其既定的社會責任,而文化資產遭遇各式災害時,文化典藏單位責無旁貸,主動參與並協助受災地區進行文化資產救援行動。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以下簡稱臺史博)致力於保存維護臺灣歷史文化之史料與文物。1999年9月21日發生撼動全臺灣的大地震,災情嚴重的中部地區,許多建築物傾毀、損壞,人們須與時間競賽,搶救文物也搶救記憶。當時博物館界、民間文化資產保存單位, 紛紛進入災區投入搶救文化資產的行列,有國立歷史博物館( 以下簡稱史博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以下簡稱科博館)等, 當時尚處於籌備處的臺史博也投入南投災區搶救。而當時由史博所搶救中部地區受災的傳統建築構件,因後續保存維運等問題,於2002年7月12日移轉至臺史博典藏。移轉過來的物件有臺中東勢區善教堂、劉氏宗祠、大里林大有宅、竹山敦本堂、竹山莊宅等將近1,952件,加上臺史博自行搶救的南投張宅構件,總計有9,648件,該批物件多為瓦片、棟架、傳統建物上的裝飾元素。臺史博為妥善保存該批物件,租賃將近百坪的空間存放, 期間還進行文物整飭作業,逐一建檔、拍照、清潔、編目等工作,讓該批物件得到妥善的保存維護。 隨著社會開放的腳步,在當時各界對於文化資產的保存尚未有專責機構,臺灣文化界對文化資產的搶救觀念保存尚處於古蹟保存的觀念中,而921災後各界才促使文資法修正,新增歷史建築的保存條款,當時博物館投入災區搶救的建築構件,尚未有文資身份,博物館只能以文物的方式進行保存與維護。近年來,臺灣的文化資產保存觀念發展出多元思考,而有所謂「文資建材銀行」的建立, 為傳統歷史建築或古蹟修復提供儲存建材的概念,增加文化資產活化應用可能面向。 臺史博所保存的這批建材,長期保存於庫房中,當面臨921地震即將20周年的前夕,臺史博在王前館長長華帶領下,開始思考如何讓該批物件發揮更多的社會教育功能,讓民眾透過該批物件了解其歷史的故事、天然災害與環境的互動等議題。 2018年4月,臺史博重新聯繫上臺中市東勢善教堂展開雙方的合作。臺史博在文化部經費補助之下,以「推動地方知識,協力地方文化發展」之價值共同與廟方策劃「善教觀成:善教堂九二一文物返鄉之旅」特展。同時,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正籌設「文資建材銀行」,臺史博與臺中市政府簽訂合作備忘,共同協助活化利用該批物件。當下為善教堂物件規劃了「文物保存」、「文物返鄉」、「轉交臺中市政府文資建材銀行」三個方向,讓物件走出博物館庫房。 幾經商討後,部分具歷史價值的物件,仍由臺史博典藏, 善用博物館資源協助保存維護;部分具建築工藝與地區特性的物件, 將返回善教堂, 由臺史博協助廟方進行策展規劃, 進而開放全民參觀, 認識善教堂的歷史與震災記憶;部分建材物件則提供臺中市文資建材銀行,作為老舊建築之修繕與活化,讓物件回歸地方再次重生。 呼應林館長崇熙的「文物活化」概念,臺史博為讓該批善教堂物件更親民,部分物件進行3 D 掃描後,並製成各式文創商品, 繼續傳遞物件的故事與記憶。2019年為921震災20周年,善教堂物件透過返鄉再續前緣。臺史博於過去十幾年間,提供這批物件最好的照護。如今臺史博將持續陪伴民間,讓建材回歸歷史場域,延續臺灣人的集體價值。未來,這些文化資產公共化的效益, 將超越文化資產保存的限制,成為全國文化資產再生的新典範。

分類 其他詳細資訊
  • 適用對象:成人(休閒娛樂)
  • 關鍵詞:九二一震災、善教堂、文物活化
  • 附件:無附件
  • 頁/張/片數:96
授權資訊
  • 著作財產權管理機關或擁有者: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取得授權資訊:聯絡處室:典藏組 姓名:蘇斐汶 電話:06-3568889-2242 地址:臺南市安南區長和路一段250號